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当灾难来临之际——喇家遗址的思考

0
分享至

近几天,甘肃积石山地震牵动着人们的心。截至20日晚,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已造成甘肃113人遇难,青海省海东市22人遇难,12人失联。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1日4时2分,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在几千年前的青海省民和回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村,曾有一场巨大的灾害发生,如今,喇家遗址保存了这处史前灾难现场,被称为“东方庞贝”。2021年,我们曾探访过这里,深感震撼。

1

许多年前,笔者曾经看过一则消息,内容是在青海省的喇家遗址发现4000年前的面条。当时对这个消息一扫而过,并未深究喇家遗址的具体情况。本次在准备前往青海互助青稞酒业有限公司访酒时,查阅有关青海省的资料,再次看到了喇家遗址的介绍,才发现之前对喇家遗址的认识过于浮皮潦草。恰好喇家遗址位于我们访酒途中,于是,我们一行决定去遗址现场看看。


喇家遗址公园正门

2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199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喇家遗址进行挖掘,遗址内分布着庙底沟时期、、齐家文化到等多种类型的史前时期与青铜时代的。遗址总面积40万平方米,重点区域面积约20万平方米。喇家遗址是200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遗址保存了一处史前灾难现场,被称为“东方庞贝”。

遗址位于黄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所在地是一片宽阔的谷地,距黄河大约1公里。先民们选择在此居住确实有生存智慧,遗址保护区内地势平坦,适合耕作,除了绿化树木外,种植着大片的油菜和中药三七。我们去时,正值油菜花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在蓝天白云下怒放,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遗址保护区内有很多高大的杨树和旧民居遗留下来的夯土墙,昭示着在建成保护区之前,这里曾经是一个现代村落。不难想象,有人会选择这里世代生活。


喇家遗址风光址风光

3

整个遗址保护区内目前能够参观的展览共有两处,一处是博物馆,一处是1号保护展示馆。

在博物馆里,我们见到了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的照片和相关资料介绍。这碗面条的制作时间大约距今4000年,在此之前,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是距今2000年前的面条,这碗面条将人类食用面条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年。从照片上看,面条的形状类似于现今流行于甘肃省、青海省的拉面,与我们在官亭镇上吃到的拉面并无太大区别,历史的传承也许就在一碗面条里。

据说,当年面条出土时,考古人员先发现了一个倒扣的红陶碗,揭开后发现了一些面条状的遗物,这些遗物已经风化,附着在泥土上,外壳保持着面条状的形态。讲解员介绍说,经测定,面条的主要成分是黍(小米)和粟(黄米)。先前我们也看过一些相关资料,面条被发现后,为了防止风化,考古人员马上将碗扣上,连着泥土一起送往北京,准备进行相关研究,但是到北京打开后,发现面条已经风化看不见了,后来有研究人员提取了土层中的淀粉,经过对比后发现淀粉的主要成分是黍和粟。但是有人提出来,小米和黄米的粘性不够,是没有办法直接做成面条的,可能碗中的土层受到了污染,实验结果并不能反映面条的实际成分。对于这个问题,讲解员介绍说当时的面条可能是用甑按压成的。这个解释并不能解答我们的疑惑,相比较而言,土层受到污染的解释可能更合理一些。

我们咨询讲解员本地现在主要种植什么农作物,讲解员介绍说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去年他们在保护区内种植了小麦,收成还不错。也许四千年前的那碗面条就是用小麦面粉做的。


喇家遗址博物馆


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照片

4

遗址内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石磬,长约96厘米,宽约61厘米,厚约4厘米,重约35公斤,原件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博物馆内有一个石磬模拟发声设备,点击不同部位,确实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声音清越、空灵。

这件石磬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器型最大的磬,因此称为“黄河磬王”。石磬是古代的乐器之王,而青海省发现了众多与乐舞有关的史前文物,如舞蹈纹彩陶盆、彩陶鼓等,据专家推测,在喇家遗址所处的齐家文化时,已经有了礼乐文明的萌芽,而在喇家遗址发现的石磬说明这里曾经是一个很大的部落集团中心聚落的生活场所。

