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基辛格逝世:他的一次秘密访华,改变了中美关系

0
分享至



●1958–1959,哈佛国际事务研究中心成员,第一排左三为基辛格●1968年12月5日,基辛格(中)与尼克松(右)进行了会谈

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家中逝世,享年100岁。

“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走了。



52年前,一个闷热的夏日,当时还是外交官的基辛格为了秘密访问中国,假装肚子疼,以此避开了众多记者的耳目。

更让人震惊的是,在北京经过48小时的旋风式访问后,他竟然真的叩开了中美之间尘封20多年的外交大门!

在当时两国依然敌对的情况下,这个美国外交官竟敢秘密访问中国,是令人不可思议的。

一个小小的外交官为何能有如此通天本领?基辛格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事?

点击观看视频



1923年5月27日,基辛格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的一个犹太家庭。在本应拥有美好纯真童年的那几年,很不幸地,基辛格和亲人们却在不断遭受纳粹的迫害。

尤其是在30年代的希特勒大屠杀中,基辛格家里至少有13个亲戚被送进了毒气室。

为了活下来,1938年,小基辛格跟着父母悄悄迁居纽约。当时只是为了逃难,谁也没想到,这次迁居,竟阴差阳错改变了基辛格的一生,自此翻开了他不凡人生的第一页。



●童年时期的基辛格

基辛格初到美国时,父母把他送进了华盛顿高级中学读书。

当时这所学校共有5000学生,其中有很多是犹太人,当时劫后余生的基辛格,最大的愿望是毕业后能做一名会计师,平安度过一生。



●青年基辛格

但世事弄人,那时的美国虽然没有纳粹的迫害,却也不得不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这场战争,再次改写了基辛格的命运。

1943年,基辛格正式加入美国籍,不久后就应征入伍,准备在美国陆军服役三年。

在军队中,他有幸遇到了同是德国裔的列兵克雷默尔,这个人甚至可以说是基辛格传奇人生的起点,因为他是这世上第一个发现基辛格卓越才华的人。

“你就是一个天生的奇才!”克雷默尔激动地说。



●1945年,基辛格(左)与克雷默尔

在克雷默尔的帮助下,基辛格被调到师部担任德语翻译,军衔也从列兵提升为军士。

而就在二战的最后几个月,基辛格又从第84师调到第970反谍报部队,并被任命为陆军中士参谋。

紧接着在1945年3月,基辛格再受重用,被任命为接管德国被占领城市的官员。

让一个曾受纳粹迫害的犹太人去管理德国城市,真的不会有问题吗?

要知道当时的德国纳粹,可是用了最残忍的方式夺去基辛格身边亲人无比宝贵的生命,如今境遇互换,基辛格难道不会仗权伺机报复?

答案当然是:没有。

据当时的资料记载,基辛格没有做出任何出格的个人行为,他无比警醒,又无比自制,他硬是用自己卓越超群的行政能力,克服了对德国人的报复心理,坚守住了人性的操守与美好底线,让后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二战后的德国

战争结束后,饱受战火考验的基辛格回到了美国,并随即进入哈佛大学政治系继续念书。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基辛格的“奇才”与聪明天赋,开始在人群中崭露头角,锋芒渐露。

由于本科学习成绩优异,基辛格被哈佛免试推荐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不仅如此,他先是在1952年获得了哈佛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又于1954年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一跃成为当时风靡哈佛校园的学霸。

现在的哈佛依然流传着很多关于超级学霸基辛格的有趣段子,最有名的莫过于“基辛格规则”。



据说当年基辛格完成了他的本科毕业论文,《历史的真义——关于施本格勒、托因比及康德的感想》。

这篇本科论文长达377页,基辛格的导师埃利奥特教授仅看了前100页,就提笔批了“最优”。

但因为他的论文篇幅过长,学校被迫制定了“基辛格规则”,这条规则限定未来的大学生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长度不得超过基辛格论文长度的1/3。

能“学霸”到这种程度,这世上大概也只有基辛格了。

但这些有趣的经历,其实仅是基辛格传奇人生的序幕,他真正的不凡,这才刚刚开始。



1969年1月,学霸基辛格离开了哈佛校园。他受人生中的又一个伯乐——尼克松——邀请,到华盛顿走马上任,出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从此实现了由学者到官员,由文人战略家到政策制定人的关键转变。



●基辛格(右)与尼克松在交谈

凭借着自己杰出的外交才能,而后基辛格又兼任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务卿,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并成为第一个能身居如此高位的外来移民,以一己之力改写了美国历史。

但就在基辛格的政治生涯青云直上时,他人生的第一个巨大挑战,也正在悄悄来临。



1969年后,中美关系开始恶化,并一度处于高度僵持和危机之中。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及对中美两国共同双赢发展的考虑,基辛格一直在呼吁中美关系破冰,希望可以保持中美之间的正常交往。

