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理学大师文武双全,不仅教书育人,还率军抗击蒙古军入侵

分享至



魏了翁:拟把鹤山月,换却鉴湖秋

这大宋朝生来悲摧,自建国以来,就一直被边患骚扰,几无一日消停,可以想象,这三百余年是如何坚持下来的,真不容易。

因为太祖赵匡胤是武夫篡位,为防后世效仿,所以一直行“崇文抑武”之事,这也被后人诟病为宋朝孱弱,甚至是遭致国灭的重要原因。

北宋时弊病就已显现了出来,且不说对辽金这样的强敌,即使是面对党项这样的蟊贼似般的小寇,生生地被弄了个西夏国出来,如范仲淹那样的文臣名相倒是出了一堆,而能提得起的武将,除了一个狄青就再无一人,最后还是被这些贤臣们给活活气死了。

靖康难后,历史不得不将武将们推到前台,于是,岳飞及韩世忠大发光彩,但是,形势一旦呈僵持之势时,便又开始了行“祖训”事,杀岳飞,闲张俊,削韩世忠等人的兵权,在“绍兴和议”后,全国又一派“西湖歌舞几时休”的美好时光。

一旦战事开启,于是虞允文、杜杲及曹友闻一众文臣又赶鸭子上架,美其名曰“儒将”,硬是将这摇摇欲坠的南宋朝廷又坚了下来,这个累啊。

在这一批“儒将”中,魏了翁是个重要的人物,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个理学大师,妥妥的文臣一枚,却也被推上了战争的舞台,这在其他朝代中是不可想象的,但出现在南宋朝,就不觉得奇怪了。



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即今四川蒲江人,光宗年进士出身,南宋著名理学家、大臣。

入仕后,历任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国子正、武学博士等职,后来一直在四川多地任知府,后被授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以枢密院事都督京湖江淮军马,年60逝世,谥号“文靖”。

在他的履历中,有个武学博士一职很是显眼,看来魏了翁于军事至少还是颇有心得,是否是他于年轻时便研习战事不得而知,但我想,这行“纸上谈兵”之事,于文臣来说,倒也不算个难事。

魏了翁的文章甚是了得,他是以第三名荣登进士榜,也就是后世称之的探花郎了;而初入仕之际,进行召试学士院,他并没有如一般“愤青”样的侈言恢复故地,对当时权臣韩侂冑将行的北伐之战,他是反对的,并在对策中言:

“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对当时的局势,他也有着很清醒的认识,“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所以他认为,现在的朝廷应该内修政事,外强军力,缓图之。



这在当时文人皆以言“恢复”为最强音的时候,无异于不合时代潮流的堕落之论,是不容于世的;可能他人微言轻,即使有人劾魏了翁“对策狂妄”,而韩大人也并未打击报复,倒也显得有些心胸。

后来的他被外放为嘉定知府,不是上海那个嘉定,那时的上海还是个小渔村呐,他出任的是四川乐山,但因一连串的变故,没有上任,遂回蒲江老家侍奉双亲。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