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之前,在大陆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春节。
除夕那天,晚宴在他创办的武岭学校举行,菜单由他亲自指定,菜品很是丰盛,有一汤二点心和四碟六碗,其中包括:酱牛肉、黄泥螺、苔菜拖鲳鱼、雪菜虾仁、芋艿、烤笋、八宝饭等,共13道佳肴。
01
晚宴上,他曾眼含热泪哽咽表示,只要能守住长江、南京、上海,美国一定会出兵。即使是最坏的结果,也能隔江而治。
尽管国军大势已去,但在最后关头,自然而然,老蒋还对胜利抱有幻想。
吃完年夜饭后,他和宋美龄、儿孙在家守岁。午夜时分,爆竹声四起,他也尤为高兴,给孙辈们发压岁钱,每人一块银元。
大年初一,老蒋去母亲坟上祭拜,路上遇到熟人都会拱手送上祝福,晚上则和夫人在武岭学校礼堂看京剧。
大年初二,他召见了麾下要员黄少谷后,专程到武山庙求签,据传他当时求到的是“中下”签。当时旁人安慰他“信则有,不信则无”,他立即回道“不许乱讲”!
在退守台湾之前,他终究选择最后一搏。也许,当时他也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在大陆的最后的一个春节到处游山玩水,期间还带着儿子蒋经国和孙子蒋孝文到一户农家吃烤番薯,感受地地道道的家乡风味,一脸的幸福与满足。
此后,老蒋直到去世,春节都是在台湾度过。但想必每逢过年过节,他多少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回想起那些温馨的点点滴滴。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思乡之情越发深切!到了70年代,台湾的形势让他更是压力巨大,开始重病不起,此时虚弱的他更是念极了故乡。
他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胜利已经完全站在大陆那一边,一直以来,他也并没有分裂中国的想法。晚年,他渴望回到大陆,再到母亲的坟上看一看,再吃一碗家乡的饭……他希望能够在故乡的怀抱里长眠。
可是,站在政治的立场上,他对于大陆来说是个敏感人物,他不知道大陆是否愿意接纳他?
02
老蒋与毛主席,乱世中的两大枭雄,尽管两人的思想格局还是存在很大差距,在政治上势不两立,但两人的内心倒也惺惺相惜,且两人在祖国和平与统一的立场上并没有分歧。
当年西安事变,老蒋曾让自己的部下猜一猜,要是自己真在西安遇难了,谁会是他的继任者?随后他严肃表示,这个人只有毛泽东,他是我这辈子永远不能征服的人。
同样的,毛主席也十分尊重老蒋,所以对他的称呼一直都是“蒋先生”。
1975年春节前夕,毛主席收到老蒋的来信后非常高兴,一方面对于同样为乱世雄杰的人物,两人之间有着一种特别的友谊,最终能够达成一致的政治理想,那再好不过。
另一方面,毛主席一生心怀国家和人民,希望祖国能够和平统一,不希望台湾自立门户与大陆对立。如果能够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和老蒋在政治上化干戈为玉帛,使得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那么他有了一桩夙愿。
眼下,老蒋有返回大陆的愿望,毛主席自然希望他同时能够将台湾主权带回来。
其实,这个时候的老蒋,在彻底认清局势之后,也有这方面的意愿,所以他给毛主席写信,希望与毛主席共同商讨两岸大事
毛主席经过思考,决定让邓公负责联络此事。很快,邓公发表了文章,传达毛主席期待“两党合作,实现祖国统一,造福两岸人民”的切盼。
不过,政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非两位领导人拍板了台湾和大陆就能够统一。但这次的谈判也并非一无所获,经过各方的努力,原本两岸紧张而敏感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两岸之间的贸易往来越发频繁,这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推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03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走完了波澜起伏而传奇的一生,溘然长逝。此前,他留下遗愿,希望自己的棺材不要落土,等到将来两岸实现统一,再将他安葬在南京中山陵旁。
从中可见,老蒋的政治思想虽与我党不同,但祖国的和平统一,也始终是他的心愿。
按照他的遗愿,蒋经国将他的遗体做了防腐处理,存放在黑色大理石棺材中,安放在慈湖行馆内。
桃源县的慈湖行馆,也是老蒋生前特地嘱咐的临时“安身之地”。因为这个地方的风景与他的家乡溪口高度相似,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慰藉他的思乡之情了。
蒋介石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争议,在民族立场上,他并有卖国与分裂之心,也没有因为自己的掌权美梦而做出过任何叛国行为,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但他狂妄自负、轻率冲动、暴躁多疑,感性常胜于理智,最终无法成为挽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的领导者。
不过,蒋介石在离世之前能够为两岸的回归做出努力,可见他至始至终也是把国家民族放在第一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