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72年,毛主席为何放弃对日索赔?直到现在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0
分享至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破冰”。作为美国的忠实小弟,日本也紧随美国的步伐,提出与我国恢复正常的外交关系。

在接到日方的请求后,毛主席大手一挥,决定不再向日本追索高达1200亿人民币的战争赔款。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对此都不理解。因为我国在那时的经济状况并不理想,而这笔赔款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才慢慢理解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

那么,毛主席当初为何会做出放弃赔款的决策?

而这项决策又有着怎样的深远影响呢?



赔款

日本在二战中犯下了滔天罪行,而对我国的罪行则要一直追溯到甲午战争。可以说,近代日本对我国的伤害是罄竹难书、无以复加。因此,日本在战后向包括我国在内的被其侵略和伤害的各国支付战争赔款是理所应当。

《波茨坦公告》就有规定:日本除了保留维持其国民经济正常运作的工业设备和实物外,其余都可以用作赔偿。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战后,向日本索赔最积极的其实是美国。从1947年4月开始,美国就对日本国内的工业设备开始了大拆迁,是丝毫没有怜悯。



不过,拆着拆着,美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此一来,日本本来就差不多崩溃的经济是进一步恶化,那美国占领日本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同时,为了对抗苏联,美国需要把日本打造成东亚的桥头堡。所以,美国不但不再拆迁,反而把拆走的机器都还给了日本。而且,美国也不再向日本索赔。

要说美国财大气粗,不要就不要了,而美国却暗地里怂恿日本大肆拖欠给其他国家的赔偿。说白了,就是让日本赖账。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更加需要日本这个后勤基地,于是,便于1951年9月,在旧金山召集了48个国家开了个会。



在美国的操纵下,这些国家签订了《旧金山合约》。同时,美国还假仁假义地提倡各国都别要日本的战争赔款了。参会的苏联,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出于各自的考虑,还就真放弃了向日本索赔。

如此,在免除了金额巨大的战争赔款后,日本总算缓了口气,这也为其日后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日本虽然在后来还是向13个国家进行了赔偿,但总额只有22亿美元出头,对于它来讲,简直是九牛一毛。而且,为了抱美国大腿,日本压根就没向社会主义国家赔偿过一分钱。

那么,对此,中国的态度是什么呢?

日本投降以后,本来就亲日的蒋介石公然表示要“以德报怨”,大有放弃索赔的架势。



其实呢,他此举的目的是因为当时要急着打内战,急需美国的支持,所以,他不敢为难日本。可是,国内的民意汹涌,蒋介石又不敢全不要。最后,中国对日的总索赔只有总额的30%。而且,在当时的形势下,这也是如“空气”一般。

等蒋介石挑起内战后,对日索赔的事儿也就彻底搁置了。

逃到台湾之后,蒋介石仍然保持了“慷慨”的架势,说干坏事的是日本军阀,不是日本老百姓,要求日本国民承担战争赔款是不公平的。不过,他这个“伪省长”怎么能做国家的主呢?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详细统计,最终确定的金额为216亿美元,折合大约1200亿人民币。而实际上,我国的损失是这个数字的三倍以上。给日本定这个金额,我国已经很宽容了。



不过,日本在1960年的GDP才400多亿美元。如果我国坚持索赔,那足以让日本倾家荡产。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破冰。日本立刻紧随其后,向我国提出外交正常化的申请。

好了,既然要正常化,那赔偿的事儿就必须要谈谈了。



伟人的决策

当时,日本国内要求中日恢复正常邦交的呼声与日俱增。1972年7月,右翼首相佐藤荣作下台,力主恢复中日正常邦交的田中角荣担任了新首相。上台之后,他便积极推动此事,不过,对于我国的态度,他心里没底。



因此,在1972年7月27日,田中角荣委托公明党中央执行委员长竹入义胜作为特使,到我国进行先期沟通。

竹入抵达之后,与周总理进行了会谈。周恩来将毛主席批准的我国草拟的《联合声明草案》八条告知了竹入。

其中的第7条就是关于战争赔偿的,而且内容是我国要放弃对日索赔。竹入得知此事后,顿感头昏脑涨,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国提出这么友善的条件,这竹入为何会有如此的反应呢?



原来,日本和蒋介石早就签了个非法条约,蒋介石在“条约”里已经声明放弃战争赔款。如果在与我国的“联合声明”中再写下同一内容,外界会认为我国仍然保有追索的权利,容易引发很多问题。所以,日本方面对于我国提出的放弃对日索赔感觉手足无措,后来干脆提出让我国删除此条。

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正式访华。



当天下午,中日双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第一次首脑会议。会上,我国正式提出放弃对日索赔。

但在26日上午的两国外长会谈中,日本外务省条约局的局长高岛就搬出和台湾的“条约”说事儿,并坚持要删除此条。

在当天下午双方举行的第二次会议上,周总理对高岛的谬论进行了严厉的驳斥,指出所谓的“日台条约”是非法、无效的,中国主要的损失是在大陆地区,台湾根本代表不了中国。

同时,周总理指出:毛主席从两国人民的友好角度出发,不想给日本人民增加痛苦的负担,才提出放弃赔偿。而日方不但不领情,反而把台湾伪政府搬出来,这是对我国的侮辱,不能忍受!

