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史上最强捡漏:100年前北洋政府随手签条约,现在赚麻了

分享至

01

国运来了谁也挡不住!

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中国公民只能在中国领土上自由出入和逗留。

然而,远在3000公里之外的北极大陆有一座群岛,中国公民不仅可以在那里自由出入和逗留,还能进行采矿、航行、捕鱼等活动。

这就是位于欧洲边缘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主权属于挪威,总面积约6.2万平方公里。

北欧海盗早在1194年就发现了这块北极冻土,但岛上除了北极熊、麋鹿和海象外,没有发现原住民,并没有引起注意。

19世纪中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英美法挪威俄等国的探险家纷纷来到这个岛屿,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渔业资源,还有煤、磷灰石、石棉等矿产资源。

英国、荷兰、德国、法国的众多捕鱼船蜂拥而来,在这里猎捕鲸、海象等生物。最多时,有300条捕鲸船在此穿梭,斯匹次卑尔根成了捕鲸人的“福地”。 



1900年,岛上发现了煤矿,围绕自然资源的争夺又重新开始了,斯匹次卑尔根的主权随即成为各国争论的焦点。

结果欧美各国还没争出个所以然来,一战就开始了。

其实在一战爆发前,斯匹次卑尔根早已因各国无节制捕猎、采矿“伤痕累累”。

当时大家的想法都很一致,得不到就毁掉,英法德俄等国在一战期间都在斯匹次卑尔根进行过度的矿产开发和捕捞。

说白了,就是不确定这地以后会不会是我的,那我就直接竭泽而渔了。

结果几国舰队在斯匹次卑尔根岛的周围没少起冲突,后来各国一算账,好家伙,开采的资源还不够损失……

一战结束后,经过多方协商和谈判,英、美、法、挪威、荷兰等18个国家于1920年在巴黎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又名《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

条约承认了挪威对群岛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同时赋予缔约国公民在群岛居住、旅行、打猎、经商的权利。

那中国,是怎么加入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中呢?

1917年8月,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之下的北洋政府正式宣布对德奥宣战,加入协约国行列。

其实当时同盟国的败局已定,而中国也没有能力在欧洲投放兵力,因此采取了提供劳工的方式支援盟友。

整个一战期间,共有30万华工漂洋过海、远赴欧洲,为同盟国军队修工事、运弹药、抬担架,有不少人牺牲在了异国土地上。

也许正因如此,为后来中国加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埋下了伏笔。

02

1925年4月9日,此时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已经签订了五年,段祺瑞执掌的北洋政府却突然收到了一份由法国发过来的照会(外交书信)。

这份照会后面还有一个副本文件,就是《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的法文副本,总共 11 页。

照会的大概意思是:法国想送咱们一块地?名字叫Spitzberg?

段祺瑞听完外交部沈瑞麟的报告以后,表示你可快拉倒吧,法国佬不坑咱们就千恩万谢了,天下还能掉馅饼呢?



这不能怪段祺瑞,毕竟当时北洋政府势力弱,谁见了都想坑两把,不久前法国政府还狠狠的把老段给坑了一把。

1921年初,法国政府表示要将之前《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庚子赔款中未付部分退还给中国,当时老段高兴坏了,都没看法方要求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结果,法国在货币上开始玩手段,自己跟自己玩货币双轨制,最后的结果就是别提有什么退还款了,中国政府反而欠了法国政府白银2000多万。

再加上当时法国政府还要求币种之间贴息,一波汇率收割,直接让这2000多万放大了三倍。

说好了退钱,退到最后又欠了法国6000多万。

这就是著名的金佛朗案,可以说是最早的国际金融诈骗案了。

中国人当时嘴笨人穷,但不傻,谁都能看出来法国佬是在坑自己。

北洋政府应着头皮不接茬,一直拖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打响,法国趁着北洋政府内乱,直接扣押了北洋政府2360万的税款。

可当时段祺瑞下台了,北洋政府一片混乱,这个税款一直在法国佬手里,这件事也就搁置了下来。



直到1924年段祺瑞重新上台,可这次上台不过是张作霖、冯玉祥、广东革命政府三方妥协的结果,他这么一个光杆司令,别说重新建立武装了,要是没能力搞钱,分分钟被手下人武装讨薪了。

所以,这被法国佬扣押的2360万关税钱,就是段祺瑞的命。

于是,段祺瑞开始对金佛朗案讨价还价,经过一年的互相扯皮,到最后双方决定1925年4月20日签订协议,法国佬归还2360万关税钱,中国人分期付款,给法国佬6200万的补偿款,从1925年还到1947年。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