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三国为什么没有人质疑刘备的出身?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可考。

现在已知他的父亲叫刘弘,曾被推举为孝廉,在幽州做过小吏。

爷爷叫刘雄,也是孝廉出身,曾在兖州东郡做过县令。

再往上的祖宗叫刘贞,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之一,曾被封为陆城亭侯。

而刘雄至刘贞之间的传承,则没有记载。



刘备的曾祖父是谁,曾曾祖父是谁,曾曾曾祖父是谁,曾曾曾曾祖父……

通通都不知道,中间的记载断档了。

可能当时有谱系,但没有传承下来。

因此说,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可考。

我们无法用确切依据证明,刘备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不过,尽管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可考。

但只凭这一点,并不妨碍我们承认刘备就是汉室宗亲出身。

因为刘焉、刘表等等,他们的宗亲身份也不可考。史料中也没有关于他们各自家族的详细谱系记载。

我们现在只知道,他们是西汉鲁恭王刘余的后裔。

至于他们的父祖是谁,并不知道。

但我们能因此,就说他们不是宗亲了吗?

肯定不能了。

要知道,刘焉可是做过灵帝朝的宗正。代皇帝管理过皇室宗亲人员。

如果不是汉室宗亲,刘焉凭何担此重任?

所以说,我们不能因为刘备与中山靖王刘胜之间的谱系传承缺失,就以此否认刘备,就说他不是汉室宗亲。



再者,无论西汉还是东汉,对于宗室,都是有严格管理制度的。

比如在《汉书·平帝纪》中,就有记载:

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后,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

从刘邦开始,到汉平帝,全国宗室大约十余万人。可能朝廷有漏记的,但官员绝对不会把不相干的人员列入宗室名册。

十几万人怎么样?关系疏远又怎么样?

一律被朝廷安排得明明白白。

另外《甘谷汉简》(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东汉竹简)中,也有记载:

诏书:宗室属尽,属(尽)当复……

东汉后期,特别是黄巾起义前后几十年,地方豪强势力急剧发展,威胁皇权。为此,桓帝下旨,加强皇室力量,将属尽宗室,重新列入属籍,并给予一定特权。



也正是因此,刘备的爷爷刘雄,才得以通过举孝廉,出任范县县令。

刘备的爸爸,也因举孝廉,继续吃皇粮。

之所以,刘备没吃上皇粮。一方面,与他的身份有关。他与皇帝的关系确实太疏远了。

但这不重要。真正的关键,是他的父亲刘弘死得太早了。来不及给刘备铺路,就死了。

没了父亲,刘备又只是个小孩。他们家这才家道中落,沦落到要靠织席贩履才能为生。

总而言之,再怎么说,汉朝也是所谓的大一统王朝。要是朝廷连宗室人员管理那点破事都搞不定。

还谈何大一统政权?

刘备如果不是汉室宗亲,那当时他的竞争对手怎么不借这件事,攻击他呢?

要知道,刘备可是曾经自称过汉室宗亲的。

臣等以备肺腑枝叶,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自操破于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奉辞在外,礼命断绝……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正大光明的说,自己是汉室宗亲。

为此, 曹操很不满。

早先,曹操与刘备大战于汉中时,还派人调查过刘备的家世,连他卖过鞋,收过养子的事都调查清楚了。

太祖在汉中,而刘备栖于山头,使刘封下挑战。太祖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乃召彰。



但曹操调查后,却只是骂刘备是穷鬼,从来没有否认刘备是汉室宗亲。

刘备后来称帝时,又发布公告,说自己是汉室宗亲,是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

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祇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考省灵图,启发谶、纬,神明之表,名讳昭著。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臣等谨与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

这一次,换曹丕生气了。但曹丕和魏国的史书也均没否认刘备是汉室宗亲。

可以说,与刘备同时代的人,没有一个出来否认过刘备的宗亲身份。

历史上,第一个对刘备汉室宗亲身份提出质疑的名人,查了一下,貌似是司马光。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