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台胞在武汉的历史留痕

0
分享至



台胞在武汉的历史留痕

1945年9月,武汉各界为庆祝抗战胜利举行集会游行,台湾省旅汉同乡会高举标语参加标语上写着“托庇神威重归祖国台湾省旅汉同乡会”“感谢英勇国军光复台湾台湾省旅汉同乡会”和“欢迎国盟军莅汉台湾省旅汉同乡会”等。今之武汉蛇山“烈士祠”内“武汉会战厅”陈列有台湾省旅汉同乡会参加庆祝抗战胜利集会游行的照片。

1946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向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医学院等名校选送校92名公费生。1947年以后,选送单位由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改为台湾省政府教育厅,接收学校增加了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学生待遇也从公费改为公派。选送到武汉大学的台湾学生有胡连成、黄焕霖、张风时、庄德润、陈如丰、苏德惠、林慧庆、萧家恩等8人。1947 年,同其他院校一样,武汉大学也发动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学生运动。1947年6月1日,1000多名全副武装的军、警、宪、特突入武大校园,开枪打死学生3人、打伤学生20余人并逮捕一批师生,制造了武汉大学“六一惨案”。台湾学生陈如丰不幸死于惨案。台湾同学会为作挽联曰:“涉重洋而来祖国,堪嗟大雅斯文,不死于寇盗,不死于仇仇,却丧于有司之手;将热血以溉自由,是真英雄本色,可萃乎泰山,可巍乎大地,更昭乎日月之光。”陈如丰牺牲60年后,其骨灰于2007年迁回台湾。2007年9月19日,武汉大学在武汉石门峰公墓设“陈如丰烈士衣冠冢”,以资纪念。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主播介绍

高琦,资深媒体人,“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广天下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朝阳民革青委会副主任。录制有中宣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等多部有声作品;朗诵代表作品《脊梁》《等待天明》由央视、新华社等媒体发布并成为网络热搜;纪录片作品有《新丝路密码》《刘亚楼》《织梦年代》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顾盼两岸》,收录了作者自2019年元月起“在手机上用手写输入法写作”并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6篇文章。

对于“两岸关系已无联结点”的悲观论调,作者认为,“我写的学术段子(文史笔记)两岸都有读者关注,我讲的两岸故事两岸都有热心受众,这不就是一个联结点吗?每念及此,老旧的手表又上了一回发条。”正如作者所言,退休之人该放下的全放下了,惟此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该是吾人一生的志业,不放下,也放不下呀!

《顾盼两岸》有声版上线之际,正值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时,也是京彩台湾继《话说两岸》之后,再次为广大读者提供“生动鲜活”的新媒体“选修”内容。

让我们通过《顾盼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征程上,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中广天下(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京彩台湾
京彩台湾
传递对台政策,展示京台风采
7323文章数 104596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