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去世前数次告诉家人:千万别让刘源过来,两人是什么关系?

分享至

1955年解放军授衔仪式结束之后,中南海一片和乐喜庆。4岁的刘源被这欢腾的气氛感染,用手画了个军衔别在肩膀上,开心地跑来跑去。

刘源,跟我过来!”是他的杨爸爸在唤他,小刘源跟在杨爸爸身后,走在前面的杨爸爸身材高大,像山一样沉稳伟岸,在小刘源心里投下一片影子。



杨尚昆

刚走到怀仁堂门口,杨爸爸就迫不及待地朝屋里喊:“快来看看我们的刘将军!”

陈毅叔叔走过来看着刘源的简章:“让我来看看你是个什么将?哦,芝麻酱呀。”听着大人们的玩笑声,小刘源也跟着笑了起来。

杨爸爸摸摸他的脑袋,让他出去玩儿。看着杨爸爸意气风发的样子,刘源心想,未来我一定会成为真正的刘将军。



是啊,在杨爸爸和这群叔叔伯伯的感染下,刘源正朝着那个方向慢慢靠近,直到成为杨爸爸那样的人!

如同父子,感情深厚

上世纪50年代的中南海,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工作的重要地方,也是一众孩子记忆中最美好的天堂。几乎是每一天,这里都能听见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刘少奇的儿子刘源杨尚昆的女儿杨李……他们是彼此童年的玩伴,也是大人们工作之余最爱逗弄的开心果。

要说谁最讨孩子们的欢心,那大概是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吧。他每天都有着操不完的心,大事小事都得在意,大人小孩儿都得关心。



杨尚昆脾气温和,为人幽默风趣,在小辈们面前没有丝毫架子,孩子们更喜欢围在他的周围嬉笑玩闹,俨然是把他当成了孩子王。

最开始,小朋友们都管他叫杨叔叔,因为出生于1907年的杨尚昆,论年纪,比同一辈的很多战友都要年轻。战友们的孩子,当然只能称呼他为叔叔。

这是中南海孩子群中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面对男性长辈时,管年轻的长辈叫叔叔,管年长的长辈叫伯伯。至于女性长辈,要么叫阿姨,要么叫妈妈。



延安时期的杨尚昆

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就是孩子们的李妈妈

有一天,大伙儿在一块玩闹时,杨李小朋友表达了对小伙伴们胡乱叫人的抗议。你一句叔叔,他一句伯伯,听得杨李头都大了。

小姑娘小名妞妞,生得喜庆,娇憨又可爱,每天都很快乐,银铃般的笑声可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在小伙伴中也是受宠的存在,所以性格格外灵动

她装作严肃的样子,告诉大家:“以后不要叫杨叔叔,也不要叫杨伯伯,得喊杨爸爸。”

叫爸爸,为什么呀?”众人不解地问道。

杨爸爸,这是小朋友们从来没有想过的一个称呼,听起来有些新鲜。对此,妞妞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可以解释。

你们叫我的妈妈是李妈妈,那叫我爸爸,就应该是杨爸爸。”爸爸妈妈是夫妻,也是对应的称呼,不得不说,妞妞的逻辑真是没有一点问题。



从那之后,杨尚昆就成了孩子们共同的杨爸爸。他还是一如既往,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操心个不停。

刘源作为孩子群中的一个,同样非常喜欢杨爸爸。他的哥哥姐姐们,有的话不敢和自己爸爸说,反而敢自由地对杨爸爸倾诉。

在他心中,杨尚昆是个值得信赖,也值得依靠的长辈。在杨爸爸的身上,刘源能够看到父亲沉稳有力的气质,这一点和刘少奇身上的气质是一样的。



他还记得,小时候学画画,没学出太大的名堂,拿起画笔就乱七八糟地涂鸦。最后的作品,就是个相当抽象的图案,总之和好字不沾边。

但欣赏了他的大作之后,杨尚昆的评价却是画得不错。只是,美中不足,这幅画还缺个印章。

于是,杨爸爸又让工作人员去找印章石,刻上名字,郑重其事地在刘源的画作上盖了印。有了印章加持,原本乱七八糟的构图,竟然就很像一回事了。

1955年大授衔,他羡慕叔叔伯伯们戴肩章,自己也别了个纸画的肩章,洋洋得意地展示给人看。

杨尚昆作为中央军委秘书长,授衔仪式中他在中南海忙得脚不沾地,直到看到了小刘源的身影。



杨爸爸笑得合不拢嘴,把他带到其他伯伯叔叔们面前,清了清嗓子,对大家说:“快来看看我们的刘将军啊。”

