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若您购买了本专栏,需要电子版的可以私信我
【导入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直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歌颂无私的母爱,父爱似乎总被人忽视。其实,父爱无言,它默默生成,慢慢积淀,静静流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与他一同注视背影,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和朴实深情的语言表现主题的方法。
3、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4、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6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读音释义】
①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②赋闲:失业在家。
③踌躇(chóu chú):犹豫。
④迂(yū):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⑤颓(tuí)唐:颓废败落。
⑥琐屑(suǒ xiè):细小而繁多的事。
⑦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⑧蹒跚(pán shān):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⑨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整体把握】
1、找出本文的文眼。
明确:“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并加以概括。
明确:共出现了四次。
①惦记背影——思念父亲(第1段)。
②刻画背影——望父买橘(第6段)。
③惜别背影——父子分别(第6段)。
④再现背影——别后怀念(第7段)。
3、文中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每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明确:四次流泪。
①悲哀之泪:祖母去世,父亲失业;
②感激之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③惜别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④怀念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4、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一(1):思念父亲,点出背影。
二(2-6):回忆往事,描绘背影。
三(7):思念父亲,怀念背影。
【合作探究】
1、第1段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记叙方式?
明确:结构上点题,引出下文对背影的回忆,设悬念,吸引读者;内容上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记叙方式:倒叙。
2、“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家境惨淡的背景下见面的。
这一背景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也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无微不至关照的感动。
3、在送行的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体现了父亲的什么特点?
明确:①亲自送行。②照看行李。③讲定价钱。④送子上车。⑤选定座位。⑥叮嘱儿子。⑦嘱咐茶房。⑧为子买橘。
体现父亲: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4、“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作者为什么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
明确:“聪明”是反语,表现不理解父爱的自责之情。在此是褒词贬用,是自作聪明,糊涂的意思。
父亲讲价钱,嘱托茶房,都是出于爱心,可是自己对父爱竟理解不到,自以为是,觉得比父亲还高明,实在是太傻了!
5、“望父买橘”这一部分具体涉及到哪些传神的细节描写?
明确:(1)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2)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方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3)爬月台的动作:探、攀、缩、倾一一行动不便,步履艰难。
“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把两脚无处可放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这些动作描写,生动描绘出父亲买橘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爱护之情。
6、文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来回穿铁道爬月台,举动很艰难,作者却写他“心里很轻松似的”,应如何理解?试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父亲尽到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感到满足和欣慰;也可理解为故作轻松,宽慰儿子。
7、为什么第二次背影写得这样详细?
明确:“望父买橘”的背影最能体现父爱这一中心,所以写得详细。
8、除了外貌、动作描写,作者还运用语言描写刻画父亲的形象。请找出父亲说的话,加以体会。
明确:(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劝解和安慰,家境困难,身心最艰难的便是父亲,而父亲却依然坚强并回过头来安慰“我”,这在表现父亲坚强的同时也表现了对“我”的关怀、体贴。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担心茶坊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担心儿子,怕他渴,怕他累。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让读者看到一位慈父对儿子周到、细心的照顾。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5)“进去吧,里边没人。”
——表明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又怕天冷冻着儿子。细心关照,无微不至。
这些话,很质朴,但一言一语间又无不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这就是细腻而伟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