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营销、商函邮购……北漂8年,我与工具书邮购时代一起离开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阵风吹过,一片枯黄的梧桐树叶落在精装的《资治通鉴》的包装上,我捡去树叶,老板说:“这书要不要?只卖60元。”

2020年12月13日,久未联系的杨总给我打电话,寒暄几句,他便告诉我:“余斌走了,肝癌,9月份去世的,今天刚好3个月了。”

我愣住了,余斌刚过50岁啊。挂了电话,我心里空荡荡的,有种说不出来的落寞。

20年前,我和余斌因工具书相识,算下来,他在工具书行业比我多坚持了10年。打开电脑,微信聊天记录里还有他在1年前发来的信息,文字和语音都存留着。

当时,余斌还在卖纪检的图书和光盘,我说自己的库房里有一些学校管理方面的工具书废弃着,“要卖得动就送些给你,随便卖什么价,反正没本钱”。

余斌问了下出版年代,就说“过时了”。

1

2001年,我从做教辅的图书公司辞职,准备到社科院下属的一家杂志社做发行部主任。这期间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在北京做工具书销售的余斌。

余斌个不高,精瘦,长着一双和善的眼睛,高兴起来就哈哈大笑,露出一口白牙。他抽一种名叫“华苑”的云南香烟,递我一支,我说自己戒了。

当时,余斌从北京到武汉出差,是为了参加一个图书订货会。聊了一下,我发现他很健谈,普通话不标准,但男中音里透着温柔和坦诚。他见识很多,唯一的缺点大概是说话喜欢刨根问底,但好在不是那种世故圆滑的人。

那天,我们相约去了订货会。余斌看好一套做财务管理的工具书,这套书16开,精装4本,定价1280元,进价只要160元。他告诉我:“财政部刚刚公布了新的会计准则,这套书很及时,也很实用,肯定好卖。”

虽然同属图书出版行业,但我对工具书却很陌生,那些定价几百、上千甚至上万的图书,与我的生活和工作很遥远。随后,余斌邀我去一趟北京,说要介绍几个朋友给我认识,看能否和我们杂志社合作下,“说不定还能弄点广告”。

听他这么说,我动了心——我们杂志社的主编本是社科院的研究员,有些书生意气,接手管理工作后总感觉力不从心。因为杂志发行量不大,广告量上不来,编辑几个月不发工资也是常事。

可是这次北京之行,杂志社合作和广告都没谈成,倒是让我第一次见识了工具书的市场规模。

在北京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3楼,整整一层楼的店铺,全都是卖工具书的。历史、绘画、书法、文学、财务、法律、建筑、管理……各行各业的工具书应有尽有。它们的封皮包装都十分精美,内页印刷有书写纸、铜版纸、宣纸,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接。

因为信息不对称,当时工具书的市场空间很大,比如《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之类的文史书就创造过销售奇迹。一些电信技术类、工程技术类、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等方面的工具书也不难卖,各级政府机构和相关部门、企业,甚至个人都有收藏和购买需求。

我跟在余斌的屁股后头,在楼上转了一大圈,顺便拿了些宣传单塞进包里,准备带回去仔细研究。

回到武汉后,我的思路已经打开了不少,想到图书订货会上余斌推荐的那套财务书,就去和主编商量,准备试试“精准营销”。

当时,我们杂志社和“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有合作,每月杂志出版后,我们就要寄送几百份给各个会员单位的总会计师们。得到主编的允许,我做了200份征订单夹在即将要寄出的杂志里,如果有人订购那套财务管理图书,每套书我给杂志社300元的“管理费”,剩下的就是自己的。

杂志发出去几天后,我收到了反馈,有两个单位总共订购了4套。算下来,这个小操作让我净赚3000元。

从财务室结算出来,主编拉住我说:“你脑袋灵活,一定帮我把发行搞起来啊!”没有发行量谁愿意投广告?可是没有资金投入,发行工作也做不起来。对于杂志社来说,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我权衡再三,准备辞职,去北京发展。

2

2002年3月13日,过完春节不久,我买了一张从汉口去北京西站的火车票。

我已经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商量好了,我先去北京看看情况,打头阵。可到了临出门的时候,妻子改变了主意,决定与我同行。她中专毕业后曾去北京工作过2年,比我更熟悉那里。我们只好先上车,再补买了一张站票。

远处的灯火依次后退,把故乡越推越远。车厢里挤满了人,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我让妻子坐座位,自己爬到了椅背上,总算安置了下来。车里有些闷热,闹哄哄的,妻子翻看了一会儿《读者》,我们便聊起了到北京之后的计划。

我和余斌已经在电话里商量好了,他辞去图书公司的工作,再拉上一个做工服的王哥,我们3人合伙经营工具书,每人持1/3的股份。可到了北京我才知道,王哥的工服厂正在起步爬坡阶段,非常忙,图书这块业务只有我和余斌负责。

我们在清河“二炮”对面的消防大院里租了一套两居室,每月租金1400元。经营用的执照是王哥之前做注册会计师培训时注册的,省去了很多时间。之后,王哥的朋友帮忙在清华大学邮局申请了一个信箱,方便收寄信件和包裹。等办公桌椅、电话、传真机买好了,公司的架子就算初步搭起来了。

我和余斌决定先找几种合适的图书做经销。我俩又去了甜水园,拿回了很多工具书的宣传单,还拜访了一些做工具书的书商朋友。

看了一圈,余斌认为市面上的书很多人在做,价格不好控制,“有些书看着新上市,感觉很好卖,其实私底下已经被人做过了,电话扫了一遍,邮购也做了,没搞头。我们找些新近出来的书,最好是正准备出来的书,抢个先机好卖点”。

我点点头,赞成余斌的思路。很快,我们就看中了一套图书:铜版纸彩色印刷的“外科手术图谱”系列。

这是一套非常专业的医学图书,包括普外、泌外、妇产科、神经外科、整形美容外科的知识。图书主编很有名,印刷也很精美,因为成本高,市面上才出来几种。

当时我们的公司刚起步,不敢包销数量,折扣自然谈不下来,但余斌混行业时间较长,也曾在大的图书公司待过,很多老板愿意给他面子。那位老板说,等上量了,再给我们“少2个点”。

解决了货源的事儿,就要开始卖书了,因为公司刚起步没招人手,余斌对我说:“我们先自己打电话吧,看看效果如何?”

