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9日讯11月29日,东营市举行“扛牢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东营担当”新闻发布会。据悉,省黄三角农高区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核心要素,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分类治理改良、种源攻关突破,构建起盐碱地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体系、综合产能提升模式体系、生物育种创新技术体系,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构建起盐碱地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体系
以黄三角农高区为总部,在东北、西北、华北设立了3个分中心,在全国布局设立了沧州、白城、巴彦淖尔等16个综合试验台站,牵头搭建起“全国一盘棋”的“1+3+16”盐碱地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体系,围绕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生态化利用三大关键领域,集聚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有组织科研”,全面打响盐碱地全国科技会战。在中心总部,目前已建成各类创新平台53个,包括国家级创新平台6个、省级创新平台18个,承担实施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STS计划(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等59项重大科技项目,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26项,突破转化关键核心技术23项。
坚持分类治理改良 构建起盐碱地综合产能提升模式体系
依托1.5万亩盐碱地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创新盐碱地生态化“三级利用”模式,为全国不同类型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示范样板,其中轻度盐碱地重点发展粮油等作物;中度盐碱地重点发展食药同源、生态草牧业等特色产业;重度盐碱地重点保护原生植被,适度发展设施农业、生态旅游业。同时创新“控盐-节水-减肥-降药-保育-增效”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将土壤盐分稳定控制在3‰以下,节约淡水38%以上,减少化肥使用量32%以上,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26%以上,土壤有机质提高22%以上,在扩充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和综合产能方面蹚出了路子、闯出了经验。
坚持种源攻关突破 构建起盐碱地生物育种创新技术体系
探索形成了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保存评价-实验室分子设计育种-人工模拟环境育种加速-田间耐盐梯度鉴定”一体化生物育种创新技术体系。建设了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圃),搜集保存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3.5万份。建成国内领先水平的耐盐碱作物精准育种加速器、盐碱地育种标准化鉴定平台,育种速度达到温室育种的2-3倍、大田育种的2-4倍。成功获批第一个国家耐盐碱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目前开展国家环渤海耐盐碱杂交小麦品种试验等4个项目,参试品种(品系)156个。筛选培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种(新品系)55个,审定新品种4个,还有18个新品系进入国家和省区域试验。
闪电新闻记者 王代杰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