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韧劲与闯劲,上海科创之城的品格

0
分享至

据央视新闻报道,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调研。他先后考察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了解上海增强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上海要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聚焦关键领域,集合精锐力量,尽早取得重大突破,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就在近日,上海首个原创抗癌新药成功“出海”,赴美获批上市。国际上首个胚胎干细胞嵌合体猴也在上海诞生,为理解灵长类胚胎干细胞全能性和发育潜能奠定基础。

回顾过往,高端通用图形芯片实现量产,高温超导电缆示范运行,C919大型客机商业化运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正式命名交付,上海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增强,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凸显。

浦江创新论坛、全球顶尖科学家论坛、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场又一场盛会在上海这座城市召开,始终绕不开“科技创新”这个关键词。

而在多年深耕科技创新的实践中,上海也绝不仅仅停留于“创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链条,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在这座城市蔚然成风。敢下科技创新“先手棋”、敢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韧劲与闯劲,更是深深刻进上海的血脉里。

张江人工智能岛。 施宇萌 图

以韧劲啃硬骨头

聚焦硬科技,需有敢啃硬骨头的韧劲。坐得住冷板凳,才能拼得出热效应。

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三大先导产业,上海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2022年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超1.4万亿元,增长超10%以上。

在张江,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展讯、锐迪科、芯原、澜起和上海微电子,可以说中国众多集成电路产业链龙头公司都汇聚于此。

2022年,浦东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292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市比重近8成、占全国比重超16%,成为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水平最先进、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张江药谷 IC 资料图

而在张江药谷,从企业扎根的产业空间,到成长需要的金融活水,再到药械上市的政策支持,当地正通过全链条发力为企业营造更优创新发展环境。

迄今为止,张江自主研发1类新药累计获批上市已超过20个,占全国比重的近1/5,超过20件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占全国的10%。

在张江,聚集的生物医药产业从业人员达9万余人,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机构集中、创新实力强、新药创制成果突出的全球创新引领地之一。

在一江之隔的徐汇滨江,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里诞生的自主研发的气象大模型“风乌”,可以准确预报台风“杜苏芮”路径,在24小时和120小时的精准度优于ECMWF及NCEP等权威机构。

与硬科技“杠上了”的坚韧,在上海多点开花。

“大零号湾”科创园区一角。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

今年2月,上海发布了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有关情况,同样提出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硬科技企业。闵行首只“硬科技”创投基金——上海大零号湾创新策源私募基金今年正式成立,明确“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用金融“源头活水”解创新企业“燃眉之急”。

以闯进拼先手棋

打好先手棋,需要的是勇闯无人区的勇气。

而上海从不缺先行先试的勇气。自1987年设立了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021年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给予特区内的科研机构和院校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自由选题、自行组织科研、自主使用经费,并且在考核目标上接受失败,允许试错。

受益于此,36岁的青年科学家徐凡在复旦大学力学实验室里,从失水的百香果获得启发,研发出了一款褶皱形貌智能软抓手,可以应用于清理太空中微小的垃圾颗粒,这项成果发表在国际重要的科学期刊上。

今年5月,“基础研究特区”这一计划试点扩容,上海市科委更积极研究制定“基础研究特区”2.0版政策。

上海光源

在投入方面,上海基础研究投入逐年增加,2022年上海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达到180.59亿元,近10年平均增长率为14.15%。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从2013年的7.06%上升至2022年9.11%。

11月22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总工程师赵健在一次访谈中透露,上海基础研究高水平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2023年新增两院院士名单公布,共新增院士133位。其中,上海新增18位,创历年新高。截至目前,人事关系在沪的两院院士共187位,全国占比超过10%。2023年11月15日,科睿唯安发布《2023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上海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入选122人次(中国大陆共1275人次),入选科学家118人。近10年上海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科学家1158位,全国占比13.69%。

据2023浦江创新论坛的报告显示,在全球20座科创中心城市中,上海跻身科学家“理想之城”前五,在五年之间有了明显的跃升。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鸟瞰。“上海临港”微信公众号 图

收获虽丰盛,拼搏依旧不能止步。

今年11月,《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提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提升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实施一批补链固链强链重点项目,培育集成电路、创新药和高端医疗装备、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民用航空等标志性产业链10条以上,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在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上海承担着习近平总书记交付的重大战略任务。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犹如一台动力强劲的发动机,上海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
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平台。
690004文章数 503274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