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离了爱就不能活的人。”
宋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她的观念里,爱情就是爱情,和年龄、身份等外在因素统统无关,
以至于她在拍《中国往事》时,和已经结过5次婚的导演张黎爱的难解难分,
尽管两人有23岁的年龄差,尽管张黎是一个有妇之夫,而且刚有一个孩子,
但这些对宋佳来说统统不是问题。
虽然她的感情经历为人所诟病,但她特立独行的个性也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
宋佳就像是一个谜一样,总是令人捉摸不透。
01
宋佳1980年出生于哈尔滨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领导,沉着冷静,眼光超前,
而她的母亲则是一名文艺工作者,不仅长的非常漂亮,而且多才多艺。
宋佳从小就长得像母亲,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仿佛会讲话一样,而且非常聪慧,
一些童谣或者儿歌,她只要听母亲唱几遍就能学会。
虽然宋佳在文艺方面有远超常人的天赋,但学习成绩却一塌糊涂,
特别是数学,经常算着算着就开始抹眼泪,脾气上来就把作业本撕得粉碎。
因为考试成绩太差,老师经常让她喊家长,最后次数多了,宋佳的母亲也有些恼了,
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怒斥老师:
“成绩不好怎么了,成绩并不是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我就认为我的女儿非常优秀。”
宋佳母亲的一番话有理有据,说得老师哑口无言,
也正是母亲的这种非常开放的教育方式,让宋佳从小就养成了非常独立的性格,
小小年纪,却非常的有想法。
8岁那年,父母带着她去参加一场晚宴,宴会上大多都是文艺工作者,
宋佳的一双大眼睛滴溜溜的转,嘴巴也很甜,
而且还当众唱了几首歌,跳了一段舞,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其中就有演奏家冯少先先生,对宋佳赞不绝口。
宋佳的母亲心头一动,就有了让宋佳拜师的想法,多学一门手艺总没有错误,
于是宋母几次登门拜访,冯少先也收下了宋佳,教她演奏柳琴。
学琴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只学了几个月,宋佳就有些受不了了,实在是太枯燥了,
别的小朋友都在院子里踢毽子、跳皮筋,只有她待在屋里苦哈哈的练琴。
她告诉母亲,她的手指上磨出了水泡,
可母亲却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就直接搬了一个板凳坐到了门口守着她。
时间一长,宋佳也动了歪脑筋,千方百计的搞破坏,心想琴都坏了,还学什么学,
母亲发现之后大发雷霆,不仅把琴砸得粉碎,还动手打了她。
晚上睡觉的时候,父亲悄悄安慰她:
“疼吗?”
宋佳揉了揉身上,疼的龇牙咧嘴,却很开心的说:
“疼,但很值,以后再也不用练琴了。”
结果第二天早晨她一睁眼,就看到在她的床头,摆着一把崭新的柳琴,
事后她才知道,这是父亲特意起了一个大早去买的。
02
在父母的严格管束下,宋佳在音乐上终于学有所成,
高三还没毕业,她就已经拿到了沈阳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父母对她的期望,是希望她以后能成为一名音乐老师,
既轻松稳定,又不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
他们就希望宋佳这一生,能过的平安、安稳、幸福。
此时宋佳已经十八九岁,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小丫头,她很能理解父母的苦心,
尽管她不喜欢柳琴,以后也不想当一个老师,但她还是决定去上音乐学院。
在此期间,百无聊赖的宋佳找了一个教唱歌的老师,学习通俗唱法,
而她的这位老师,还有另一个学生,那就是范志博。
那一次,范志博因为拍戏,顺道来看望自己的老师,结果老师没见到,却看到了趴在桌子上略显无聊的宋佳,
宋佳的长相和气质让她瞬间眼前一亮,便走上前和宋佳闲聊。
范志博讲了一些拍戏时的趣事,宋佳听得两眼放光,最后范志博又对她说:
“师妹你的条件太好了,长得这么漂亮,又有气质,真应该去当演员。”
范志博的话让宋佳犹豫了好几天,在想了又想之后,
她决定放下所有包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在和父母商量之后,她决定报考上海戏剧学院,并答应父母,
如果考上了,她就去表演,如果考不上,她就安心学音乐,以后再也不折腾了。
父母对视一眼,答应了,
因为他们觉得,从没有接受过这方面学习的宋佳,肯定考不上。
可谁知道,宋佳在考试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表演,只是在那站了几分钟,就被录取了,
老师的理由是,她天生就应该当演员。
宋佳兴奋了很久,高高兴兴的离开家,一个人去了上海,
可入学之后她才发现,那些学表演的同学都有一种自豪感,根本就看不起她这种零基础的,
宋佳虽然不服气,但也不得不承认,她在表演方面确实一窍不通。
当时上戏有一条规定,那就是第一学年是一个甄别期,要把那些不努力或者天赋不够的学生剔除掉,
而宋佳,就进入了劝退名单中。
她之所以被剔除,不是因为她天赋不够,而是因为她时常缺课,
每天早晨的形体课,她总是在宿舍睡懒觉。
最终,李志舆老师不忍心这么好的苗子被毁了,便想方设法把她保了下来,
并且在一次表演课上,专门表扬了总往最后边站的宋佳:
“她演戏很有戏感,就跟踢球需要有球感一样,她很棒,但就是不自信。”
老师的表扬让宋佳受宠若惊,她逐渐找回了自信,在表演上越来越自如,越来越自信。
大三那年,她因为成绩优秀,被选进了《出水芙蓉》剧组。
也正是在这里,她邂逅了她的第一段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