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毛主席一生婚姻路坎坷,共经历了三段婚姻,其中最令看客唏嘘的无疑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婚姻,两人本有可能携手相伴一生,却因各种因素而分道扬镳。
贺子珍回望自己一生的经历时,恐怕最后悔的就是当初自己大发脾气飞往莫斯科的这件事。
也正是因贺子珍飞往莫斯科,贺子珍与毛主席的这段缘分,才彻底斩断,而等到贺子珍再回国时,她与毛主席之间也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回国后的贺子珍与毛主席,只会也只能是战友关系。
«——【·第二任婚姻·】——»
贺子珍与毛主席的婚姻长达十年,从1928年起至1938年终,而这十年可谓是中国最黑暗的十年,革命最为艰苦的十年。
贺子珍与毛主席同为革命同志,一起携手奋斗十年,可谓是红色婚姻中的佳话。
然而贺子珍并非是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是革命烈士杨开慧。
毛主席与杨开慧可谓是鹣鲽情深,可惜世事无常,1927年,杨开慧携子女前往长沙开展地下革命运动,而毛主席则前往井冈山开辟根据地。
然而当时两人并不知道此去便是永别,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下,我党地下情报系统近乎瘫痪,毛主席也失去了杨开慧的音讯。
此后毛主席派人寻访,却仍未得到消息,当时根据地的同志都猜测杨开慧可能已阵亡牺牲。
毛主席分外悲痛,却还要继续开展革命运动,而贺子珍,也就是在这时走入了毛主席心中。
«——【·共同革命·】——»
贺子珍是我党非常出色的一位女同志,也是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
贺子珍对待同志温柔和气,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而面临炮火威胁时,贺子珍也怡然不惧,这样的反差深深吸引了毛主席。
没过多久,毛主席就将贺子珍提拔为前委秘书,之后两人更是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红色婚姻。
然而两人结婚后没过几年,杨开慧又再次传来消息,原来当年杨开慧并未牺牲,而且一直在长沙秘密展开地下革命活动。
而这次传来的正是杨开慧被捕牺牲的消息,毛主席大为悲痛,认为自己辜负了杨开慧和与杨开慧诞下的子女。
这也让毛主席在一段时间无法面对贺子珍,虽然毛主席知道这是迁怒,可是人之常情,又哪里是能轻易克服的呢?
然而革命大业并不容毛主席多加悲痛,很快,毛主席又与贺子珍投入到了无限的革命事业当中。
贺子珍陪伴毛主席的十年之间,中国风云变化,我党几经波折,毛主席在党内的地位同样起起落落。
贺子珍却一直风雨无阻的陪伴在毛主席身边,并为毛主席诞下三子三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一场灾祸悄然无声笼罩着贺子珍,1935年,贺子珍为掩护伤员同志不顾自身安危,毅然用身躯为伤员挡下炸弹,受伤严重。
而伤重的贺子珍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却是在嘱咐同志不要将她受伤的消息告诉毛主席,“他在前线指挥,不能分心,千万不要将我受伤的消息传出去。”
贺子珍从来不止是因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而闻名,抛去这一层身份的贺子珍,也是我党英勇且做出重大贡献的女同志。
«——【·负气离开·】——»
贺子珍虽然是钢铁一般坚强的革命女同志,却也同样是毛主席的妻子,自替伤员挡子弹后,贺子珍的身体状况很差,难以跟着毛主席继续东奔西走。
而这也让贺子珍对她与毛主席的婚姻产生了危机感,加上毛主席身为我党领袖,一直忙碌不断,有时难以顾及贺子珍。
贺子珍最后一次前去见毛主席,就见毛主席正与一位异国女记者说笑,大为恼火,对着那位女记者口不择言地骂了几句。
而这也成为了贺子珍与毛主席离婚的导火索,毛主席事后批评了贺子珍,贺子珍则负气踏上了前往莫斯科的路程。
毛主席试着与贺子珍谈谈,曾派人去莫斯科找她,可是贺子珍当时却十分坚决,称要与毛主席诀别。
而到1939年,毛主席与贺子珍便正式离婚了,贺子珍一人在莫斯科生活学习,直到1948年才回国。
贺子珍虽然最终还是回了国,可她与毛主席的缘分,却再也连接不上了。
«——【·回国之后·】——»
回国之后的贺子珍在妹妹的建议下才主动向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她已经回到中国,还说在莫斯科度过的日子比当时的长征还要苦。
最后贺子珍感谢了毛主席对她的家人的照顾,然而当时毛主席并未回信,而是将两人共有的女儿李敏接到了身边照顾。
直到1950年,毛主席才又向贺子珍写了一封信,毛主席说娇娇(李敏)现在很好,还说要让贺子珍保重身体,顾全大局。
毛主席的这封回信也说明毛主席与贺子珍二人再无复合的可能。
回国后的贺子珍一直参与工作,然而她的身体一直未完全调养过来,又难以与毛主席见面,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力下,贺子珍在1954年大病一场。
毛主席听说贺子珍病倒后立马写信寄给贺子珍,嘱咐贺子珍保重身体,之后更是让李敏多多回去看望贺子珍。
1959年,毛主席与贺子珍在庐山再次见面,这一次见面也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贺子珍说,当年是她太不懂事。
二人聊了很长时间,然而相比亲密无间的夫妻,贺子珍与毛主席,终归还是成为了战友关系。
«——【·谁出的主意?·】——»
而贺子珍这个名字再度被大众提起时,已是1966年,陈伯达这位如今历史的罪人,在当时却是党内重要的一份子。
当时陈伯达想要将身体不好的贺子珍下放大西北,又不肯自己出面说,就派汪东兴转达,而汪东兴转达后,毛主席立马否决了这个提议,“我不同意,这是谁出的主意?”
也正是在毛主席的干预下,贺子珍没有被下放到大西北,以当时贺子珍的身体状况,假如真的被下放,很可能发生意外。
而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贺子珍与毛主席都再未见过一面,贺子珍第一次到北京,就是到毛主席的纪念馆去,献上了花圈。
花圈上的署名却是战友贺子珍,毛主席与贺子珍,本能相伴相守一生,最终却因小小的误会,而划上了句号,实在令看客唏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