看着刘源稚嫩的面孔,还有那滑稽的肩章,长辈们都笑了。刘源也骄傲地挺了挺胸,自觉是个神气的小将军了。

直到杨尚昆招呼他,玩儿去吧,他才风风火火跑出去。

杨尚昆不会端着长辈的威严,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批评不懂事的孩子。他总喜欢对孩子循循善诱,以巧妙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说话是一门艺术,杨尚昆一定是这个艺术领域的佼佼者。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之后,和他交谈,刘源都觉得非常舒适,也非常放松。



当然,过来人毕竟是过来人,在应该给予小辈指导的地方,他也绝对不会吝啬自己的经验。

刘源工作之后,杨尚昆曾对他说:

“你干过工农兵,又上过大学,有知识,也有经验,比我们当年更强,应当比我们干得好。”

这是对刘源的肯定,他的杨爸爸总是不吝赞美。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教诲,是指点,是老一辈人从自己若干年的工作历程中总结出来的智慧。



杨尚昆对他的要求有两点,首先就是不能脱离群众。

我们党走的路线,一直都是群众路线。正是因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党才能在革命斗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开展工作,一定要走到群众当中,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做实事。

第二点要求,那就是虚心学习,铭记学无止境。

生活中的老师有很多,可以向前辈们学习工作方法,可以向群众学习生活智慧,可以从书本中学习理论经验。

之所以对刘源谆谆教诲,那是因为在杨尚昆心里,这个孩子就如同自己的儿子。并且,刘源的父亲刘少奇,和他也是过命的交情

肝胆相照,默契无间

刘少奇和杨尚昆,这是一对相差9岁的老搭档。用杨尚昆的话来说,他是和刘少奇共事最多的一个老同志了。

晚年时,杨尚昆也多次在刘源的面前回忆那些旧事,给刘源讲述一个他不知道的父亲。那时候,刘少奇同志已经去世多年,想必回忆也会让杨尚昆心痛吧。

他还记得,年轻时在莫斯科留学,自己比刘少奇晚了好多届。后来1930年,刘少奇到莫斯科开国际职工大会,他就跟在身边,做秘书工作。



和赫鲁晓夫、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等合影

近距离地接触刘少奇,观察刘少奇工作中的各种状态,这对于年轻许多的杨尚昆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过程。

用耳朵听,毕竟没有用眼睛看来得更加直接。

而且在这段工作期间,他们也培养出了一些默契,为两人回国之后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时候,杨尚昆总是当刘少奇的副手,或者在工作上受他领导。对于刘少奇,他始终是尊敬的,信任的,支持的。

红军长征时期,叱咤风云的红三军团,也见证了两人合作的成果。彭老总是军团长,杨尚昆是政委,而刘少奇是政治部主任,三人算得上是军团三巨头



刘源认为,这个阶段,刘少奇是受杨尚昆领导的,但杨尚昆本人却不认同。他说,刘少奇是中央政治局的人,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是彭总和他的领导。

看得出来,他对当年的细节记得非常清楚。这也证明,刘少奇的身影,从未在他的心中褪色。



杨尚昆和刘少奇

杨尚昆还分享了一件刘少奇的功勋,这是刘少奇本人都没有主动邀过功的事情。

1936年初,刘少奇来到山西,和山西王阎锡山谈话,促成对方做出暂时放下国共之争的决定。而且,他还在这里秘密筹划了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

