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0年,郑洞国起义后想回家种地,周总理惊愕:你还不到50岁嘛

0
分享至

1948年10月,北平、南京、天津等地的报纸,刊登了这样令人震惊的消息:“长春国军战至最后一弹,郑洞国壮烈殉职。”“郑洞国将军成仁,三百余名官兵同时殉职。”

郑洞国的昔日老友、妻儿听到这一消息,悲痛欲绝,痛哭流涕。郑洞国的儿子郑安腾甚至跟随杜聿明亲赴沈阳,为父亲吊丧,在父亲的堂上“遗像”前大哭一场。

郑安腾吊唁完父亲后,还未来得及离开北平,就碰上人民解放军进逼沈阳,国民党士兵纷纷溃逃,郑安腾也随之被调到解放军的指挥所。在那里,他向解放军说明了自己来沈阳为父亲吊丧的过程。

听过郑安腾的话,人们啼笑皆非,当面给他拿出解放军报纸,报纸上的照片刊登的:正是郑洞国抵达哈尔滨,受到热情接待的画面。也就是说,郑洞国并没有像国民党报纸上说的“殉职”。

事实是,蒋介石一生最忌部下投降,他曾多次向将领们下指示“不成功,便成仁。”而今他手下的将军们投入共产党的怀抱,与共产党人站在一起,这是他不能接受的,蒋介石下令发出歪曲事实的报道,杜撰郑洞国已身死的消息,致使郑家人虚惊一场。

郑洞国,蒋介石昔日的得意门生,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解放战争期间,郑洞国临危受命,担负起固守长春的任务。他来到长春时,长春已被人民解放军四面围困,长春人们正经历着饥饿之苦,郑洞国却不得不奉命固守孤城长春。

西柏坡的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毛主席、周恩来一致认可动员郑洞国起义的建议,周恩来讲:“这个人我还了解,属于比较老实、本分的人。”为争取郑洞国起义,毛主席决定,让周恩来以老师的名义致信郑洞国。

周恩来在信件中向郑洞国分析局势,劝他反蒋起义,回到人民的行列中来。这封信经电报传达至长春前线,不过当时的长春城枪声四起,城内一片混乱,周恩来的这封信最终没能如期送到郑洞国的手里。

1948年10月下旬,虽郑洞国决心死守长春,并在此前亲笔写下与蒋介石的诀别书,但21日凌晨,他被部下拥到长春中央银行大楼的楼下,放下武器投诚。至此,长春宣告解放,郑洞国也与人民站到了一起。

郑洞国随部队出城,与他对阵数月的萧劲光司令员、萧华政委亲自邀他吃饭,在饭桌上对他诚恳热情,郑洞国尚在低落、沮丧的情绪中,只提出一个要求:“不广播、不登报、不参加公开宴会。”

萧劲光、萧华

郑洞国很快离开长春这个让他伤心痛苦的地方,前往哈尔滨。由于身体原因,1950年,郑洞国前往上海治病,途经北京,并受到昔日恩师、也是开国总理的周恩来的亲自接见。

郑洞国过来时,周恩来急忙起身迎接,紧握住他的手:“欢迎你,我们很久未见面了,难得有这个机会呀......”

被周总理真挚打动的瞬间,郑洞国热泪盈眶,顿了许久,他才缓缓说出:“周总理,几十年来,我忘了老师的教诲,长春解放前夕,您还亲自写信给我,我感谢您和共产党的宽大政策。”

周总理立马摆摆手:“过去的事不提了,你不是过来了吗?咱们今后都要为人民做点事嘛!”

谈话中,得知郑洞国在北京还有个熟人,是以前黄埔军校的同学,也是如今的政务院参事李奇中,周总理当即下令,让工作人员将李奇中请来。众人坐在一起,共同入席吃饭。

饭桌上,周总理对郑洞国的身体情况、生活情况都分为关心,他询问起郑洞国日后的打算,郑洞国对日后也充满迷茫,不知道国家会怎样对待投降起义的他,想了想,郑洞国说道:“自己别无所长,人也老了,打算回家乡种地去。”

周总理露出惊愕的神情,李奇中率先说道:“好哇,你在老师面前也敢称老!”一句话逗笑大家。

周恩来与黄埔学生在一起,前排右一为郑洞国

笑声过后,周总理理解郑洞国的顾虑,他充满关怀地告诉郑洞国:“你是起义将领,怎么能让你回去种地呢!再说,你还不到50岁嘛,还有许多时间可以为人民多做贡献,现在我们的国家建设才刚刚开始,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呀。”

听到周总理的话,本就怀着报国之心的郑洞国打消了回家种地的念头,当即表示自己先去上海治病,治理好身体,料理好家务,听候党中央的安排。

刘嘉树,郑洞国,邱清泉,黄杰,徐庭瑶,杜聿明

1951年,在上海休养治病的郑洞国亲眼见证到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心中振奋,他再次前往北京,受到周总理的会见。

这一次,郑洞国收起了过去的沮丧与迷茫,充满斗志地表示愿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去,周总理为他高兴:“你的思想又有了新的进步,这是值得庆贺的,我代表大家欢迎你。”

“感谢总理的关怀,我把上海家中的事情安排好,很快来京工作,听候总理的安排。”郑洞国恳切地表示。

很快,郑洞国携全家迁往北京居住,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郑洞国被任命为水利部参事。他终于与万万千千的百姓们站在一起,做造福人民的事。

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郑洞国不仅经毛主席亲自提议,作为国防委员会的委员,并受到毛主席的亲自邀约,在中南海的家中设宴共餐。

毛主席握住他的手,迎接他的到来,让郑洞国感动是,毛主席不仅亲身相迎,更是亲自为他点烟,这样的待遇让他受宠若惊,也让他原本紧张、拘谨的状态缓和了许多。

毛主席当面告诉他:“这下子我放心了,我们终于坐在一条板凳上说话了,你的名字叫郑洞国。郑洞国好啊,你对人民是有功的。”

这样温暖的话语给了郑洞国许多的慰藉。饭桌上,毛主席鼓励刚过50岁的郑洞国,希望未来他还可以为人民做更多工作。

周恩来总理、毛主席的真切教诲,让起义后的郑洞国坚定自己的信念,走上了一条与过往完全不同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郑洞国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常委、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等不同职务,他不仅曾为抗美援朝殚精竭虑,一直铭记周总理、毛主席的教导,为祖国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

左为郑洞国

1991年,郑洞国与世长辞。临终前,他以虚弱的声音告诉家人:“你们都不要为我难过,好好生活,我这一生,对国事、家事均无所憾。”

郑洞国将军永远离开了,他与周总理的那段交往、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却成了后人始终铭记的历史。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了解那些年真实的动人的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红史
红史
深耕中国近代历史
895文章数 120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