佛说:轮转之根是爱欲!菩萨度众生是爱吗?到底要不要断爱欲?

分享至

继续讲《圆觉经》第五章:弥勒菩萨。佛陀接着说:

  • 善男子,菩萨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话外:因为圆觉经第五章的内容比较敏感,所以前面有两篇文章无法通过审核,已经尽量删除一些内容了,还是无法过审,佛家的内容被限制太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前面我们讲了爱欲的种种不好,爱欲是众生轮转之根,所以要想脱离轮转,就需要断贪欲、除爱渴,所以佛陀说:「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但是有人就生出了疑惑,菩萨普度众生,不正是爱众生吗?见众生痛苦,所以要广度众生出六道,免轮转之苦。

这里佛陀说菩萨并不是以爱为本,而是因为慈悲心,此其慈悲让众生舍弃爱欲,从而免轮转之苦,这就是「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

佛家叫慈悲心,儒家叫仁心,其意思是一样的,一体同悲,一体同仁,就是与众生一体。

在儒家,我们经常说仁爱百姓,所以有人可能会疑惑,正是因为爱百姓,才能与百姓一天。

其实这个爱,非私爱,不是为己,所以没有我相,如果有为己之心,必定会有分别心,那么肯定无法与众生一体。

但爱一说出就感觉带了私意,所以佛家不说爱,而说慈悲;儒家也不说爱,而说仁。



常说“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这个‘公’就是“大公无私”的意思。

所以欲并不是完全不可取,而是要体现在公处,而不是私处,如果是为己的私欲,那就不符合理。

我们的真如自性在遇事时,必然会随感而应,从而发出一个符合天理的正念。

此处没有为己之私,全是“率性之谓道”,也就是一片“无为”景象,没有任何的刻意、造作,所以无我无私。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