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15课《背影》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分享至

注:若您购买了本专栏,需要电子版的可以私信我

【导入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直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歌颂无私的母爱,父爱似乎总被人忽视。其实,父爱无言,它默默生成,慢慢积淀,静静流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与他一同注视背影,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和朴实深情的语言表现主题的方法。

3、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4、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6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读音释义】

①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②赋闲:失业在家。

③踌躇(chóu chú):犹豫。

④迂(yū):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⑤颓(tuí)唐:颓废败落。

⑥琐屑(suǒ xiè):细小而繁多的事。

⑦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⑧蹒跚(pán shān):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⑨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整体把握】

1、找出本文的文眼。

明确:“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并加以概括。

明确:共出现了四次。

①惦记背影——思念父亲(第1段)。

②刻画背影——望父买橘(第6段)。

③惜别背影——父子分别(第6段)。

④再现背影——别后怀念(第7段)。

3、文中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每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明确:四次流泪。

①悲哀之泪:祖母去世,父亲失业;

②感激之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③惜别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④怀念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4、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一(1):思念父亲,点出背影。

二(2-6):回忆往事,描绘背影。

三(7):思念父亲,怀念背影。

【合作探究】

1、第1段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记叙方式?

明确:结构上点题,引出下文对背影的回忆,设悬念,吸引读者;内容上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记叙方式:倒叙。

2、“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家境惨淡的背景下见面的。

这一背景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也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无微不至关照的感动。

3、在送行的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体现了父亲的什么特点?

明确:①亲自送行。②照看行李。③讲定价钱。④送子上车。⑤选定座位。⑥叮嘱儿子。⑦嘱咐茶房。⑧为子买橘。

体现父亲: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4、“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作者为什么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

明确:“聪明”是反语,表现不理解父爱的自责之情。在此是褒词贬用,是自作聪明,糊涂的意思。

父亲讲价钱,嘱托茶房,都是出于爱心,可是自己对父爱竟理解不到,自以为是,觉得比父亲还高明,实在是太傻了!

5、“望父买橘”这一部分具体涉及到哪些传神的细节描写?

明确:(1)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2)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方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3)爬月台的动作:探、攀、缩、倾一一行动不便,步履艰难。

“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把两脚无处可放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这些动作描写,生动描绘出父亲买橘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爱护之情。

6、文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来回穿铁道爬月台,举动很艰难,作者却写他“心里很轻松似的”,应如何理解?试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父亲尽到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感到满足和欣慰;也可理解为故作轻松,宽慰儿子。

7、为什么第二次背影写得这样详细?

明确:“望父买橘”的背影最能体现父爱这一中心,所以写得详细。

8、除了外貌、动作描写,作者还运用语言描写刻画父亲的形象。请找出父亲说的话,加以体会。

明确:(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劝解和安慰,家境困难,身心最艰难的便是父亲,而父亲却依然坚强并回过头来安慰“我”,这在表现父亲坚强的同时也表现了对“我”的关怀、体贴。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担心茶坊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担心儿子,怕他渴,怕他累。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让读者看到一位慈父对儿子周到、细心的照顾。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5)“进去吧,里边没人。”

——表明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又怕天冷冻着儿子。细心关照,无微不至。

这些话,很质朴,但一言一语间又无不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这就是细腻而伟大的爱。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