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平帝死后,王莽立刘婴为太子是为了方便篡位?不懂继承法别乱说

分享至

元始五年(5年)十二月,汉平帝驾崩了,年仅14岁,膝下无子,大汉帝国再次绝嗣了。

之所以用“再”字,是因为在汉平帝之前,汉成帝、汉哀帝也同样绝嗣,于是大臣们又不得不用放大镜在宗室子弟中寻找接班人。

三个月后的居摄元年(6年)三月,“宰衡”王莽宣布拥立汉宣帝的玄孙选、广戚侯的儿子,时年还不到2岁的孺子婴(刘婴)为太子。

但大汉不能皇位空悬,于是王莽便以“摄皇帝”身份代行皇权。居摄二年,王莽再次升职,从“摄皇帝”变身“假皇帝”。

宰衡、摄皇帝、假皇帝,这三个官职都是王莽的个人专利,历史上没有第二个人使用过。

所谓“宰衡”就是“太宰”和“阿衡”的结合体,周公曾经担任过太宰,伊尹曾经担任阿衡,这两个人都是古代最贤明的辅政大臣。王莽加宰衡,意思就是他的功勋和德行堪比周公、伊尹。

“摄皇帝”就是以臣子的身份代行皇权;“假皇帝”就是臣子借用皇权,相当于有期限的皇帝,期满归还。

从大司马到“宰衡”,再从“宰衡”到“摄皇帝”,再到“假皇帝”,王莽一步步逼近“真皇帝”。

后人都说,王莽可谓费尽心机,用一个奶娃子过渡,为自己篡位做足了准备。果然,初始元年(8年)年底,王莽变脸了,他宣布汉室气数已尽,他的皇帝有效期无限延长了。

自此,西汉帝国灭亡,新朝成立了,刘婴小朋友的太子身份也随之被剥夺了。

从逻辑推理的角度看,王莽拥立刘婴为太子确实很像是在为自己篡位做准备,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这不是真相。

我们回到古代的继承制度寻找答案。

表面上看,刘氏宗室子弟多如牛毛,找一个成年男子继承皇位不是件难事,但这个观点显然是不懂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

按照继承法,当皇帝绝嗣后,一定要给他过继一位儿子,并以嫡系身份并入大宗。比如,汉成帝去世后,汉哀帝和汉平帝都是以汉成帝的嗣子身份即位的,从法统上来讲,汉哀帝和汉平帝跟生身父母没关系了,汉成帝就是他们的父亲。

但有个问题,为什么是汉哀帝和汉平帝,而不是其他某位宗室子弟?这就涉及选择过继子的第一个原则:择嗣以亲,即从血缘关系最近的子侄中选取。

为了捋清这几位皇帝的关系,我先将西汉最后几代主要皇室成员的关系罗列如下:

•汉宣帝生五子,长子为汉元帝刘奭,其余四子分别为刘钦、刘嚣、刘宇、刘竟;

•汉元帝生三子,分别为长子汉成帝刘骜、次子定陶王刘康、三子中山王刘兴;

•汉成帝无子,刘康生刘欣(汉哀帝),刘兴生刘衎(汉平帝)。

按照“择嗣以亲”,以及长幼之序,汉成帝驾崩后,选择了二弟刘康的儿子刘欣作为自己的过继子。汉哀帝驾崩后,刘兴的儿子刘衎成了汉元帝这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