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学大师不赞成毛主席一决策,30年后感叹:毛主席的伟大历史罕见

0
分享至

“中国会灭亡吗,我们还有未来吗?”这是国学大师梁漱溟在二十多年后与毛主席再次见面时问的的第一句话。

此时的毛主席望着眼前这个曾与自己有着一面之缘的哲学大儒,语气坚定的说道:“中国有着光明的未来,我们不会灭亡,并且一定会取得伟大的胜利!”

听完毛主席这段沉着有力的回答,梁漱溟虽不尽信,但依然难掩内心的波动,为了深入了解毛主席的想法,两人开展了一段长达数小时的对话。

但最终谁也没能说服对方,在梁漱溟看来,毛主席对抗日战争胜利有着极大的信心。

尽管他已对共产党改观,但是对于毛主席的决策依然存疑,但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决策是正确的。

梁漱溟更是亲眼见证了三十年间新中国的发展,他从内心发出了一声喟叹:“毛主席的伟大是历史罕见的,他的见识是卓绝而富有远见的!”

梁漱溟

此时的梁漱溟除了对毛主席的钦佩,更是有了一种当年“有眼不识泰山”之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毛主席和梁漱溟之间又有什么故事?

梁漱溟的文学造诣

梁漱溟,1893年出生于北京,北京作为当年的军事政治的中心,亦是受到新旧思想风潮冲击的地区之一。

因为新旧思潮的碰撞,北京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而梁漱溟也是其中之一。

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一批先驱者意识觉醒,为了唤醒更多的民众,他们通过建立同盟会进行宣传吸引更多国人的关注。

梁漱溟作为一名有着良好教育的青年,接收着最前沿的消息,为祖国奔赴同样义不容辞,这一时期他选择加入同盟会,并参加了“辛亥革命”。

虽然梁漱溟受新思想的影响颇深,但他也不是全盘的接收新思想,而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为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更好的付诸实践和行动,他废寝忘食钻研,并将它记录下来,为了为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提供依据,梁漱溟更是众观古今,博览群书。

有了基础打底,梁漱溟在文学方面也取得一定成就,尤其是他在报刊中发布的文章,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而赏识梁漱溟的伯乐出现了。

此人正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当他阅读完梁漱溟发布的作品后,对其感到兴趣,更是在不久后,蔡元培便主动邀请梁漱溟到北京大学担任哲学教授一职。

而梁漱溟早闻蔡元培大名,欣然受约,成为了北京大学的教授,此时的他也不过才二十四岁。

虽然年轻,但梁漱溟在儒学文化方面的造诣却不容小觑,这一时期的他已隐约有了“国学大师”的影子。

梁漱溟之所以能成为国学大师并不是空穴来风,让其声名大噪的是他与泰戈尔的“交流”。

他曾经在中国著名的作家徐志摩的引荐之下帮助文学大亨泰戈尔介绍儒家文化。

因为对儒学研究的相当透彻,梁漱溟在向泰戈尔介绍儒家文化时如数家珍,以至于在结束之后,泰戈尔依然对他赞赏有加,更是引的人对其能力更加折服。

梁漱溟与毛主席的初次相见

作为北大校园里的名人,梁漱溟其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梁漱溟与当时在北京大学当图书管理员的毛主席相遇了,历史的车轮开始滚动。

其实这并不是两人第一次见面了,二人的相识于毛主席的结发妻子杨开慧的父亲家中,毛主席虽然一早就已听过梁漱溟其人大名,但是梁漱溟却对这位“同僚”不甚熟悉。

两人仅仅在这次的遇见当中打了一个照面,甚至都没有来的及交流,而这次简单又匆忙的会面也并未在梁漱溟心里留下太深的印象。

直到若干年后,梁漱溟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才有一种似曾相识又醍醐灌顶之感。

然而这次会面毛主席却对梁漱溟的印象更为深刻,因为两人是在同一学校,不同的是,梁漱溟作为教授,而毛主席则是学生兼学校的图书馆管理员。

和已经成为大儒的梁漱溟不同,毛主席到北京大学的目的是“求学”。

因为家庭的原因,他并不能像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购买书籍阅读,但是他却对知识求贤若渴,思来想去,唯有进入图书馆才能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望。

通过当图书馆管理员挣得学费的同时自主学习,才能不断地探寻出中国的出路。

两人虽然在一所学校,但是似乎只有小小图书馆的一隅才是毛主席的安身立命之地。

思想启蒙的摇篮

一次短暂的相交很快就淡忘在两人忙碌的生活当中,因为彼此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轨迹千差万别,两人再未产生交集。

