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因地施策 全链推动 我国多地“蓝色粮仓”建设成效显著

0
分享至

2023年以来,我国各级渔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的“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大食物观指引渔业高质量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贡献渔业力量。从渤海、黄海到东海、南海,我国沿海多地海洋渔业发展热火朝天,“蓝色粮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科学牧渔产业领跑
“蓝色良田”产出喜人
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最近正式获批,这也是我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预计到2035年,在山东长岛的“蓝色粮仓”里,深远海养殖网箱将会增加到50座。在核心区实现水产品产量1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60亿元,在拓展区实现水产品产量27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50亿元。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研究员李斌介绍,蓝色是长岛最亮丽的底色,黄海和渤海在这里交相辉映,有3500平方公里海域、180多公里海岸线和151个岛屿。此外,长岛盛产600多种鱼虾蟹贝藻,饵料资源丰富,是天然深远海养殖牧场,被誉为中国鲍鱼之乡、扇贝之乡、海带之乡。长岛依托优越资源禀赋、优良生态环境和海洋牧场建设先发优势,大力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现已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6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8处,共计35.4万亩,已投用深水大型智能养殖网箱13座,养殖水体达100万立方米,养殖网箱体量和技术装备水平均走在全国前列。
湛江恒兴渔业有限公司草潭基地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草潭镇北部湾海域,距离海岸11海里。在基地宽阔的海面上,顺着洋流5列8行排列着40个巨型网箱。在周长100米的圆形网箱旁,捕捞工人齐心协力将渔网收紧至船边,随着船上吊机缓缓提升,一袋袋泛着白光的金鲳鱼伴着浪花翻腾出水。公司负责人陈丹介绍,深远海养鱼品质好、产量高,这种巨型深海重力网箱可年产50吨鱼,产出回报率相当可观。
近年来,江苏省的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红火。2022年底,在被称为江苏“亲海近海第一区”的连云港市赣榆区,江苏尊骉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海马养殖车间里,蓝色的海马养殖水池依次排列,密密麻麻的海马在其中游来游去。据了解,目前国内海马以干货的状态在市场上流通,多为药企收购,干品海马年消费量在200吨以上,但目前国内养殖海马干品产量不足10吨,市场需求缺口巨大,人工养殖海马市场空间广阔。以平均8000元/公斤计算,干海马年产值达16亿元,且消费量正以每年超10%速度增长。
赣榆区拥有62.5公里长海岸线、1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面积108万亩,年实现渔业产值131.7亿元;2022年,赣榆区水产品产量达45.4万吨,较上年增加4.97%,渔业产量和产值排名全市第一,居全省前列。赣榆区获批2023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
除了赣榆区,江苏省其他地区建设“蓝色良田”的步伐也在加快——
在通州湾,江苏通州湾渔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季金峰介绍,南通通州湾海水养殖示范区通过改造,昔日海水养殖尾水已变身“水资源”,示范区为高涂围海养殖区域,面积17550 亩,其中养殖水面13070 亩,养殖主要品种为脊尾白虾、梭子蟹等,少量养殖海蜇、日本对虾、海水鱼类和贝类。
在如东县九龙村,该县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周亚文介绍,九龙村按照“一河一策”治理原则,采用生物生态直接净化工艺治理养殖尾水,为南美白对虾温棚养殖尾水“生物生态直接净化工艺”模式示范点,水产养殖业为该村主导产业,全村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2.1万亩,注册有“龙仔”牌南美白对虾商标。
在响水县,江苏三圩盐场海水养殖基地打造5000亩高品质海产品养殖基地为养殖核心区,采取虾、蟹、贝混养的低密度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年产日本对虾240万斤、贝类1250万斤、梭子蟹56万斤、脊尾白虾15万斤,产值近3亿元,海产品主要销往江、浙、沪、鲁、闽等地。经多年建设,养殖区已形成以日本对虾为主,贝类、梭子蟹等为辅的规模化高效现代养殖园区……
“江苏是海洋大省、渔业大省,有基础、有条件、也有责任加快推动海洋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撑。”江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季辉介绍,江苏海洋渔业产值达到500多亿元,海水产品年产量也达到了135万吨。
深远海养殖蓬勃发展
渔业发展迎新空间
深远海养殖是向海洋要食物的重要途径,建设海上牧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2023年6月,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深远海养殖工作会议,落实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各项工作任务,全产业链全环节推动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
2023年底,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沿海各地已建成重力式网箱2万余口、桁架类网箱40个、养殖工船4艘,深远海养殖水体4398万立方米,产量39.3万吨,比“十三五”初期分别增加3.3和2.4倍。
设施装备水平快速提升。重力式网箱实现在20米水深的湾口开放海域稳定养殖,是目前深远海养殖最主要、最成熟的养殖模式。桁架类网箱开发出全潜式、半潜式、浮式、座底式等多种类型,养殖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其中,“德海1号”经历17级台风的考验,网箱结构安全性能过硬;“振渔1号”首创转笼式设计,可翻晒网衣和清理附着物;“经海系列”搭载投饲系统、赶鱼装置和巡检机器人等装备,初步实现智能化养殖;“深蓝1号”首创在离岸120海里的黄海冷水团养殖鱼类。“国信1号”养殖工船可游弋养殖,首创“船载舱养”养殖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配套养殖技术持续完善。针对深远海养殖,沿海各地结合实际研发了一批适养新品种,浙江选育出大黄鱼“甬岱1号”“东海1号”,福建选育出大黄鱼“富发1号”,海南选育出金鲳“晨海1号”,广东选育出龙虎杂交斑。大西洋鲑、许氏平鮋、军曹鱼等高值品种选育也在加快推进。
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山东在青岛、烟台、日照等地布设深远海养殖渔场,建成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福建在连江定海湾培育形成桁架类网箱集群,“仿野生”大黄鱼售价显著提高。广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大市场,在珠海枕箱岛海域形成深远海养殖集聚区。海南在乐东龙栖湾海域将深远海养殖与休闲型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政策支持保障不断增强。海南、山东、浙江、福建等地对桁架类网箱和养殖工船给予1000万元至1.5亿元补助。福建连江率先开展深远海养殖设施确权登记,颁发全国首例深远海养殖装备“身份证”。广东建立海水网箱风灾指数保险,将风力指数作为触发赔付依据。山东日照推出“海洋牧场巨灾保险”,2022年台风“梅花”过境时企业获赔104万元赔付金。海南出台支持渔业用海政策文件,传统渔民每户50亩以下的海域免缴海域使用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
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
中国食品报官方入驻平台
4404文章数 34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