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的血脉根深蒂固,揭秘其不堪回首的过往和现在这副鬼样子由来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先说一个三百多年前的缅甸诈骗案。

1661年,南明的永历皇帝朱由榔走投无路,从云贵南下缅甸避难。

起初,缅甸国王接待永历君臣,给他们一个容身之处,但随着清军逐渐逼近缅北,缅甸上下难免心生恐惧。

几个月后,原国王的弟弟莽白夺取王位,相比山穷水尽的南明,他更愿臣服于清朝。

莽白决定先除掉永历朝廷的官员,于是派人骗他们前来,一同饮咒水盟誓。

与永历一同南下的末代黔国公沐天波担心其中有诈,但作为世代镇守云南的沐氏子孙,他仍用上邦的语气,对缅甸国王的使者说:“今日我君臣虽在势穷,量尔国王不敢无礼。任尔国兵百万,象有千条,我君臣不过随天命一死而已。但我君臣死后,自有人来与尔国王算账。”

之后,在缅甸人的强迫下,沐天波及其他众臣被送入莽白事先安排的埋伏圈,三千名缅甸士兵见目标上钩,立马将永历朝廷的文武百官团团围住。

情急之下,沐天波制住了其中一个缅甸兵,夺取其刀,随后杀向缅甸军,其他大臣见状,也纷纷夺过武器反抗。

然而,永历众臣终究寡不敌众。这一天,“缅酋尽杀永历从臣”,辗转多年的小朝廷在一场骗局中走向覆灭。

咒水之难后,永历皇帝朱由榔彻底成了孤家寡人,缅甸王将其送到清军将领吴三桂营中,换取清廷撤军。次年,囚于昆明的朱由榔被清军用弓弦勒死。

当时,缅甸正处于东吁王朝统治时期,该王朝实现了缅甸历史上的第二次统一。

这个神秘的邻国一直颇有存在感,当明清鼎革之时,它作为小角色出来抢戏,而当缅甸国内动乱时,也难免危害中国边境安定。

现在缅甸这么乱,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南明永历帝曾被缅甸国王“诈骗”。图源:影视剧照

提起缅甸,有的人关心时事,可能会想到缅北诈骗集团、军事冲突。

有的人了解缅甸历史,可能会想到仰光大金塔、英国殖民史、滇缅公路、军人政府或昂山素季的人生起伏。

这个号称“万塔之国”的佛教国家,拥有中南半岛面积最大的国土,同时也是东南亚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印度尼西亚。

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现在,缅甸与中国的边界线长约2186公里,占缅甸陆上边界线总长的五分之二。此外,缅甸以东与老挝、泰国接壤,西边与印度、孟加拉国为邻,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



缅甸及周边国家。图源:标准地图服务系统

早在公元前2世纪,南方丝绸之路就把中国和缅甸联系到一起。

东汉时,缅甸北部地区的掸国遣使向东汉皇帝朝贡,接受东汉“汉大都尉”的官衔。隋唐时期,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下游建立的骠国,几度遣使来华献乐。到了北宋,缅甸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蒲甘遣使到东京开封朝见。元代以后,缅甸亦是长期活跃于中国史书中的邻国。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有三个猛人先后统一过缅甸,奠定了今日缅甸的版图,他们便是“缅甸三大帝”——阿奴律陀、莽应龙和雍籍牙。

1044年,缅族人阿奴律陀建立蒲甘王朝,开始了统一上下缅甸的战争。

所谓“上缅甸”,一般是指距离沿海较远的缅甸中部和北部地区,包括近年动乱不止的缅甸北部;而“下缅甸”,顾名思义,就是缅甸南部靠近孟加拉湾,安达曼海沿海的地区,包括仰光、勃固等城市。

阿奴律陀从蒲甘都城所在的伊洛瓦底江流域出发,征服了缅甸南部的孟族、西部的若开族及北部的掸族等民族,通过军事手段扩大了蒲甘王朝的统治范围。

至此,蒲甘王朝基本实现了上下缅甸的统一,成为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同时,阿奴律陀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在位期间广建佛塔寺庙,为了夺取佛教经典、珍宝,攻陷了缅甸南部的直通,并带回众多僧侣、工匠。