与一般想象中的青海省全部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的认识不同,青海省东部的河湟谷地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带,虽然也有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典型地貌(从甘肃省到民和县,沿途那些裸露的山丘上,随处可见厚厚的黄土层,以及雨水冲刷后的沟壑,印证着此地确实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但是河湟谷地整体海拔并不高,大多不超过2000米,在气候上属于青海省东部季风区,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所能影响到的最西界,因此,河湟谷地是整个青海省降水量最为丰沛的区域,也是气候最为温暖的区域。因为优越的气候条件,河湟谷地是青海省农业最为发达的区域,也是最为富庶的区域,在仅占不到全省面积1/10的土地上,居住了青海省2/3的人口。在从民和县城前往喇家遗址途中,在高速公路上就可以看到宽阔的谷地,两侧山上植被稀疏,谷地中树木茂盛,大片农田连在一起,间或分布着一些村庄,非常适合居住,难怪在河湟谷地发现了多处史前人类居住的遗址。

从喇家遗址的面积和周边宽阔的河谷来看,遗址所在地确实能提供大量人群的生活所需。此外,据讲解员介绍,遗址中心区外有一条宽10米,深3~4米的壕沟,环绕成长方形,长600米,宽200米,内部有成排的半地穴式房址,能够修建如此宽的壕沟来保护居所,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社会组织,才能有效地组织人员作业,而且壕沟与居址的组合,已经有了城池的雏形,可见当时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形态,有了成为一个聚落中心的条件。

5

1号保护展示馆是史前灾难遗址的现场,整个展厅共展示了4座房址,三处为半地穴式建筑,一处为窑洞式建筑。


喇家遗址1号保护展示馆

4号房址是一座半地穴式建筑,地面和墙面有白灰抹平的痕迹,可见当年建造是比较讲究的。整个房址的面积目测不超过10平方米。这个房址是整个遗址内发现遗骸最多的房址,共有14具遗骸,经测定,其中10具遗骸的年龄小于18岁,最小的仅2岁。遗址还保持着灾难发生时的状态,成年女性将孩子保护在自己身下,年龄大的孩子将几个年龄小的孩子护在身下,老年人回身想保护身侧的孩童,可见他们平时的生活一定非常融洽、其乐融融,在灾难来临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奋不顾身。这么小的面积是不可能供14个人居住的,加上遗骸以未成年人居多、建筑讲究,说明这里极有可能是一处公共活动场所,在部落里的成年人都外出劳作时,未成年人聚集到这里集中照料。


F4房址

F4房址中,一个母亲怀抱婴儿,蹲伏依靠在东墙下,头和身体紧紧护着孩子。房屋中间的火塘上方一个十五六的少年小 伙,用他还柔弱的身躯跨步举起双臂,似要把垮塌的房顶擎住,但他无力回天,反被压倒在了火塘上,双手还仍然高举。右 前方一个大男孩,肢体被坍塌土块砸成了极端异常状态的姿势。房屋西南角,三个孩子扑向了墙边的成年女性身旁,而伏在最上面的是勇敢懂事的哥哥,他本来在墙角位置,相对安 全,可他要用自己的身驱给他们以保护。在西北角,惊吓中的四个孩子的骨骸分布在一起,不知所措却也相互关照。墙边一个十来岁的大孩子,扑向前面的小孩 将他护住。一个小不点被压趴在地上,另一个小家伙紧挨着侧翻变形。房里年岁较大的一个爷爷身体蜷曲着和孩子们倒在 一起,没来得及保护孩子,自己先陷入塌落的土堆之下,头颅在凹坑中挣扎,似在呼喊小孩,头朝下形成了难解的怪异状态, 头骨最后也脱离了身躯。

更令人动容的是3号房址中的两具遗骸,是一位成年女性紧紧抱着一个儿童,女性仰面朝天,似是在向天呐喊,又像是在质问上苍为什么会突降灾难。看到他们的姿势,一般人都会认为他们是母子,但DNA鉴定结果表明,他们并不是母子。在灾难来临时,一个成年人没有选择独自逃生,而是去保护一个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儿童,这种忘我的舍身精神不禁令人唏嘘不止。