简单来说,他策划行动,营救了许多身陷囹圄的共产党同志,又暗中安排一些进步党员及爱国人士来到山西,打入政治体系高层和人民群众当中。

于是,一支特殊的革命军队诞生了,简单概括他们的特征,就是白皮红心,穿着国民党的军装,一心向往共产主义



这是我党老早就想做的事情,但碍于各种现实环境,一直没有做成。如此高难度的工作,在刘少奇的推动下,在山西做成了,给了我党一个巨大的惊喜。

很多与刘少奇有关的事情,杨尚昆反复念叨,很是怀念。他和这位老战友最是互相了解,感情也最是深厚。

1998年,刘少奇诞辰100周年之前,病中的杨尚昆还主动提出,要提起精神,亲自写一篇纪念文章。这件事情,让刘源非常感动。

遗憾的是,老人家并没有等到老战友100周年诞辰的那天。



情况保密,不让探究

1955年的玩笑事,在刘源心中种下了一个将军梦。1992年,刘源戴上了属于自己的肩章,成为了一名解放军少将

杨尚昆把他带到中岳嵩山,满是感慨地说:“让我来和我们最年轻的将军照张相。”

看着他脸上的皱纹,刘源情不自禁,脱口而出:“杨爸爸……”

一张照片,定格了他们的感情。



这一年的夏秋季,住在301医院的杨尚昆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大家虽然不愿意相信,但不得不相信,他的生命已经走向了末路。

念及他和刘源之间深厚的“父子情”,家里人想把这个情况告诉刘源,让他来医院看看杨尚昆,免得两个人都留下遗憾。

可是,杨尚昆却坚决不准家里人这么做。

他几次念叨刘源,又对子女说:“不要告诉把北京的事情告诉刘源,免得让他分心。”

为人民服务总是最重要,这是杨尚昆教给刘源的东西,也是刘源一直铭记的东西。抗洪救灾,是他当下的重中之重。



洪水是无情的天灾,每一次从电视上看到相关的新闻,杨尚昆都十分心痛,只恨自己年老体弱,无法为灾区群众做些什么。

可以想象,正在工作一线的刘源,面对的形势一定非常严峻,承受的压力也一定很大。很多工作得他拍板才能完成,很多流程都需要他来推进。

所以,不要让刘源来,这个叮嘱,杨尚昆说过很多次。

直到1998年9月12日的上午,他们终于顶不住了。

还在工作的刘源接到张鼎承的女儿张九九打来的电话,他这才得知,杨爸爸快不行了。



在赶往医院的路上,他脑子很乱,想问很多问题,过往的画面也一遍遍地在他脑海中回溯。

明明杨爸爸的身体还算硬朗,怎么突然之间就到了快不行的地步。明明来日方长,怎么一瞬间这个未来就被缩短了那么多。

到了医院,他看到杨爸爸正在接受抢救,看到白花花的一片环境,看到妞妞的无助,也看到小二哥哥的感伤。

看到最后,他再也忍不住伤心地抽泣,只能默默退出房间,慢慢平复自己的情绪。

是爸爸不让通知你的,不想让你担心。”小二哥哥的话回响在耳边,让他格外痛苦。

庆幸的是,他见了杨爸爸生前的最后一面。1998年9月14日,杨尚昆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刘源如同杨家的家人一般,陪伴在杨尚昆的儿女身边,安抚他们的情绪,帮着他们处理后事,接待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

他知道,杨爸爸不需要他们的眼泪,不需要那些赞美。一切公道,一切历史,都由人民群众来书写,由时间来检验。

刘少奇和杨尚昆曾是一对亲密朋友,他们的孩子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份情谊,也将随着星月轮转而延续下去,成为史书中绕不开的一段佳话

结语

杨尚昆在刘源的心中是如师如父的存在,他被称为杨爸爸,也真正扮演了爸爸这个角色,在刘少奇过世之后,分享刘源的喜悦,引领着刘源成长。



在他还未彻底闭眼之前,刘源赶了回来,这是最让人庆幸的事情。他对刘少奇的悼念,刘源对他的悼念,也都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中国青年报-《刘少奇之子刘源忆杨尚昆:做好人,才能做好官》
2.中国江苏网-《刘少奇诞辰120周年,儿子刘源有话要对父亲说》
3.中共长沙市委政法委-《1977年,刘源写信给中央,信中连提4个“不”,邓小平批示:准予》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