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45年七大召开,毛主席审查中央委员名单:李井泉不宜为委员

0
分享至

前言

“这不仅仅只是一场胜利的会议,更是一场人民大团结的会议。”这是毛主席在中共七大几经延误后终于在1945年4月份进行召开。

这场会议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和影响,但是在七大即将选举出的中央委员会名单出来时,毛主席在看到这份名单中的一个名字时,就拿笔将这个名字划掉,而被划掉这个名字的人正是李井泉。

但问及毛主席原因时也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李井泉同志此时不宜担任委员。”那么当时又有着怎样的情况,才让毛主席将李井泉从名单上划掉。

一、战功卓越的戎马书生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英雄出于乱世,乱世也造就英雄,李井泉在少年时期接触到我党的进步思想,在17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参加各项学生运动,并且在18岁的时候就已经加入到共青团中,开始参加一些政治上的活动。

同年,南昌爆发起义,而一心向党、追随党的李井泉此时开始动员农民,让普通百姓加入到为我军运送物资的队伍中,在起义队伍准备南下的时候也一起动身。

李井泉凭借其较好的文笔和口才很快就被任命为政治部宣传员,主要负责我党的一些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我党的思想,使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我党的队伍中。

在李井泉刚加入到我党队伍中就因形势所迫辗转多地,在此期间经历了一系列的战斗。同年9月份,他在广东大埔的三河坝进行艰苦战斗,随后又留在大埔、丰顺等地进行工作。

很快李井泉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职位也不断的晋升,曾先后担任过丰顺县黄金铺地区的共青团团委书记以及团东江特委秘书长。

在1930年入伍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被东江特委派到中央苏区红四军前委负责送信等联络工作,此时接待他的前委书记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的毛主席。

在毛主席的身边,他受益良多,李井泉被组织上分配到红一方面军的总司令部,担任政委办公室秘书长的职位,也是这一年李井泉正式加入我党。

第二年春天就被组织上调到红三十五军担任政委,在1933年,又曾担任过红三军团第四师的政治部主任的职位。

当时部队方面受到王明右倾道路上的错误路线影响,李井泉在此期间曾受到一些排挤以及不公平的待遇,但这并没有使王明的工作劲头减小,他始终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同时带领同志们进行“反围剿”斗争。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经历过“反围剿”战斗以及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李井泉已经成长为一名坚毅的战士,战功赫赫的李井泉在我军曾担任副旅长和政委等职务。

在1938年秋天的时候,李井泉曾率领游击队的战士在大青山一带与敌军进行周旋,并且圆满的完成组织上交代的任务,并为创建大青山革命根据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1940李井泉又被调回到三五八旅继续担任政委,第二年春天组织决定让李井泉到党校进行学习。

二、毛主席认为不宜为委员

在1945年间,随着日军战败,组织上决定召开七大,在会议之前组织上已经拟好会议章程,但是在会议面前众人还面临一个巨大的困难,那就是如何顺利到达延安地区。

由于每个人所在的地域不同,所以面临的困难也有所不同,尽管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但此时日军仍占领着大片地区,所以有不少人要穿越日军所在地,有的还要从日军所在地内部出发,途中更是有着重重困难。

尽管许多代表面临着交通等不便利的条件,只能夜以继日的赶往目的地,都是怀揣着对党的那份忠诚,义无反顾的向延安奔去,其中就有李井泉在内。

在中共七大会议上,党的政治路线得到了确立,同时还对相关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而最重要的就是确立了以毛主席思想作为党的指导地位,并经过选举确立以毛主席为主体的领导地位,这也使得全党实现了大团结。

这次会议上正式代表就有547人,候补代表就有208人,这些出席人代表全国121万的党员,选举工作结束后,会议之后产生中央委员有44名,候补的中央委员有33名。

李井泉本来是中央委员中的一人,毛主席看完名单之后就将李井泉的名字划掉了,但是论功绩和资质来讲,李井泉都可以当选中央委员,所以并不理解毛主席这一决策。

毛主席之所以将李井泉的名字从中央委员名单中划掉,是因为毛主席在看中央委员名单时发现有许多的中央委员都是出身于井冈山的红四军,所以这样肯定会让人以为党内有人在搞小团体。

毛主席正是出于对全国大局的考虑,如果此时国军对我党进行趁机打击,那么对全国革命的大局有着很深的影响,然而中央委员的数量却很有限,所以毛主席也是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将李井泉划从名单内划掉。

李井泉是跟随毛主席从中央苏区走出来的同志,肯定会以大局为重,所以只好将李井泉的名字划掉。

李井泉事后得知此事,也是非常赞同毛主席的决定,对于李井泉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许多人都对其称赞,毛主席得知这件事情后对李井泉也是非常称赞。

在解放战争爆发后,随着晋绥野战军号被撤销,被改编为三个纵队,而李井泉此时也是许光达等人的直属上级。

晋绥地区也是在贺龙、李井泉等人的带领下,在解放战争时期做出一番漂亮的成绩。在1949年冬天的时候,贺龙和李井泉带队率领十八兵团从陕西进入到四川地区,参加了和领导地区进军西南方向的战斗。

三、“天府之国”粮食短缺

建国之后的李井泉作为四川省省委第一书记,由于当时离开军队的人员不再进行授衔,所以他的人生还是以政治工作为主,李井泉在1955年时授衔仪式上没有被授衔,但人们却早已当成“无衔将军”。

四川作为“天府之国”,在1959年到1961的时候中华大地遭受特大灾害,出现严重缺粮的情况,在1960年五月份的时候,各大城市粮食已经开始出现濒缺的情况,天津、北京两地的粮食已经只能维持四天,而上海的粮食也只仅供维持两天。

所以在筹粮会议上,周总理也是很强硬的放下态度:“今天要是没有人接下任务,那这个会就这样一直开下去,我陪着大家在这一起反思。”

“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地方如果一旦断粮后果将不堪设想,中央更是考虑国际上的影响,在经过权衡之后,还是决定让四川和东北地区如期上交规定数量的粮食。”

在上海每日的电话催促下,李井泉也只好将四川的存粮进行上交,调运粮食往上海、北京送去,在四川调粮三年的时间里,一共调粮147亿,最终解决了京沪两地的燃眉之急,但此时四川也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

但是关于李井泉此举,给四川民众造成巨大的伤亡,然而对于李井泉来说什么样的批评都是不过分的,因为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1962年七千人的大会上,李井泉共做出两次检讨,没有说中央的任何问题,只是将所有的问题自己拦下,所以周总理等人说,调粮是中央的决策,并不是四川省委的错,这个责任归咎于中央。

结语

时隔多年,往事如烟,对于当年的责任再进行追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倒不如以史为鉴,可以更加坚定的踏出迈向未来的路,实事求是的求发展,某稳定。我们不可否认李井泉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许多贡献,立下汗马功劳和卓越功勋。

所谓英雄出于乱世,也必将改造这乱世之局,正是一个个李井泉的挺身而出,才换来今日家家户户的和谐安宁,换来这盛世,无论是身处于战争年代还是今天的和平年代,都是英雄的挺身而出,才能让我们能够岁月静好。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笔下生园
笔下生园
无规矩,不成方圆
821文章数 13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