F3房址中的遗骸

F3房址中发现有2具人骨,一位成年女性紧倚房壁,双膝跪地,双手紧紧搂着怀中的孩子,绝望地仰视苍天,似乎在乞求 赐予年幼的孩子一条生路,孩子在她臂弯里露出小脑瓜,尽管怀抱给了他安宁,然而苍天无助,她们仍遭房倒屋塌的掩埋。

7号房址据考证是一座窑洞式建筑。这座窑洞式建筑不仅经历了那场灾难,在后期还经历了二次扰动,房屋内能够明显看到一条裂缝,其中一具遗骸的一支胳膊断为了两截,手掌与小臂在二次扰动时,被生生扯断至裂缝的另一边,还有一具遗骸的腿骨也发生了断裂,可见,二次扰动时的能量也不小。房址内除了人类遗骸外,还有一处窖穴,窖穴一般是用来存放器物或者粮食的,我们看到的时候,窖穴已经空了,不知道发掘时里面是否还保存有遗物,可惜的是讲解员也不清楚具体情况。

10房址可能是部落的医院或者产房。里面共有两具遗骸,一具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孕妇,腹腔还有一个婴儿,另一具遗骸是一位中年妇女,这位中年妇女不知道是部落里专门辅助生产的产婆,还是孕妇的长辈。在灾难发生时,孕妇可能正在待产,中年妇女本能想往外逃,但因为灾难来得太突然了,根本没有逃命的时间,就和孕妇一起被掩埋了。与其它几处房址不同的是,这个房址内有一个高台,孕妇就在这个台子上,这个高台可能就是产床,是对产妇的特殊优待。


F10房址中的遗骸

F10房址西壁的黄土块堆积中,清理出两具女性人骨,实际上应是3人,因为在年轻女性的腹部,还发现了胎儿的骨片,原 来这是个孕妇。灾难也夺去了未出生宝宝的生命。据讲解员介绍,灾难发生的时候,这名孕妇有可能正在生产。

资料上介绍说这场灾难的可能情景是,一场强烈的地震在距此约25公里的积石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堰塞湖溃决引发洪水,瞬间摧毁了聚落。

从现场的情况来看,这场灾难是突如其来的,人们几乎没有逃生的机会,瞬间就丧失了生命。从博物馆内恢复的半地穴式房屋的图片来看,这种建筑的地面部分并不高,仅1米多,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和草,这种建筑在地震时是不可能导致房屋内的所有人瞬间丧生的。我们参观完喇家遗址三天后,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据新闻报道,只有十余名群众受伤,并无人员遇难,可见在人员没有十分密集、建筑没有十分高大的地区,地震并不会直接造成太大的人员伤亡。地震后形成堰塞湖然后溃决,是要有一定时间的,溃决的洪水从25公里外到此也需要一定时间,洪水在黄河谷地这种比较平坦的地方奔流也需要时间,人们不会没有察觉,或者察觉后在房间内坐以待毙。距房址约50米处有一条河,名为吕家沟河,现场看河道不宽,仅10米左右,水流特别小,可以称作是涓涓细流,这种河流如果发生能够淹没位于河岸台地上的房屋的洪水,是需要大量降水的,因为人们不可能选择居住在一个随时会被淹没的地方,但如果连续暴雨,人们是不可能没有警觉的;同样的原因,距此1公里外的黄河水要泛滥至此,也不会是瞬间发生的。

因此,笔者认为展厅内关于地震后喷砂(喷砂是指地震震动诱发地下含水沙土层液化并向上喷发的现象。中等强度以上地震震动就会引起地下沙体液化并似火山那样喷发到地表,形成直径或长度几厘米到数米的沙堆积物,以及相关的裂隙、沙盖、沙柱和喷沙口等)摧毁了这个聚落的解释可能更接近真相。当时的情况可能是先发生了地震,地震的强度也许并不是特别大,但是随之而来的喷砂从地下瞬间喷涌而出,以致于人们根本来不及逃生,就被砂体掩埋,之后下起了暴雨(关于地震引发降雨,有一个原理称之为“汤姆逊效应”,本次青海互助访酒期间,我们遭遇了玛多地震,震后就下起了大雨,我们前往贵南草业公司寻访青稞种植基地时,一路就伴随着大雨,在草原上还遭遇了狂风、大雨、浓雾等极端天气),或者是河水泛滥,或者是堰塞湖溃决,将这里再次掩埋。

