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昶:王佐之才,裸衣被俘,朱元璋待他如国士,他却苦苦忍了6年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命人编纂《大明律》。《大明律》是明朝最主要的法令之一,它汲取了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教训,对明清乃至后世影响都很大。

大家所不知的是,虽然《大明律》成书于明朝,但这部法典在明朝建立之前就已经有了雏形。最初负责编纂这部法典的人有三个,分别是李善长、刘基和张昶。明朝建立后,李善长位居宰相,刘基(刘伯温)位居御史中丞,这两人在明朝家喻户晓。然而,张昶这个人,似乎没怎么听说过。

其实,在元朝末年,张昶颇具大才,他担任元朝户部尚书,被朱元璋俘虏,一度被朱元璋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

史载张昶“智识明敏,熟于前代典故”。也就是说,张昶学识渊博,为人聪明敏锐,尤其对前代的律法非常熟悉。不过,张昶在为朱元璋编纂法典的时候,建朱元璋议对天下人用“重刑”。

张昶为朱元璋效力6年。朱元璋在张昶临死前终于明白:原来张昶是来报复自己的。

本文,笔者来和大家解读张昶,希望通过此文,带大家了解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元末才子。

张昶,北京宛平人,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在胡军版电视剧《朱元璋》中,曾有一位叫吕昶的官员,和张昶的部分事迹重合,应该是以张昶为原型而塑造的。不过,历史上的张昶并没有活到明朝建立的时候。

张昶第一次在史书中出现,发生在元朝至正二十一年,即公元1361年。《明史·卷一百二十四》记载:

初,察罕破山东,江、淮震动。太祖遣使通好。元遣户部尚书张昶、郎中马合谋浮海入江东,授太祖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赐以龙衣御酒。

大意是说,朱元璋派人和元朝名将察罕帖木儿他通好,察罕帖木儿派元朝户部尚书张昶等三人南下,打算接受朱元璋的投降,并且授朱元璋官职。

由于部分读者对这段历史不熟悉,笔者需要赘述一下。

元朝末年,元顺帝麾下有两员大将,一位叫察罕帖木儿,另一位叫孛罗帖木儿,这两人都勇猛无比,但相互之间勾心斗角,甚至还发生过械斗。对于察罕帖木儿,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有个义子非常出名。他的义子名叫扩廓帖木儿,汉语名字叫王保保。

1351年,韩山童发动红巾军起义,元朝迅速派兵镇压,韩山童被杀后,他的部下刘福通辅佐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继续抗元。韩林儿自称小明王,在刘福通的辅佐下,实力强劲。至正十八年(1358年),韩林儿派三路大军北伐,取得了骄人的战果。韩林儿最巅峰时期的势力范围,西至关中,东至山东。他定都汴梁(开封),几乎覆盖了整个黄河流域。

有一点不得不提,韩林儿北伐山东时,曾一度逼近大都,打得元顺帝要迁都。(笔者此前曾写过一篇关于韩林儿的长文,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但是,关键时刻,元顺帝派察罕帖木儿南下平叛,一方面是因为察罕帖木儿太过勇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韩林儿有自身的局限,他约束下属不力,逐渐失去了民心,因此元军取得反扑之势。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察罕帖木儿逐渐收复关中、山东,最后大军围困汴梁,韩林儿在断粮之后,仅仅带着100多人突围到了安丰,连后妃和玉玺都没有的带走。

也就是说,韩林儿的红巾军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在短短3年内,就被察罕帖木儿横扫。

其实,正是因为有韩林儿在北方牵制元军主力,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等人才能迅速发展自己的势力。然而,等察罕帖木儿打败韩林儿,收复河南和山东之后,朱元璋突然紧张起来。

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后,采纳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针,一直在闷声发展。但如今北方没有了韩林儿这个挡箭牌,朱元璋发现自己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南有方国珍、北有强大的元朝,可谓强敌环伺。尤其是察罕帖木儿,他拥兵40万,对江淮大地虎视眈眈,朱元璋不想过早和他开战,便决定“投降”。当然,这只是暂时服软,并非真的改旗易帜。

因此,《明史·卷一百二十四》中才说“察罕破山东,江、淮震动。太祖遣使通好”。朱元璋派使者和察罕帖木儿“通好”,察罕帖木儿欣然应允,派张昶等三人南下,打算授予朱元璋“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的职位。

这一年,张昶第一次见到朱元璋,从此,他便被朱元璋“扣”了下来,开启了长达6年的羁旅生涯。

其实,按照《国初事迹》的说法,察罕帖木儿派张昶南下,并非直接冲着朱元璋来的。《国初事迹》记载:

昶等航海至方国珍处,及一年,国珍二次差人以其事达于太祖,不答。国珍以为若不置于他处,祸将及我。遂令昶等往福建,平章燕欠不花差人往建昌,王溥平章达其情。溥忻然遣儒士饶某等到京。

原来,察罕帖木儿身在山东,而张昶是从大都(北京)直接沿海路出发的。当时,身在浙东的方国珍首鼠两端,一方面投降元朝,另一方面派人和朱元璋暗通款曲。张昶沿海路先到达浙东方国珍处,方国珍不知道朱元璋是不是真的投降元朝,不敢沾惹张昶,于是派人将张昶一行人送往福建。福建的官员又把张昶送到江西,等张昶从江西几经周折来到朱元璋这里的时候,时间都过去一年了。

不过,张昶虽然走了一年,这对朱元璋来说却是莫大的好消息。因为这一年来,察罕帖木儿认为朱元璋已经投降,并没有攻打朱元璋,而朱元璋没有接到元朝的授官,表面上仍宣称自己没有投降。

一年之内,张昶一直在赶路,而天下局势已经大变。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招降了韩林儿麾下的大将田丰,不料,田丰竟是诈降,等察罕帖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