阿奴律陀对佛教的痴迷程度,让他无法容忍其他宗教的存在。统一缅甸后,阿奴律陀为了推崇南传佛教,下令将另一个教派的头目处死,并将数万名异教徒发配去做刀枪手或清洁工。

因此,蒲甘王朝统治时期,缅甸成为整个东南亚的佛教中心,佛教文化对缅甸的影响绵延至今。



缅甸僧侣。图源:摄图网

然而,13世纪中叶后,蒲甘王朝走向衰落,强大的蒙古骑兵从东亚大举南下,攻破蒲甘都城,使其成为元朝的藩属。

内忧外患之下,蒲甘王朝名存实亡,南部的孟族、西部的若开族纷纷自立,朝中的“掸族三兄弟”乘机架空缅甸王,控制了蒲甘的朝政大权。

缅甸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第一次统一宣告瓦解。

到了16世纪,缅甸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北部是以掸族为主的阿瓦,南部是以孟族为主的勃固,而位于锡唐河中部的缅族势力,则以东吁为中心建立了政权。

阿瓦和勃固打过一场“四十年战争”,结果两败俱伤,国力削弱,缅族人的东吁却避免了战祸,暗中积蓄力量。1546年,东吁之主莽瑞体获得孟族人的支持,加冕为缅族与孟族之王,开始了统一缅甸的战争,打下了缅甸中南部的大片领土。

但莽瑞体是个酒鬼。他在四处征战的同时,招揽了一个善于酿制果酒的葡萄牙人,从此沉溺于酒宴游猎,最终在一次狩猎中被孟族人派来的刺客杀死,不久前降伏的中南部各族再度拥兵自立,而莽瑞体的妹夫莽应龙临危受命,成为东吁王朝的新王。

莽应龙在继承其大舅子莽瑞体统治的东吁王朝后,历经多年征伐,率军平定叛乱,攻灭阿瓦。

1562年,莽应龙实现了缅甸古代史的第二次统一。



缅甸蒲甘佛塔。图源:摄图网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东吁王朝将缅甸划分为三个区域:锡唐河流域、伊洛瓦底江流域,为经济发达的中心地区;阿瓦地区,有水利灌溉系统和发达农业;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等山区,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由当地头人、土司治理,通过进贡、提供兵源的方式,与王朝保持臣属关系,有一定的独立性。

东吁王朝是一个穷兵黩武的王朝,曾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但旷日持久的战争,让缅甸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从而加速了东吁王朝的崩溃。

1752年,永历皇帝因遭莽白出卖而被害的90年后,早已衰落的东吁王朝派使者经昆明赴北京,向清朝进贡,形成正式的朝贡关系。同年,起兵作乱的孟族军队攻占了东吁的首都,东吁王朝在缅甸各族的怒火中走向覆灭。

五年后,缅甸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贡榜王朝在动乱的局势中胜出,实现了古代缅甸的第三次统一,其建立者是缅族首领雍籍牙

雍籍牙建立贡榜王朝时,英、法殖民者已经在亚洲大规模扩张,并很快将魔爪伸向了缅甸。

从缅甸分裂、统一的历史可以看出,缅甸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缅甸现有135个民族,分布在6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其中,缅族是缅甸的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65%,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前文所说的蒲甘、东吁、贡榜三大王朝,都是由缅族人建立的。

中部平原是缅甸的本部,自古以来是缅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乐土。有学者认为,缅族是中国古代氐羌族群的一支,他们经过几个世纪的迁徙,从掸邦高原南下后,于9世纪中叶进入缅甸中部。

历史上,缅甸多个王朝定都于这片由伊洛瓦底江与锡唐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如今,这里也是缅甸现代工业、农业的中心区域,光是稻谷产量就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其他少数民族,分布于以掸邦高原为主体的东部高地与以印缅山脉为主的西部山地上。