我摩拳擦掌,也想试一把。

2002年,电话营销在国内已经很常见,但大多只针对事企业单位领导,不像现在已经覆盖了全社会。

我们在西单附近的一家店里选了几本南方省份的黄页、全国医疗机构通讯录、全国中小学名录、全国政府机构名录……一共花了几千元钱。回到办公室,我和余斌开始设计话术。我大学毕业后当过工人、教师,后来做企业管理,但没见识过电话营销。余斌之前主要负责图书公司经销商供货、回款,也没有真正实战。所以,对于如何找人、找谁、怎么打招呼、怎么简单介绍图书、怎么表达图书卖点,怎么邮寄、怎么回款……所有的细节,我们都要一点点地摸索。

我们都明白,因为信息收集和编印的时间长等原因,通讯录上的很多负责人已经不在位了,找到新的负责人需要更多的技巧和耐心。最后,我们决定从医院院长和学校校长入手——不同于经常调动的政府官员,这类领导通常比较稳定,而且他们高学历,待人客气,最起码能说上话。

余斌打了十几通电话后,总算开了张,以8折的价格卖出了一套《名校管理规章制度全集》。首战告捷,余斌很开心——虽然对方要求我们先发书,确认实用才会付款。

我第一次打电话犹豫了很久,不知道怎么开口。我说普通话乡音很重,余斌特别叮嘱我要强化训练。他认为语音、语调、语气会影响客户的感受,甚至会直接决定随后几秒或几分钟的营销成果。后来,我也在实践中发现,除了要做足“内功”、熟练各种场景的应对技巧外,好的心态和情感状态也是业务员每天必备的。

打了十几天电话后,我们渐渐找到了感觉,有了一手摸索出来的经验,心中有底,才去人才市场招聘业务员。业务员们按制定的流程接受业务培训,很快就忙得不可开交。我和余斌分工合作,他负责找客户资源和图书选题;我负责电话营销、发货和回款。

3

8月的一天,余斌对我说:“我们去定州看看吧。”

定州是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市,离北京不过2小时的火车距离。当时,它是工具书的集散地,全国80%的工具书、礼品直销都源自这里。

上了火车,我们发现车厢里有好多书商,余斌一下子就找到了几位熟人,大家聊得热火朝天。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姓张的江西老表,文质彬彬的,他说自己以前是编辑,给别人打工,如今豁出去了,想自己单干出书。

当时,张编辑的拉杆箱里装着几捆宣传单,介绍一套刑事侦查技术方面的工具书,他神情谦卑地说:“过去先发单子看看情况,书稿我自己来组编。”

后来我听说,这书卖了1万多套,张编辑挣了100多万。此后,他又连续出版了很多工具书,销量都很好,没多久就在北京买了几套房,并成立了专业的图书公司,转型出版比较小众、专业化很强的教师用书和学校管理图书。

在业内,张编辑算得上是转型巧妙和成功的典范了。

在定州那些高大厂房改成的仓库里,成千上万种工具书堆积如山,门口发宣传单和提货、发货的人络绎不绝。这场景,让我大开眼界。

看我一脸懵,余斌介绍说:“在定州,几乎每家每户都在打电话卖书卖礼品,老婆专打电话、老公专管发货。”

“看不出来,这些农妇水平这么高。”我不由得佩服,因为我看到他们每个人的发货量都很大,有些书的单笔订购量就是几十套。

“那些女人厉害得很,打电话水平很高,很会和县长、市长、局长、企业老总们聊天,关系做得非常好。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单子,她们很容易做成,关键是还很少打折,她们几乎都卖原价。”

当时,我正为业务员出单难、整日跟客户纠缠打折等事宜伤透脑筋。见识到这场面,我很想取点经:“那我们去找她们学习学习吧!”

“这都是人家吃饭的家伙,不会告诉我们的。”余斌有点郁闷,“定州卖书的特点是‘快’。书还没出来,凭着一张有图书目录的宣传单,大家就可以抢着打电话,抢先占领市场。”

“那我们干嘛不自己出书呢?”我看着手里的一大摞宣传单,都是北京图书市场看不到的品种,标题感觉很新颖,但内容同质化很严重。

“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啊。”余斌叹口气,“我们目前实力,出书很难。好的稿子、好的编辑难找,书号至少几万,还有印刷费,随便一套书投资至少几十万,甚至更多……”

我叹口气,无话可说。当时我俩面临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比如业务员团队不稳定,培训上岗后,好的业务员出单多,也容易跳槽,导致客户资源流失。而差的业务员除了消耗大额电话费外,还浪费了很多客户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讲,买工具书的人全国各地就那些个,成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最早发现、最先成交他们。我们没时间错过任何一个潜在的客户了,这次定州之行,使我和余斌坚定了自己出版图书的决心。

经过努力,我们相继出版了《矿山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新农村工作指导手册》两部工具书,最后的销售情况一般,我和余斌总结了教训:因为考虑农村系统单位购买力不强,我们的定价不到300元,定州做电话直销的人嫌利润空间不够,就不愿做。

最后,《新农村工作手册》的销量不到1千本,除去稿费、买书号和印刷、宣传费,几乎没赚钱。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