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永断无明,方成佛道”!用什么断“无明”了生死?

分享至

接着讲《圆觉经》第一篇:文殊师利菩萨。

  •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 作是语已,五体投他,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其实文殊菩萨所问的内容,正是《圆觉经》的纲领,这里实则有三问:

一问:如何明悟因地法行?即「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

二问:如何是发心修持?即「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

三问:如何去除各种修行的禅病?从而正佛之知见。即「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这三问,实则已经将整本《圆觉经》的大纲提出,为全经清净眼目。



  •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
  •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这一段是佛陀赞文殊菩萨的提问,故不多做解说。



接着佛陀说:

  •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这里佛陀说“圆觉”是万法之王,说“圆觉”是「大陀罗尼门」,这是总持之意,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从此「大陀罗尼门」流出一切法,也就是“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即六祖所言:“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

也就是从体起用,此法王不是佛独有,人人皆有,也就是人人皆有佛性,这是成佛之因,所以「一切如来本起因地」。



因为人人都有佛性,所以人人都有“真空生妙有”的时候,什么是“真空生妙有”呢?

其实就是《金刚经》里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们的佛性本体是无相的,是一切无所住的虚空,这才是真空,所以真空为体,是“不生不灭”的,不会自己生出念头,也就是「无生处故」。

但佛性还要起诸般妙用,它是「无上法王」,所以要生出千万种法,那么就要“即一切相”,这就是“生妙有”,也就是“生其心”。

但是佛性要起妙用,需要缘起,也就需要遇事,这就是“因缘和合而生”。

比如,你遇到父亲头疼,真如自性随感而应,从而发出给父亲按摩头的念头,这就是“真空生妙有”。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