这些高原、山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拥有纵横的深谷、湍急的河流,长满了原始森林,常年雨量充沛,气温高。

分布于此的掸、克钦等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加起来没有主体民族多,居住区域却超过了国土的一半。

高山大河切割成若干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当地居民不像平原的缅族那样集中,而是分散居住,容易形成地方自治。

有学者将他们称为“山区少数民族”



缅甸掸邦山区。图源:摄图网

在历史上,他们曾利用高原山地的险峻地势,长期摆脱缅甸中央王朝的控制,形成割据一方的局面,根本不服缅族老大哥,彼此经常发生冲突。

掸族占缅甸总人口的7%,其所处的掸邦靠近中国边境,约占缅甸国土的1/4。掸族的祖先和中国古代百越中的滇越有着亲密的族属关系,现在跟中国的傣族、老挝的佬族、泰国的泰族等同属于汉藏语系,而在历史上,掸族曾建立政权,长期与缅族互相征伐。

以克钦邦为聚居中心的克钦族,大约于1500年前,从中国青藏高原东部进入今缅甸境内,与掸、缅、钦等族发生多次战争,最后定居于此。近代以前,克钦族大部分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习俗,后来受殖民统治影响,一部分克钦族改信基督教或佛教,但与缅族的恩怨仍旧难以化解。

据我国缅甸语泰斗许清章统计,从蒲甘王朝到英国殖民的800多年间,缅甸共发生了80余次战争,可谓烽烟四起,连绵不断。

在频繁的战乱下,古代缅甸始终未能形成一个长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直到今日,由于多方面原因,缅甸已成为世界上民族矛盾最尖锐、最复杂的国家之一。

山区少数民族长期与政府军形成对抗,大缅族主义和地方少数民族主义的明争暗斗一直存在。

这是近年缅北动乱的来源之一。

现在的缅甸北部,包括缅甸“七省七邦”中的克钦邦、掸邦等,分布着克钦独立军、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等武装割据部队,常年与缅甸政府军形成对峙。

2009年、2015年缅甸果敢两次爆发武装冲突,造成中缅边民伤亡,大批缅甸难民流窜到中国边境,引发国际关注。

果敢一向以动乱著称,这里位于缅甸掸邦北部,紧邻中国云南省,历史上曾受明、清的土司制度管理,直到英国殖民缅甸才被强行划入英属缅甸,后来又被日军侵占。

摆脱殖民统治后,果敢当地土司建立的武装军队始终保持着独立性,和缅族主导的政府军水火不容。果敢地处三不管地带,拥有毒品、赌博、电信诈骗等黑色产业链,而这只是缅甸北部混乱的一角。

除了缅甸本身的历史因素,那段屈辱的殖民史也曾让缅甸各族之间的矛盾火上浇油。



20世纪40-50年代,果敢土司之女杨金秀率领的地方武装。图源:网络

1823年,一支驻扎于印度的英军突然开火,攻占了缅甸的刷浦黎岛,并竖起英国国旗。

英国发兵侵略缅甸,是出于由来已久的野心,也是对统治缅甸的贡榜王朝发出最后通牒。

此前,缅甸与印度对刷浦黎岛的归属存在争议,于是,英国东印度公司频频在缅印边境制造事端,煽动缅甸边境的阿拉干人加入印度,并要求缅甸政府签约通商,但遭到拒绝。

刷浦黎岛被占后,作为中南半岛第一大国的缅甸起初不怕殖民者,立即派出军队迎战。

英国人一看缅甸还敢还手,便在次年正式向缅甸宣战,第一次英缅战争由此开始。

缅甸军的总指挥班都拉是个猛人,连中国史书都称其为“健将”。在班都拉的率领下,缅甸军展开了反攻,英军一度占不到便宜,又因水土不服,很多士兵染上流行性疾病,英军总指挥摩利逊得病后送回英国治疗,半路上死翘翘。