最终,在我方的坚持下,日方在9月29日同意在“联合声明”中写进我国放弃向日索要战争赔款的内容。

不过,“联合声明”只宣布我国在国家层面放弃对日索赔,至于中国人民向日本索赔,则没有作任何规定。

在双方就《联合声明》达成一致后,毛主席决定接见一下田中一行。那天,在抵达毛主席书房的时候,田中一进门就突然提出要去洗手间。毛主席则一直等着他。

可以看出,田中当时的表情很严肃,或者说是很紧张。在见到毛主席的时候,他表现得也很拘谨。

看到这位晚辈的窘境,毛主席当即热情地表示欢迎,然后诙谐地问道:“吵架,吵完了吗?”

闻听此言,田中立刻回答:“吵完了,吵完了。”



随后,毛主席又转向大平外相,幽默地说:“天下太平嘛。”

于是,在场所有的人都笑了起来,气氛立刻就轻松了。

那么,毛主席当初为何要做出放弃对日索赔的决策呢?

周总理后来给出了答案。

首先,毛主席说中国过去饱受赔款的苦,赔款的实质其实就是老百姓出钱。晚清时,中国人民穷困潦倒,而巨额的庚子赔款却给老百姓每人摊派了一两银子,日过过得更加水深火热。

战后的日本呢,也是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尽管到1972年的时候,日本国内的经济已经好转。但是赔款还是要日本老百姓出,这是加重了他们的税赋。

此外,周总理还在内部透露过,日本当初给印尼那些东南亚国家的战争赔偿,不是给钱,而是给一些实物。而且,实物还都是日本国内淘汰下来了,不是最好的。比如铁路设备就都是二手的,重新刷了油漆,修理一下,就当赔偿了。对于这些,我们不要也罢。

综上所述,毛主席决定不要日本的赔偿了。

事实上,毛主席做出这项决策,还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虑。



第一,在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之前,蒋介石已经先于我国放弃了对日索赔,那我国的胸怀不会比他还窄吧?

第二,日本要想实现与我国的正常邦交,就必须与台湾彻底断交。毛主席对此非常重视。

1952年,日本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的“和约”。此后,日本与台湾伪政府一直走得很近,使蒋介石在国际上拓展了不少活动的余地。而如果我国通过放弃对日索赔,争取日本与我国迅速实现关系正常化,那日本势必会越来越疏远台湾。这对于我国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毛主席是为了让中日两国可以重建友谊,并将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传承下去。

第四,毛主席是在下一盘大棋。



在1970年代,在我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实现关系缓和后,最大的敌人其实是北方的苏联,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部署的军队超过百万,给了我国巨大的压力,两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并不是不可能。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对我国的包围,苏联还利用日本崛起后与美国之间的矛盾,加紧了对日本的争夺。

因此,对我国来说,与日本实现关系正常化,使其不向苏联靠拢,是有利于我国的战略安全的,也是对苏联的一种牵制。

因此,从外交战略上分析,放弃对日索赔不但有利于我国的国家安全,也有利于促进国家的统一。

不得不说,毛主席真是高屋建瓴,高瞻远瞩。

但这还不算完,中日其实在“放弃战争赔偿”的问题上,还达成了另一个影响极为深远的默契。

那么,这个默契是什么呢?



深远影响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为了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大量引入了外国投资和贷款。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诸多“资方”中,日本其实曾经是我国的最大援助国。

从1979年开始,日本便向我国提供ODA援助。



ODA的全称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翻译过来就是“官方开发援助”,日本称ODA为“政府开发援助”。这种援助指的是发达国家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福利水平,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赠款,或者,在这其中有不少于25%的优惠贷款。

日本对我国提供的ODA援助总额大约为3.65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大约是2250亿,包括无偿资金援助、日元贷款和技术协助这三大项。在这其中,大约有90%的是低息“贷款”。

2005年3月,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将在2008年停止对华ODA中的日元贷款,后来,又决定停止对华无偿援助。但在节能和环保技术方面,仍然与我国保持着合作。

当初,日本的对华援建项目全部是建设周期长、建设规模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基建项目,而这些项目几乎在我国的每个省份都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上海浦东机场、上海宝钢、北京污水处理项目、北京首都机场、武汉长江第二大桥、南昆铁路、京秦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等。



而日本之所以能几十年如一日地拿出这么多钱来支援我国的经济发展,这一切都始于当初两国建交时达成的默契:我国放弃战争索赔,日本则承诺大力援助我国的经济建设。

原日本驻美大使松永信雄曾回忆道:中两国在1972年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时候,毛主席决定不向日本索赔。因此,日本人民对中国领导人和全体中国人民都有着高度评价和敬意。虽然此事与日本对华经济合作没有法理上的关系,但日本政府每次在决定向中国提供经济援助的时候,总是考虑到毛主席的这一决定。

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后,国家是百废待兴,急需国外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援。而日本的大规模援助在改善我国基建设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点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无法否认的。

对于日本来讲,对我国提供经济支援不但是为其在历史上的罪行进行赎罪,而且也是一种两国在经济上的双赢。



一方面,在对我国的经济援助中,无偿援助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绝大部分援助都是贷款,是要还本付息的。

另一方面,日本很清楚自己的国内市场有限,而我国人口众多,市场规模几乎是“无限的”。所以,日本通过经济援助,可以培养日本产品在我国的市场,帮助以外向型为主的日本企业“走出去”,并抢先占领我国的市场。

事实证明,日本确实做到了。

但无论如何,回顾历史,毛主席在那个历史的关键时刻所做出的伟大决定一直关系到我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大计。老人家那可以穿透重重历史迷雾,直抵问题核心的战略眼光确实令我们无比崇敬。



这,才是真正的伟人。因为,他老人家始终把对国家的责任扛在肩头。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博览历史
博览历史
了解世界历史,学之鉴之。
3608文章数 484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