6

从喇家遗址可以看出来,河湟谷地从远古时期就适合人类居住,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在古代,这里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反复争夺的地方,汉代中原政府就组织人力在这里屯田,这里是多民族交汇的地方,这一点从地名就可以反映出来,民和县是回族自治县,不远处的积石山后就是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可见适合居住,才会吸引众多民族定居。

7

黄河滋养着沿岸的土地,喇家遗址的先民们选择临黄河而居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水源丰沛,便于发展农业。参观完喇家遗址后,我们一直在思索那场史前灾难发生的原因,真的有可能是黄河水泛滥至此导致的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到了遗址附近的黄河岸边。从直线距离来看,黄河距遗址大约1公里,但是遗址位于黄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地势远高于河谷,所以,河水想要泛滥、淹没遗址并不容易。

由于未到汛期,水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河水已经微微泛黄,滔滔的流水声已经有了“母亲河”的气势,河两岸能够看到宽阔的谷地,远处积石山顶上还覆盖着皑皑白雪。望着滔滔河水,遥想着喇家遗址的先民们瞬间就遭受了灭顶之灾,此情此景,真的让人感觉到了生命无常,面对这种无常,只有酒能够抒发心中的感情,幸好我们随身带着酒。倒出来的青稞酒,香气很快随风而散,几乎淡不可闻,就像远处的雪山那样有种虚无缥缈的感觉,入口干净,像河风一样清爽,那一刻,我深刻地理解了“酒是地理的产物”,一方水土酿一方酒。

8

这几年访酒途中,我们多次路过黄河,当然多数时候遇见的都是河水裹挟着泥沙奔流而下的情景,如去年8月份,我们前往山西访酒,途经风陵渡黄河大桥,这里的黄河是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线,正值汛期,又下着大雨,冒雨站在岸边的观景台上,但见黄汤般的河水奔流而下。

黄河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滋养着那方土地。在运城,黄河带来大量泥沙,堆积成良田,使得两岸高粱累累,山西自古就产美酒,可能与此有很大关系;在贵德、在民和,黄河为它们带来了湿润的气候和水源,使得这里成为宜居之地,从远古时期就有先民在此耕作,收获之余,这里酿酒风气浓厚,农家数百年来流传着自酿酩馏的传统,成为它们自饮、待客的佳酿。


青海河湟谷地风光

扫描李寻老师助理二维码

加入李寻品酒学院酒友交流群


点击进入李寻的酒吧商城购买

点击进入李寻的酒吧商城购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在东南亚人的眼里中国是什么样的?网友:畏惧 神一样的存在!

在东南亚人的眼里中国是什么样的?网友:畏惧 神一样的存在!

