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1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精品高效教学设计

分享至

注:若您购买了本专栏,需要电子版的可以私信我

【导入新课】

美国时代公司在评选的100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百人百事评选结果中,既没有“二战英雄”罗斯福、丘吉尔和戴高乐,也没有美国的“建国之父”华盛顿,而毛泽东却出现了两次,在这100个人中, 惟一选登了毛泽东的一条著名语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充分表明外国人对毛泽东世界地位的认可。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影响之大。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杰出的诗人,“级别最高的记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亲自撰写一则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基本常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他的诗词创作,艺术性很高,充满革命豪情,享誉海内外,一个外国朋友曾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文体知识】

新 闻

新闻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广义上的新闻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狭义上的新闻单指消息。

消息指报道事件的概貌而不讲述事件详细的经过和细节的一种文体,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

(1)新闻的特点:①真实性;②及时性;③公开性。

(2)新闻六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概括为一句话: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3)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和抒情。

(4)电头:在报道开头,用括号或黑体字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等的文字。

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一般指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新闻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发生新闻事实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必不可少,而背景、结语是辅助部分。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使事件的高潮在前,被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读音释义】

①摧枯(kū)拉朽:摧毁枯草朽木。形容气势盛大,对方不堪一击。

②溃(kuì)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明确: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

背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结语: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的命令。

2、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

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如何: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合作探究】

1、“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属于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体现了消息的真实性、及时性两个特点。

2、“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它包括新闻的哪些要素?有什么作用?

明确:要素:何时(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何事(渡江)、如何(渡过长江)。作用: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总领了全文,吸引读者。

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明确: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嘲讽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

而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词语赞扬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4、“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这句话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描写。长江的“平”和“静”,衬托出我军的从容镇定,也说明我军没有受到自然环境的阻隔和敌人的顽强抵抗(深层含义);“万船齐发,直取对岸”,则更加表现了人民解放军严整有序和稳操胜券的信心。这句话不仅是客观的描写,更传达出作者的兴奋与喜悦之情。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