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开起了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病门诊

0
分享至

在北京安定医院儿科病房,由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患者增长迅速,要想住院接受治疗至少要等一年。

撰文 |田栋梁

12月4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心理行为医学科在三个院区同步开设了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病门诊。开诊第一天,三个院区就已经满号了。

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面临着严峻挑战。2021年10月公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整体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有专家指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大学生则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等。

据“央视新闻”的报道,在北京安定医院儿科病房,由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患者增长迅速,要想住院接受治疗至少要等一年。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10—19岁人群中,有1/7(14%)患有精神障碍,而这些疾病在很大程度上仍不为人知,也未能得到治疗。

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把宣传主题确定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戴庄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钱丽菊在接受“新华网”采访中表示,儿童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高,但就诊率低,部分孩子甚至长期处于社会适应不良状态,无法正常上学或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

这也是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在三个院区同步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病门诊的主要原因。


1/3患者是儿童青少年

2022年初,李小钧主任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被引进到北京积水潭医院,组建了心理行为医学科,填补了北京积水潭医院在精神心理学科方面的空白。科室成立近两年,已建立起完整的诊疗体系及专家团队,年接诊患者近万人次。李小钧主任曾担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理行为医学科首任主任,同时也是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之一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专家组成员。

对于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病门诊的原因,李小钧主任介绍,在他们日常门诊的患者中,近1/3是儿童青少年,因此他们决定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病门诊,更合理地引导儿童青少年患者就医。“很多家长、孩子对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有一定的病耻感,如果去精神专科医院看,抵触情绪也会更多一些,所以我们适时地把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在三个院区都开起来,可以方便不同城区患者的就医需求。”

据介绍,积水潭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病门诊主要针对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如多动症、抽动症、抑郁、焦虑、睡眠障碍、不明原因的疼痛、适应障碍、强迫症、进食障碍等提供专业诊疗和评估。出诊专家团队涉及儿童、心理行为医学科、营养科、耳鼻喉科、小儿骨科、中医科等多个科室,针对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不同症状进行综合评估、诊断。


对于上述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李小钧主任表示他们会详细采集病史,进行心理测评、评估,医生根据孩子症状表现和病史描述,结合测评结果等做出初步诊断。而在治疗方式上,除了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还有一些物理治疗的方式。“我们也在陆续引进一些物理治疗手段,比如经颅磁刺激治疗、直流电刺激治疗等,对于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据李小钧介绍,门诊上的儿童青少年患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的能占到70%—80%,药物治疗的原则是足量足疗程,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我们会选择适合儿童使用的药物,安全、有效,包括不良反应低,是医生首先会考虑的。”

已经有20多年从业经验等李小钧主任回忆,以前他在门诊上看到的患者症状都已经比较严重了,出现幻觉、妄想的病人比较多,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发生情绪障碍的人群比例也在升高,儿童青少年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出现情绪障碍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不管是专科医院的儿科门诊,还是综合医院开设的精神心理门诊,儿童的就诊率都比较高。

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因精神心理问题主动就医是一个好的现象。在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前夕,国家卫健委专门就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召开发布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在会上表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非常大,首先影响的就是社会功能,如厌学拒学,严重逆反,情绪严重波动,行为方面可能会有攻击行为或自残行为等。“我觉得这是一个影响终身的大问题,早期干预非常关键。”


儿童的精神心理问题不单纯是孩子的问题

精神心理问题与躯体疾病主要不同点在于,造成精神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样的,很多时候仅仅靠医生无法完全解决这些问题。

“儿童青少年出现精神心理方面的一些问题,不单纯是孩子自身的问题,还有家庭的问题、教育的问题、孩子生活的整个大环境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倡‘家校合一’,家长与学校建立起良好沟通交流,真正去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了解孩子心理状况的变化,能够站到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而不是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后一味地去指责。”李小钧主任说。

郑毅教授也把引起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包括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偏差,造成了适应方面的困难,以及情绪不稳定、抗挫折能力差、心理韧性不足等。外因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相关的环境方面造成的压力,像家庭的教育方式,学校的学习压力、竞争压力及同学关系,还有社会环境,如网络的管理,游戏的影响,社会风气等都会给孩子带来影响。

面对造成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的复杂因素,李小钧主任坦承对于环境方面的因素,医生所能做得比较有限。“这是整个社会应该关注的事情,我们也在努力去呼吁,我们通过做公众号进行科普,走进学校做心理健康的讲座,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诊疗工作中,李小钧主任也很注重家长的参与,把家长拉入到治疗体系中,建立治疗同盟。“处在青春期的儿童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比较强,对家长的一些言辞行为难以接受,我们也要给予家长指导,如何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对于改善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非常有帮助。”


李小钧主任非常反对家长一味的去否定孩子、指责孩子,在他的门诊中,厌学的儿童青少年占很大比例。他指出,很多孩子在学校中会面临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有些孩子受到校园欺凌或霸凌,甚至遭到精神控制,被PUA,来到医院时都处于非常恐慌应激的状态,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往往不太愿意或不敢跟家人讲,有些家长就认为孩子厌学是自身问题,就不断否定孩子,有些孩子会出现自残行为。

在一次出诊中,李小钧主任就遇到过一个有自残行为的孩子,起初孩子父母在诊室中时,孩子不敢回答医生的问题。“我就请他的父母先去外面等待,然后我们聊了40多分钟,这个孩子把他的经历、困惑都尽可能地表述了出来,我也清楚地了解到他面临的一些问题,后续我把家长请进来,把孩子的顾虑和担心都和家长做了交代,我们通过心理干预方式加上一些改善情绪的药物,大概用了两到三周的时间,孩子情绪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也能够正常去上学了。”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就建议对中小学生定期心理健康体检,对家长进行定期心理健康教育,他还建议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纳入医保,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今年4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这也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一个国家战略,摆在了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身为精神科医生,李小钧主任说:“我们日常工作中,基本上天天都在解决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我们也希望能把自己的专业作用发挥到极致,去帮助更多的人。”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医学界
医学界
医疗媒体领跑者
14121文章数 2904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