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帝之:康熙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顺治帝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清朝第四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1722年崩于畅春园,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玄烨8岁登基,16岁即除权臣鳌拜夺回大权。军事上削三藩,收台湾、驱沙俄,创“多伦会盟”联盟蒙古。政治上中央集权,注重休养生息。但晚年吏治败坏,对继承人选择的举棋不定酿成了九子夺嫡的局面。

爱新觉罗·玄烨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61年)。

玄烨一出世,就得到了年轻的父母的喜欢,顺治帝特委托可靠的奶妈带他到紫禁城外哺养。他小时候未经出痘(天花),父母惟恐他染上这不治之症,才不得不采取这一措施。因此,他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多少年后,康熙帝犹抱憾不已。但是他所患天花之症并没有危及性命,仅在脸部留下几个细小的麻点。这使他对当时这种最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而他出过痘竟成了他将来继登帝位的一个有利因素。玄烨从五岁开始读书识字,很快显露出勤奋好学的天分。史载玄烨天表英俊,声音洪壮有力。六岁的时候,偕同众兄弟向父皇问安。世祖福临问皇子们最想做什么。皇二子福全说作为一个贤王足矣。唯有玄烨说道希望效法父皇。于是福临十分看重玄烨。

当时,康熙帝经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布库”之戏,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1669年6月14日),他突然命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进见时将其逮捕。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的爵位。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康熙帝铲除鳌拜之后,甄别官吏,为被鳌拜矫旨处死的苏克萨哈等昭雪,奖励百官上书言事,禁止圈地等弊政,实操朝政大权。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但请求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为引线,引发了是否撤藩的激烈争论。最后康熙帝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决定下令“撤藩”。七月,吴三桂假装请旨撤藩,康熙帝同意。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提出反清复明,杀云南巡抚朱国治。并于次年派将率军进攻湖南,攻陷常德、长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他又派人四处散布檄文。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等许多地方大员纷纷反清。接着,福建耿精忠亦反。在短短数月之内,滇、黔、湘、桂、闽、川六省丢失,一时间清帝国危在旦夕。随后,陕西提督王辅臣、广东尚之信等也相继反叛,叛乱扩大到广东、江西和陕西、甘肃等省。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