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执行与检视
预算目标是否可以调整?
通常情况下,预算目标不宜调整。除非发生以下情形:
1、由于公司战略与策略的转变,对业务项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2、原定的营运计划发生改变。
3、为适应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
4、经济环境及市场发生客观转变。
5、支持预算的基础因素发生变化。
预算内与预算外费用
预算内费用:受到预算额度管控的费用。
预算外费用:超出预算的费用,包括在原预算额度上的超出,或者发生在预算中没有列支的费用项目。
一般情况下,预算外的费用,确实需要开支的,必须走特别的申请程序。而且要明确界定:增加的费用是否同比增加预算。
1、增加费用,但不增加预算。这与考核有关。管理者申请在原来的预算额度上新增费用,多数会采用这种操作办法。
2、增加费用,并同比增加预算。有两种情况采用这种方法操作:一是公司要求新增的费用:二是发生预算遗漏的客观情况。
费用超预算怎么办?
费用超预算的原因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四种:
1、由于历史数据不完整、不准确,造成预算有一定的偏差。
2、预算能力与准备不足,容易发生项目遗漏。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预见的变化,包括突发性事件,甚至随意性决策。
4、实施计划调整。
所以,在预算管理进程中,预算调整与超预算处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尤其是在管理不规范、预算经验与能力不足的企业。
除了在制度、流程上建立预算调整机制、预算外申请审批流程外,以我过去的操作经验,建议设置两项特别基金:
一、董事会特别基金;主要针对高层培训、特别福利与奖励、临时性行政与业务开支等。
二、预防性基金:主要针对不可预见的事故或特别事件,如工伤、内外赔偿、客户损失等。
设立两项基金最大的目的是保障利润目标的实现。如果年度内,对基金的控管得力、经营层面没有什么异常事件,也是对利润的额外补充。
省下费用是不是一定要奖励?
我以前有一个下属,归口管理公司的伙食费,原来每个月的员工伙食费预算是12万元,后来实际支出减少至10万左右,他来找我要奖励。我问他节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