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给秦朝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他死后秦朝就灭亡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斯(?~前208年):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文学作品有《谏逐客书》。书法作品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
当李斯在赵高面前痛哭流涕的诉说自己无奈的时候,
没有一丝作为名臣的风度,更像一个输得倾家荡产的赌徒。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数次巡游天下。试图以超大规模的阵仗队伍,以宣德扬威的方式,使得六国百姓在精神上臣服于大秦。每到一处都要留下刻石,有《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东观刻石》、《会稽刻石》、《碣石刻石》等。内容无非是表彰自己,宣扬自己,诉说自己的不容易,展示自己的丰功伟绩。
这些刻石内容,并无多少文学艺术价值,有点像表彰大会上的“表彰辞”,但在书写上奠定了中国书法的基础。执笔者就是当时的秦朝丞相李斯,他也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书法家。
随秦始皇出巡时的李斯,已经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那手好字,只为秦始皇一人书写。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壮举,李斯是始作俑者。他对秦始皇说:“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意思是,凭借着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德,灭掉那几个诸侯国,就像扫除锅台上的灰尘一样,完全可以实现天下统一大业,现在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
之后,李斯得到重用。“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李斯以《谏逐客书》为秦国王留住人才,为统一海内奠定了基础。“明法度,定律令。”严明法度,编制律令,实现全国的法制化。并且,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李斯在秦始皇身边的二十七年,可以说是风生水起,一直受到秦始皇的信任与重用。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李斯的历史功绩并不亚于秦始皇。秦始皇用大秦的铁骑征服了六国领土,而李斯用他的才华统一六国的文化风貌、生活习俗,甚至是人的思维。
李斯的功绩放到中国历史上也是一等一的。但他最后的结局也是最惨的。夷三族,腰斩咸阳市。李斯是被臭名昭著的宦官赵高所害,赵高背后的靠山是遗臭万年的秦二世胡亥。但奇怪的是,李斯的历史形象并没有因为赵高与秦二世的衬托而变得光芒万丈。
就历史形象而言,赵高可以说是秦朝的秦桧,但李斯绝对成不了秦朝的岳飞。后世的我们肯定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但好像始终无法仰视他,崇敬他。纵观他的一生,只能发出一声长叹。





史书记载,李斯本是楚国上蔡的基层小***。和后来的刘邦差不多,生活不算富裕,但也还算过得去。除了每天勤奋工作之外,最大的乐趣就是带着儿子,牵着黄狗上山打猎。
在李斯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能想起牵着黄狗上山打猎的场景。因为这是他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了。后人将“叹黄犬”的典故指贪恋富贵,而终食恶果的命运。
李斯人生命运的觉醒是一次偶然事件。一天,他急着上厕所,看到厕所里老鼠正在啃食粪便,个个骨瘦如柴。他又到粮仓里,发现那里老鼠个个肥肥硕硕。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人的贤与不贤,有出息或没出息,就像这老鼠,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这或许是中国最早的心灵鸡汤了吧。
于是,李斯大约在30岁左右,抛下一家老小,去寻找自己的诗与远方。从这个举动来看,李斯无疑是一个狠人,他有魄力离开舒适圈,踏上寻梦之路。
李斯远行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前往战国时期的最高学府,远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这所学府聚集了战国时期的大量人才。不仅人才辈出,而且思想自由,聚集了道家、儒家、法家等各派思想。
在稷下学宫,李斯的老师是当时最杰出的思想家荀子。荀子以孔子为师,但与原本儒家有所不同。荀子认为,实施仁政,不能空谈,一定要以法律为基础,礼与法并用才是王道。孔子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荀子相信,人之初,性本恶。孔子比较理想化,荀子则倾向于实用主义。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李斯在荀子那里学到了帝王之术,但没有学到治国之道。李斯曾问荀子:“秦四世有胜,兵强海内,威行诸侯,非以仁义为之也,以便从事而已。”意思是秦朝四代的胜利战果,都不是靠仁义来取胜的,而是根据有利于自己的利益做事罢了。可以看出,李斯一开始就对儒家的仁义不屑一顾。
荀子回答:“皆前行素修也,所谓仁义之兵也。今女不求之于本,而索之于末,此世之所以乱也。”这是荀子批评李斯的一段话。意思是,李斯你根本没有搞清楚仁义的真正价值。一个国家的昌盛,依靠的是一条条的措施,一步步的治理。而你说的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原则,只是从枝节上去探索缘由,这就是社会混乱的原因。
所谓一时胜负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力,是李斯所推崇的实用主义原则。理,是荀子所尊崇的仁义原则。
从李斯后来的仕途来看,荀子的教诲并没有放在心上。他的行事方式一直是极端的利己主义原则。而荀子所主张,人可以追求个人利益,但是一定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荀子眼中的法律是可以保护个人利益的,这一点很具有现代性。而李斯眼中的法律,只是一种政治工具罢了。





李斯命运的转折有些草率,让啃食粪便的老鼠决定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与他后来的成就相比,这个转折的格调实在不高。但与他最后的结局,倒是相匹配。一个格调不高的人,做事是没有底线的。但他遇到了更没有底线的赵高。
赵高在中国历史上虽然臭名昭著,但此人精通狱法,武艺高强,是一位难得的文武全才。由于是宦官出身,秦始皇只能把他留在身边,任命为中车府令,也就是保镖兼司机。六国统一后,李斯与赵高同为秦始皇的左膀右臂。在治国理政上,赵高的才华远不及李斯,但李斯在通晓人心上远不及赵高。
秦始皇作为老板而言,李斯与赵高同样重要。李斯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他是能做事的人,能为老板解决实际问题。那么赵高为什么重要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