校长侃财
2024-04-27 11:20:19
赵丽颖古早黑历史曝光,惊人往事让人不敢相信,疑似没文化还当三

赵丽颖古早黑历史曝光,惊人往事让人不敢相信,疑似没文化还当三

花哥扒娱乐
2024-04-18 22:17:33
上海一条黄金地铁线要伸长

上海一条黄金地铁线要伸长

荷兰豆爱健康
2024-04-27 16:11:08
马自达:当我再努力也无法被中国市场青睐时,就只能选择躺平了

马自达:当我再努力也无法被中国市场青睐时,就只能选择躺平了

前沿科技学习分享圈
2024-04-26 23:13:00
4月26日俄乌最新:西方的新共识

4月26日俄乌最新:西方的新共识

西楼饮月
2024-04-26 10:19:29
母亲是著名演员,父亲上亿家产,他却跑龙套10年,33岁终成实力派

母亲是著名演员,父亲上亿家产,他却跑龙套10年,33岁终成实力派

橘子大娱社
2024-04-26 20:10:03
87岁谢贤家庭聚会,断崖式衰老令人担忧,3岁外孙女陪伴其乐融融

87岁谢贤家庭聚会,断崖式衰老令人担忧,3岁外孙女陪伴其乐融融

听栀子说
2024-04-25 23:34:47
南海变天,美航母主动后撤,马科斯后悔也晚了,已被中国船包围

南海变天,美航母主动后撤,马科斯后悔也晚了,已被中国船包围

听风听你
2024-04-27 11:43:04
判了!“广洲人家”赔偿“广州酒家”200万元

判了!“广洲人家”赔偿“广州酒家”200万元

环球网资讯
2024-04-27 13:19:01
中美谈妥,王毅定下标准,美国不制裁中国银行,俄罗斯如坐针毡

中美谈妥,王毅定下标准,美国不制裁中国银行,俄罗斯如坐针毡

说天说地说实事
2024-04-26 17:02:50
将遣返乌克兰役龄男性!波兰防长:在咖啡馆看到他们,让援乌的我们感到生气

将遣返乌克兰役龄男性!波兰防长:在咖啡馆看到他们,让援乌的我们感到生气

红星新闻
2024-04-25 20:07:13
贡品||童颜水蛇腰大长腿!10年前她在互联网杀疯了

贡品||童颜水蛇腰大长腿!10年前她在互联网杀疯了

懂球娘娘
2024-03-19 11:45:50
素人美女姐妹花大赏,一黑一白好养眼哦

素人美女姐妹花大赏,一黑一白好养眼哦

娱乐圈人物大赏
2024-04-24 03:56:28
主管部门警示:网约车实际时薪不足20元,不再是就业好选择

主管部门警示:网约车实际时薪不足20元,不再是就业好选择

网约车生活
2024-04-27 09:24:06
小S看到得气疯掉!

小S看到得气疯掉!

拿数据说话
2024-04-25 15:47:06
美媒:美国国防部正式宣布,将撤回大多数军队

美媒:美国国防部正式宣布,将撤回大多数军队

新时光点滴
2024-04-27 14:47:35
闹大了!B太打假青岛,中国青岛让全国人民大开眼界了!引发热议

闹大了!B太打假青岛,中国青岛让全国人民大开眼界了!引发热议

乡野小珥
2024-04-27 17:08:10
董卿新身份曝光!顺理成章,有才华的人总会发光

董卿新身份曝光!顺理成章,有才华的人总会发光

娱乐圈酸柠檬
2024-04-27 17:12:28
后续!江西日本游客插队并叫嚣,知情人曝猛料,导游:日本人优先

后续!江西日本游客插队并叫嚣,知情人曝猛料,导游:日本人优先

皖声微言
2024-04-26 16:08:54
[神吐槽]湖人0-3叫悲壮,太阳0-3是搞笑!詹杜库搞一队得了,三老头不算抱团吧

[神吐槽]湖人0-3叫悲壮,太阳0-3是搞笑!詹杜库搞一队得了,三老头不算抱团吧

篮球神吐槽
2024-04-27 21:52:28
2024-04-27 22:14:44
休闲读品杂志
休闲读品杂志
思想文化、旅游休闲
1686文章数 142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林生斌行程信息被公布引发官司 其曾宣布再婚生女被骂

头条要闻

林生斌行程信息被公布引发官司 其曾宣布再婚生女被骂

体育要闻

时代要落幕了?詹姆斯杜兰特陷0-3绝境

娱乐要闻

金靖回应不官宣恋情结婚的原因

财经要闻

北京房价回到2016年

科技要闻

特斯拉这款车型刚上市几天,就上调价格

汽车要闻

5月上市/智能化丰富 海狮 07EV正式到店

态度原创

旅游
教育
家居
数码
游戏

旅游要闻

散装河北,冀北、冀东、冀中、冀南如何划分?

教育要闻

「亿万富豪」最多的美国大学原来是它!和大佬做校友,是怎样一种体验?

家居要闻

光影之间 空间暖意打造生活律动

数码要闻

达墨将推出 3.5 英寸移动硬盘:8TB 版本 799元,20TB 版本2399元

梦幻西游劳动节活动电视刷屏,鉴定10把武器炸出不磨、无级别?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