但无奈当时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一旦有一星半点不确定的风吹草动,都将直接影响世界风向和格局。为了能在最小阻力的情况下使中美两国顺利建交,基辛格开始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为顾全大局,最终基辛格自导自演了本文开篇的一幕。

那次的“肚子疼”事件,又被史上称为“波罗一号”行动。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基辛格甚是煞费苦心地进行了一番安排。

为了转移人们的视线,他先是让白宫新闻秘书在例会上宣布:“尼克松总统即将派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2日至5日到越南南方执行调查事实的任务,随即到巴黎同戴维·布鲁斯磋商。在基辛格赴巴黎途中,他将同泰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官员们会谈。”

实际上,基辛格也的确于1971年7月1日离开了华盛顿,在越南西贡活动了三天,到曼谷停留一天。

然后6日到达印度新德里,8日到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

8日的伊斯兰堡晚宴上,基辛格就开始按原计划装肚子痛了。

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心领神会,当即高声宣布,伊斯兰堡天气太热,影响基辛格的健康,请他去那蒂亚加利的总统别墅休养,以摆脱记者的追逐。



●1970年7月8日,基辛格(左)与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对话

在叶海亚·汗总统的热情帮助下,基辛格在9日凌晨4点半,同章文晋等陪同人员,一起乘巴基斯坦民航707飞机直飞北京。

并于当天12时15分顺利到达北京南苑机场。

周总理派叶剑英、黄华等人到机场迎接,而后周总理亲自设宴接待“和平信使”基辛格。



●周总理亲自设宴接待基辛格

那是基辛格第一次在中国见到周恩来总理,据说当时两人聊得很开心,并就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达成了初步共识,为中美建立外交奠定了良好基础。



●1971年7月,毛主席、周总理会见基辛格

不久后,尼克松正式访华。

著名的乒乓球外交,自此拉开历史序幕。



●历史性握手

后来,基辛格多次访华。



●1975年10月20日,基辛格等美国客人在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



●2006年10月10日,基辛格被授予北京大学荣誉博士称号



●2013年6月,基辛格和他的家人参观秦始皇兵马俑

2002年3月5日,基辛格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发表演讲,满怀激情地介绍中美建交30年来的历程,并展望和呼吁中美关系的未来。

而刚好也是在基辛格致力于中美建交的期间,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殊荣。



基辛格一生都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的发展,访华超过100次。

他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每一代中国领导人都有交往,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1985年11月,邓小平会见基辛格

但这位从前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政坛大人物,褪去华丽的权力外衣,暂别纸牌屋里残酷无情的权力游戏后,开始专注于学术研究和国际外交政策的深入探讨,并出版了多本风靡世界的论著。

其中《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曾被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指定为必读参考书,出版第一年就售出了17000册,对50—60年代的美国战略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肯尼迪上台后采用的所谓“灵活反应”战略,实际上是基辛格有限战争理论的翻版。



特朗普在任总统时常常会晤基辛格,向他请教许多关于国际外交的事情。于是坊间多次有传闻,说基辛格将会重握大权,再战名利场,但基辛格本人却只埋头做好自己的事,对一切释然。

“生命是痛苦的,既有生,必有死。生存注定是倏忽无常的。从来就没有一种文明是永恒的,没有一种期望是能完全实现的。这是必然性,这是历史的命定,这是世人不可逾越的困境。”

基辛格几乎在用他的一生去诠释什么是历史,什么是人类的命定与困境。

“生命中包含着苦难和倏忽无常。谁也不能选择自己的时代或他那个时代的环境……对自由的体验使我们能够超脱过去的苦难和历史的挫折。在这种灵性中包含着人性的本质,包含着每个人赋予他生命的必然性的独特之处,包含着使人宁静的自我直觉。”

基辛格始终认为,“21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自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一方面愈来愈全球化。”

而目前世界上所发生的这一切,无一不正在印证着基辛格曾经的认知与预言。



当年初访中国时,基辛格还只是个小小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斗转星移间,他成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如果有人在我1971年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时向我描绘中国今天的样子,即使只是想象一下高楼林立的景象,我也一定会说那是不可能的,”2012年,基辛格在接受采访时说,“如今,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现实。”

“我非常有信心,下一个十年他们甚至会超越他们在过去的所有成绩,如果我能有幸见证的话。”

今年7月,基辛格再次来到中国,受到了热烈的款待。是的,十年后,他亲眼见证了中国的答卷。

如今,这位看透世事风云的传奇人物,走完了他的世纪人生。

别了,老朋友!文/书剑为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最华人
最华人
记录华人之光
6865文章数 35374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