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展品解读 | 红军坝背后的故事

0
分享至


最近很多朋友到老馆参观了“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展”,并留下了许多情真意切的观展感受,对这项伟大的灌区工程赞叹不已!展览第一部分“千年夙愿”中一幅创作精美的木刻版画《红军坝》时常能引起观众情感共鸣,伫立于画前,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筑坝抗旱的峥嵘岁月。本期我们将向观众朋友深度解读红军坝背后的故事。


观众参观木刻版画《红军坝》


木刻版画《红军坝》

打起红军坝,旱魔踩脚下;

抗旱夺丰收,人民威力大。

这是一首土地革命时期在霍邱叶集(今六安市叶集区)一带广为流传的民谣。它讲述的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带领人民在红军的支援下,拦河筑坝抗旱夺丰收的故事。“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展”中的木刻版画《红军坝》就是根据这一事迹创作。


六安市独山镇六霍起义纪念塔

192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皖西地区先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皖西革命根据地逐渐形成。1931年,叶集附近的翻身农民刚从地主手里夺回土地,又要面对旱灾的考验。这一年,从端午节起,连续刮了近两个月的西南风,滴雨未下,沟塘干涸,禾苗枯萎。叶集南边彭洲一带的薄沙壳地,干得“冒狼烟”。翻身农民将好不容易得到的土地种得好、管得细,苗身长势旺,眼看就要获得丰收,没料到三伏天却遭遇“卡脖旱”!望着焦黄的禾苗,内心十分着急。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在叶集区苏维埃政府内,在是否要帮助苏区百姓抗旱的问题上产生了争论。大部分人认为,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打倒了地主豪绅、自己当家作主了,不能容许这只“旱老虎”继续来伤害大家。能不能抗旱夺丰收,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也直接关系到苏区能否巩固和发展。但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抗旱夺丰收当然重要,但苏维埃政权刚建立,反围剿、巩固根据地等事情很多,根本顾不上抗旱。

正在双方争论不下时,红军模范营长发言,他认为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实行封锁,旱情又这么严重,如果不能制服旱魔夺取丰收,苏区就不能巩固,红军就站不住脚,土豪劣绅就会重新骑在老百姓头上,所以非抗旱不可。

最后,意见得到统一,把抗旱夺丰收作为工作重点。但采取什么办法抗旱、抗旱的水源从哪里来又成了问题。就在大家思索的时候,第四乡苏维埃主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地势较高的四里店、郭家洼一带把史河拦腰切断,抬高水位,引水灌田。他的想法得到众人的支持,大家又对拦河打坝的具体位置、人员分工、采土取石都做了讨论和详细安排,然后分头准备,立刻行动。


2023年史河金寨县城段风光

在史河岸边郭家洼、四里店一带,由赤卫军、少先队、姊妹团等2000多人组成的拦河打坝大军奔赴工地。铁匠支起红炉锻打锹、镐、铁锨;木匠和篾匠编制运土的抬筐;石匠用锤凿把石磙錾开,制成打夯用的石硪。每天天不亮,工地上就沸腾起来;夜晚,人们披星戴月,继续战斗;中午,骄阳似火,滚烫的沙滩上,人们挥汗如雨,也不休息。

经过7天的奋战,大坝就要合龙了,红军模范营的战斗连和四乡赤卫队筑起一道又一道人墙,减缓了合龙口上的流速,人们趁势打下一根根木桩,又在木桩前夹上门板、木板,然后放下草包,拦住水头,再填上麻包,屯上土,大坝终于合龙。紧接着,筑坝大军又连续战斗了三天三夜,把大坝加高加厚。

在大坝的阻拦下,不到2天时间,史河就涨满了河道,然后朝两条支流——南桥河、马道河奔去,直扑两岸干渴的土地。河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掀起突击挖渠、引水抗旱的热潮。为了抬高水位,让更多的农田得到灌溉,军民们又加高了南桥河和马道河的河埂,还挖了一条三华里长的渠道,救了四万多亩庄稼。


2023年六安市叶集区三元镇田园风光

这一年,尽管70多天没有下雨,但是,在苏区却是五谷丰登。人们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用汗水赢得的第一个丰收年。自此,“打起红军坝,旱魔踩脚下,抗旱夺丰收,人民威力大”的民谣就在叶集一带流传开来。


供稿:王宇广 李鹏飞

编辑:何瑶

审核:王宇广

终审:徐大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
1929文章数 7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