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金门炮战,美国扬言将对厦门实施核轰炸,为何最终进退两难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58年金门炮战期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政府将核武器视为威慑中国的法宝,对中国进行核讹诈。

除此之外还多次表示不惜对中国大陆实施核轰炸,扬言要把厦门变成第二个广岛,并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试图以此来阻止中国收复东南沿海岛屿。

但是,美国的核讹诈不仅未能奏效,对中国政府的决策和行动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反而使其自身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遭到国内外舆论的普遍反对。

那么,毛主席究竟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美国放弃这一计划呢?美国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放弃了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艾森豪威尔

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还得从炮击金门说起。炮击金门的发生饱含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

从历史原因看,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插手和干涉中国内政,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是炮击金门的根本原因。

1950年6月,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同时,美国武力介入台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使原本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严重复杂化。

在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和平地解决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后,美国驻军台湾的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中国政府适时把台湾问题提上日程,要求美国从台湾撤军。

日内瓦会议

然而,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竟于1954年12月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企图赋予入侵台湾海峡的美国军队以合法地位,美国企图继续为台湾当局提供武装保护,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1955年3月,《共同防御条约》生效。有恃无恐的台湾当局不时发出“反攻大陆”的叫嚣,不断骚扰大陆。

在中国政府的努力和世界舆论的压力下,美国于1955年8月同意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中美大使级会谈由此拉开序幕。

但由于美方缺乏诚意,并且单方面降低了谈判级别,促使中国重新考虑对美工作的政策和方式,致使谈判于1957年底中断。

《共同防御条约》条约的签订

从现实因素看,中东事件的发生是炮击金门的导火线。1958年7月14伊拉克发生了推翻本国亲美政权费萨尔王朝的人民革命运动,在黎巴嫩的亲美政权——黎巴嫩蒙夏政权也自顾不暇。

美、英两国为防止伊拉克的人民革命运动扩展到整个中东地区,维护其在中东地区的既得利益,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分别于7月15日和17日悍然出兵黎巴嫩和约旦,使中东局势骤然紧张,世界和平受到严重威胁。

与此同时,美国还宣布其在远东地区的陆海空军进入戒备状态,支持蒋介石集团骚扰中国大陆沿海地区。

国民党集团认为“反攻大陆”的时机已到,将三分之一的兵力部署在金门和马祖地区,其“国防部”于7月17日下令三军处于“特别戒备状态”。

蒋介石

驻守金门、马祖等地的国民党军队不断进行军事演习,针对中国大陆的空中侦察活动与日俱增,对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骚扰行动规模不断扩大。

美国军舰在台湾海峡的巡逻频率也大幅增加。台海地区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毛主席认为,美国四处伸手,往往会顾此失彼。

中国此时炮击金门,既可反击国民党军队的骚扰,也可收复金、马,又可以粉碎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的图谋,同时支援阿拉伯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斗争。

出于以上原因,中央领导人经过认真的商讨。决定充分利用这个时机炮击金门。

金门位置示意图

毛主席指示:此次以地面炮兵实施主要打击,准备打两三个月。国防部长彭德怀随即主持召开军委会议,制定了炮击金门、马祖的具体行动方案。

8月2日的时候,毛主席指出:我们要集中兵力开始对金门进行攻击,争取达到对金门的封锁,过一段时间之后,对方可能就从金门撤兵了,到时候进攻难度可能会增大。

次日,中央军委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于23日开始,对大、小金门实施一次大规模炮击,先打二天,看看国际反应和台湾方面的动态后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23日,福建前线部队开始猛烈炮击金门,大小金门完全被解放军的炮火封锁。毛主席在当晚的会议上指出:“今天开炮,时机选择得当。联合国大会三天前通过决议,要求美、英军队退出黎巴嫩,我们也可以要求美军撤出台湾。

毛主席

现在台湾太远,我们达不到,就攻打金门和马祖,这一定会引起国际上的震动的。”

主席还指出:“现在美国正处于被动的局面,他在远东有了麻烦,我们也在远东地区给他制造点麻烦。”

中国军队展开对金门的攻击后,美国政府立即做出反应。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认为:虽然这些沿海岛屿的军事意义不大,但如果台湾方面“失去”它们,将会对国民党以及亚洲反共力量的士气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因此,他下令进一步加强美军第七舰队的兵力,从地中海和美国西海岸调来大量舰只。为了保证这些行动能引起中国的注意,艾森豪威尔还特地命令国防部向新闻界透露一些信息。

美军很快就在台湾海峡地区集结了6艘航空母舰,并装载了96架可以投掷原子弹的飞机,另有3艘重巡洋舰、40艘驱逐舰、7艘潜艇以及20余艘其他种类的舰只。

第七舰队

到9月中旬,美国派出的战斗机达183架,另有战术轰炸机、侦察机、运输机等123架。

8月底,台湾当局在金门炮战当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艾森豪威尔还是批准了美国的军事干涉方案。

并具体指出:如果大陆方面发起大规模进攻,试图夺取一个或多个主要沿海岛屿,美国军队将直接进行军事干涉,包括攻击解放军的炮兵阵地和机场。

美军在开始行动时不使用核武器,打击范围也不超过当地作战区域。如果此举不能奏效,美国再考虑使用战术核武器,把厦门变成第二个广岛,并扩大打击范围。

美国轰炸机

美国的国务院远东事务处也提出,为了阻止中国军队对金门的进攻,美国使用1-2颗小当量的原子弹轰炸福建的机场是必要的,还要把厦门变成第二个广岛。如若需要,应当考虑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但同时也应设法避免引发一场美苏核战争。

他们强调,中国炮击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沿海岛屿,同时也是针对台湾和其他地区的;如果此时不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将会对美国在整个远东地区的地位带来严重影响。

他们确信,美国要想迅速并决定性地阻止大陆方面收复沿海岛屿、台湾和澎湖,就必须立即对大陆上的目标使用战术核武器,沿海岛屿并不适合进行常规作战。

我军向金门开炮的第四天,艾森豪威尔发表谈话,重申美国决不会放弃它已经承担的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所谓“责任”。

炮击金门

之后又授权国务卿杜勒斯于1958年9月4日发表声明,公开威胁要把美国在台湾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