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守护良田 谷丰仓满

0
分享至

 

  位于四川省渠县宝城镇马安村的四川科谷高农科技有限公司水稻种植基地。 严衡玬 摄

  秋收冬藏,川东大地,一个丰收年画上了圆满句号。

  “今年我们种了一片100亩、200个品种的水稻试验田,另外还有几千亩高标准农田,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无论是小春的油菜,还是大春的水稻,都获得了丰收。”四川科谷高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建华对记者说。

  “十四五”以来,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防死守耕地红线,从复耕复垦到管控“非粮化”、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全方位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到2022年底,全县播种粮食182.3万亩、总产突破65.2万吨,实现十六连增,位列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榜单81位。

  坚守耕地红线,确保城镇开发与撂荒地治理动态平衡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达州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专门出台考核办法,对粮食生产、大豆生产、撂荒地整治严格实行“一票否决”。

  渠县作为产粮大县,“十三五”期间连续3年获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称号、连续5年获省粮食生产“丰收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推进,全县用地需求呈持续上升趋势。渠县抓住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契机,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先划定111.8万亩良田良地作为永久基本农田,从源头上稳定耕地数量。

  为了更好地保护耕地,渠县扎实推进大棚房治理、违建别墅清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等,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同时,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通过建立健全撂荒地台账,强力推动整治措施落地。2022年整治撂荒地12万亩,腾退低效经果林6300亩。

  “只有守住良田,才有丰谷粮仓。”渠县县委书记王飞虎说,到202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力争突破185万亩,粮食总产突破70万吨。

  强化空间布局,让每一寸土地都充分释放价值

  “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在渠县宝城镇,一块块绿底白字的标语牌矗立田间十分醒目。

  一亩田如何做到产值万元?宝城镇新民村党支部书记熊运建笑着说:“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而今天却有这种可能。”他跟记者算起账来:“就夏稻而言,我们在田间采取‘稻+虾’或‘稻+鱼’模式,仅此一季每亩就有超过6000元的收入。在冬季,推行‘油菜+马铃薯’复合种植模式,又有超过3000元的亩收入。”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来自渠县近年来大力推动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21年来,渠县将全县划分为“南粮东竹西黄北经中果”7大片区,再根据区域内不同海拔高度及地形坡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形成“一区一品”“一区一园”的发展格局。

  同时,大力进行“路水电气讯防”六网改造,降低“靠天吃饭”的风险。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3.32万亩,占全县永久基本农田的61.7%。建成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25个。

  “结合现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争取通过5年左右的调整,拓展产业复合功能和增值空间。”渠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根说,届时将通过推进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全产业链发展,初步建立起与新阶段相适应的农村经济结构和现代农业体系。

  提升专业水平,构建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新格局

  今年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再次成功,实现丰收。中滩镇胜利村党支部书记代燕听说记者采访,主动凑上来要给记者介绍情况。

  “现在玉米、大豆都是机收,比起以前,每亩节约人力成本两三百元。”在农村与农业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代燕,对如此高程度的农业机械化感叹不已。

  “以前搞农业,抗风险能力弱,散户种粮根本挣不了几个钱。”渠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夏冬说,近年来渠县根据空间发展布局,先后引进了帮豪种业、中化农业、汇兴实业等大型平台公司,按照标准化、规模化要求,创新推出了“油菜+马铃薯”“玉米+大豆”粮经复合种植模式。

  同时,为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按照“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种养循环、五良融合”的原则,除引进新型农业主体,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外,还与中国科学院建立了院县合作机制,建立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园区生产智能化、技术集成数据化、肥水管理精准化,极大弥补了智能化、集约化不足的问题。

  目前,全县共培育农业产业化企业达68家,专业合作社693个,家庭农场3037个,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9.68%。同时,建立完善农户与各类经营主体的利益共享机制,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753元。

  培育多元主体,打造更高水平“巴渠粮仓”

  从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到水稻全面机收,再到烘干归仓,甚至进入加工、销售的环节,黄建华都盯得很紧。“水稻连年丰收,尤其是试验田试种品种的成功,让我们找到了明年最适合我们山丘地区种植的最佳品种。”

  2021年,黄建华从渠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岗位退休后,一头扎进农村这广袤天地,在马鞍村办起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建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翌年又成立了四川科谷高农科技有限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建起了水稻试验示范基地。“现代农业与过去散耕散种有很大不同,不仅机械化程度要高,还要形成自己的优势。”

  随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入推进,渠县积极鼓励县域内农业企业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实行产教学研合作,以农业科技园区为重要载体,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李夏冬介绍,近年来不仅助力四川帮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四川省优质水稻全产业链工程研究中心,还以院士科创中心为依托,推动农业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的区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

  同时,加强专业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引导和支持农业科研院校、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业成果转化和应用。

  “现在,园区内‘洼地效应’正在成型成势,与其配套的研发中心、初加工中心以及品牌包装正形成特色发展体系,‘巴渠粮仓’建设正稳步推进。”李夏冬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网三农
中国网三农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8130文章数 311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