但是,随着英国海军舰队派出支援的66艘军舰到达缅甸沿海,武器装备落后的缅甸军很快落于下风。在英军的“降维打击”下,缅甸沿海的仰光、勃固等重镇都被英军攻占。缅军将领班都拉为收复失地疲于奔命,最终于1825年4月,在与英军的达努彪战役中中弹牺牲。

班都拉战死后,英军一路北上,于次年抵达贡榜王朝首都阿瓦城下,迫使缅甸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杨达波条约》。经过这一战,缅甸割地赔款,允许英国使臣常驻缅甸首都、英国船只自由出入缅甸港口,商船免税,缅甸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1. 从1824年到1885年,经过三次英缅战争,缅甸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第三次英缅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将缅甸并入印度,作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贡榜王朝的末代国王锡袍曾经派使者到巴黎,试图与法国结盟,以牵制英国,却依然无法阻止英国人吞并缅甸的步伐。战争结束后,锡袍被流放到印度,软禁于一处“玻璃宫殿”里,至死都没有再踏上缅甸的故土。



缅甸末代国王锡袍。图源:网络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缅甸各民族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古代缅甸政治结构相对松散,除了首都及外围地区由缅族的王公贵族、官员统治外,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实行“土司制”,由当地首领统治,以进贡、通婚或提供兵员等方式与中央政府保持臣属关系。

英国人进入缅甸后,为了加强殖民统治、削弱本土势力,有意煽动各族之间的对立。英缅总督既保留了山区少数民族原有的土司制度,又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在少数民族间招募雇佣军,利用这些军队去镇压缅族或其他各民族的反抗。

在镇压山区少数民族的过程中,英国人也发现了当地民众性情彪悍、桀骜不驯,往往只听从原来的土司。1886年,即英国侵占缅甸的次年,殖民地官员在一封写给英国政府印度事务大臣的信中写道:

“掸族、克钦族和其他山区部落是在世袭头人的统治下生活,他们的权威足以维持他们的秩序。在那儿不需要对付分散的大众,而只需对付具有高度组织、以道德和行政管理的个人统治者。如果我们获得了这些统治者的忠诚,我们将会尽可能快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所有的征兆都表明这不是一个困难的任务。”

此外,英国人将罂粟的种子带到了缅甸。

缅北的掸邦、克钦邦,是世界上最优质的鸦片生产地之一,特别适合罂粟的种植。

当地势力得到这个发财机会后,迅速扩大罂粟种植,建立武装军队,“以军护毒,以毒养军”。此后,这片鸦片王国逐渐演变成“金三角”最大的制毒、贩毒地区。

英国在缅甸的殖民长达百余年,二战时,日本入侵缅甸,一度取代英国实行殖民掠夺。

这一时期,从中国云南通往缅甸的滇缅公路,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国际交通线。

这条公路于1938年建成通车,起初是为了抢运中国从国外购买或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据有关数据,1941年,中国通过滇缅公路获取的抗日物资就达13万吨。

日本入侵缅甸后,中国远征军通过滇缅公路,联合盟军对日作战,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其中包括戴安澜、齐学启、凌则民等多位抗日英烈。

二战结束后,日、英先后退出缅甸。缅甸终于迎来了独立的机会,而这场独立运动的领袖,就是被称为“缅甸国父”的昂山。



“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图源:网络

1947年7月19日,缅甸独立运动的领袖昂山与其余5名部长,来到临时政府秘书厅开会。

此前,昂山领导其政党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赢得制宪会议选举,已经取得了临时政府的领导地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将成为缅甸独立后的第一任领导人。

但是,这一天,由缅甸爱国党主席吴素派出的数名刺客,从英军的仓库里盗出枪支,随后闯进了昂山所在的办公室。这些杀手见到昂山一行人后,立刻拔枪扫射,当场杀死昂山及另外5名政要。

事后,幕后主使吴素被逮捕,次年被送上了绞刑架。

尽管吴素承认了自己的罪责,但关于昂山遇刺的真相,至今众说纷纭。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