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读书或在电脑前工作时打瞌睡是一种熟悉的经历。众所周知,鸟类也会进行这种“微睡眠” ——但有一个物种似乎掌握了短暂睡眠的艺术。
研究人员发现,帽带企鹅(Pygoscelis antarcticus)每天打瞌睡超过 10,000 次,每次平均持续 4 秒。根据《科学》杂志今天发表的一项研究,每天的睡眠时间加起来超过 11 个小时,似乎足以实现至少部分睡眠的恢复功能。
作者研究了在南极洲乔治王岛的一个栖息地筑巢的 14 只企鹅。在十多天的观察中,这些鸟儿从未进行过长时间的睡眠。最长的午睡时间为 34 秒。里昂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睡眠生态生理学家、论文合著者保罗-安托万·利布雷尔 (Paul-Antoine Libourel) 表示:“这是最引人注目和最有趣的事实,即它们能够以碎片化的方式连续处理睡眠,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布隆,法国。
下颌带小睡
为了收集大脑活动的数据,研究人员将电极植入企鹅的头骨内。这使得科学家能够确定鸟类何时进入慢波睡眠状态,这是鸟类的主要睡眠形式,也发生在人类身上。
企鹅每小时进行超过 600 次短暂的慢波睡眠。研究人员说,当鸟类照顾鸡蛋时,这些发作变得更短、更频繁,这可能是因为它们在孵化时需要更加警惕。
瑞士埃滕豪森的生物学家马德琳·斯克里巴 (Madeleine Scriba) 表示,众所周知,鸟类的睡眠时间比哺乳动物短。但她预计,为了身心恢复,至少需要一定程度的连续睡眠。“这些企鹅在如此短的睡眠时间内表现得很好,这真是太神奇了,”她说。
科学家们现在对理解睡眠的总体意义感兴趣。伦敦海洋生物学家 Tessa van Walsum 指出,如果平均微睡眠持续 4 秒左右,即使频繁小睡也听起来不太让人放松。“那么这将如何建立呢?他们会发现非繁殖鸟类的差异吗?” 她问。
作者认为,如果微睡眠确实可以恢复活力,那么也许其他生物在需要保持警惕的情况下也可以依靠它来获得休息。“我们不知道微睡眠的好处对于企鹅和其他哺乳动物(例如)大鼠和人类是否相同,”Libourel 说。但“研究表明,至少有一个物种能够像这样睡觉并表现正常,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其他物种不能进化出同样的睡眠适应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