毛主席也很快静下心来,继续在书馆潜心学习,殊不知这小小的图书馆造就了新中国伟大的领袖,这里也是毛主席思想启蒙的摇篮,更是他今后探索中国道路的核心。

曾经的他一度认为,要改变中国现状,必须学习先进的思想,而思想的学习应该要到思想的启蒙地。

但在他求学的过程中,他的想法已悄然改变,他不再认为留学是唯一的出路,而是将关注点转移到了中国民众身上。

作为农民出身的他,更能感受到“人民”才是中国出路的核心,转变想法的毛主席在确定目标后,决定由北京返回长沙,建立一个属于“人民”的革命根据地。

中国的命运也再次发生了改变,毛主席在回到长沙后不久,北京五四运动爆发,为响应五四运动,毛主席在距离千里之外的湖南也发动了抗议活动。

两地呼应,毛主席成为北京和长沙反抗活动的关系纽带,在两大思潮地的带动之下,全国各地也发起了爱国运动。

因为这次有效两地抗议活动,毛主席带领的联合会显露头角,他带领下的组织号召力与日俱增,各地的起义运动越发的热烈。

眼见时机已到,毛主席终于打响第一枪,1927年他率众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由此正式拉开了抗战的序幕。

同年,更是与朱老将军胜利会师,并迅速建立了一支红军队伍,开始了八年的围剿斗争之路。

然而八年长征刚一结束,红军队伍再次迎来严峻的考验,面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队伍征战再起,此时的国共两党终于选择合作,正面迎敌。

相比毛主席的连年征战,梁漱溟大师却过的有些“岁月静好”,甚至在他的不惑之年,他选择辞离京返回老家,继续“革命事业。”

面对着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两股力量,梁漱溟哪边都不占,自成一股力量,而他则成为了这股无党派自由组织的领袖人物。

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的未来在乡村建设,然而国民党和共产党似乎与他想法存在差异。

虽然国共两党为了抵抗外敌共同对外,但实际上核心思想却并不统一,依然有各自的思量。

梁漱溟虽无党派,但声望犹在,依然具有号召力,极高的声誉也让他成为蒋介石极力想拉拢的对象。

为了让他加入国民党,蒋介石以商议“乡村建设”为由将其请到南京,并在南京国防的会议将其当选为驻会委员。

因为这偶然的契机,开启了梁漱溟和毛主席时隔多年后的第二次见面。

彼时的梁漱溟作为驻会委员,在国民党内部见识到了国民党内部诸多的不堪,对国民党的更是失望透顶,这样的国民党政府犹如“犹如扶不起的阿斗”。

内部腐败的严重,更是让他认为:“这样的党派来管理中国,中国未来真的有出路吗?”纠结万分的他,福至心灵,突然想起共产党,于是干脆借着视察的之便,前往延安。

二十年后再次相遇的两人

在梁漱溟去往延安的路上,梁漱溟看到的景象让他陷入为了冰火两重天,在他视察所到之处,凡是国民党管辖下的范围,皆是民不聊生。

他看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松懈,对敌态度的软弱,不战而降,是领土的失守,是百姓的流离失所。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梁漱溟进入延安后才有所好转,在延安境内,尽管依然在抗击日寇,但是却展示出和国民党统治下的不同精神风貌。

延安内无论是共产党将领,还是寻常百姓,自是精神十足,似乎一切的困难都难不倒他们,正所谓“军民同心,克服困难”。

一路沿途的观察,两相对比,梁漱溟对在毛主席领导下的共产党有了全新的看法,他迫切的想要见到这位伟大的领导人。

初见的不识君,再见已是伟人,梁漱溟带着忐忑终于再次见到了毛主席,二人如同多年未见的老友,三言两语便消除了隔阂。

此时的梁漱溟将心中深藏许久的担忧尽数向毛主席倾诉,对于中国的未来道路,他忧心忡忡,尤其是在看到在国民党治理下的中国时,更是悲观。

似乎为了找寻答案,梁漱溟向毛主席问道:“我们的国家还有未来吗?我们的出路又在何处呢?”

而听闻梁漱溟的提问,毛主席并未着急回答,思索半响,他坚定开口道:“我们一定会把敌人赶出中国,赢得胜利,中国有着无限光明的未来。”

这肯定的话语让梁漱溟动容,然而一想到中国水深火热的现状,他依旧认为胜利的希望渺茫,他再次问道:“您为什么会认为中国一定会胜利?”

毛主席也耐心的一一解答,尽管毛主席有相当的笃定,但梁漱溟依然不赞同,甚至对毛主席如何打赢胜战提出了更多的疑问。

两人更是针对当前的局势讨论了一天一夜,但依旧难以说服对方,直到最后毛主席说道:“既然您不相信,那就让以后的事实来告诉您答案吧。”

事实证明,毛主席所言非虚,他用八年的抗战胜利结果告诉了梁漱溟他的决定是正确的,尽管取得巨大胜利,但梁漱溟依然并未折服与毛主席。

直到抗美援朝战争,作为声望极高的前辈,毛主席对梁漱溟恭敬有加,虽身处高位,但丝毫无领导人的架子。

在决定是否参加抗美援朝前,毛主席曾再找来梁漱溟先生共同商议,得到的答案依然是不赞成,这场谈话也让两人不欢而散。

但毛主席依然坚持进行抗美援朝决策,更是用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他决策的准确性,用胜利再次证明了他的真知灼见。

而这一次彻底让梁漱溟折服,在三十年后,梁漱溟在一次采访当中对毛主席由衷的赞叹:“新中国的领袖毛主席是伟大的,他也是一位罕见的伟人。”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东方寻史
东方寻史
山巅俯瞰兴衰史
842文章数 12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