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赵授命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到县里担任县委书记,市委领导布置给老赵的任务是打破“铁三角”关系,使县里干部提拔使用风清气正。
市委领导拉开抽屉,拿出几封有代表性的信件,这些信件是县里干部反映钱县长、县委孙副书记、组织部李部长,三个人如何钮在一起建立起“铁三角”关系,把控着全县干部提拔使用的问题,以及原县委书记着力打破“铁三角”,反而受陷害的问题。
老赵感到这个担子不轻,但看到市委领导紧锁的双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老赵的心头油然而生。
老赵同钱县长、孙副书记、李部长都比较熟悉,在工作上也有所接触,他们任职时间较长,在当地有很深的根基。而老赵到县里任县委书记可以说是人生地不熟,两眼摸黑,能否把握住大局心里都没有底,但老赵坚信,既然领导看到自己,自然有领导的道理,或者自己身上有一种别人不具备的素质能解决这里的问题,才让自己到这里担任县委书记。
老赵来任职是市委书记和市委组织部部长送过来的,规格已经是顶格,份量已经很重,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应该能看清形势。钱县长、孙副局长、李部长都是老油条了,在他们任上已送走了两位县委书记,自然看出了门道,所以在表态的时候,给人留下俯首称臣,甘当“孙子”的味道。
这样的表态自然赢得了市委书记和市委组织部部长的掌声。但市委书记和市委组织部部长也不是三岁小孩,这样的几句话就能骗过去,所以市委书记在最后讲话的时候,留下了一句“听其言、观其行”的话,并且在讲这句话的时候,眼睛在他们三个人中打转。
在赵书记上任两个月后,有三位局长到龄退居二线,需要提任三位局长接替他们。这期间,赵书记明显感到人心浮动,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乡镇书记和副局长们,但找他汇报思想的人并不多,即使有个别人找他汇报思想,也是偷偷摸摸、躲躲闪闪的,好像担心被人发现一样。赵书记感到同钱县长、孙副局长、李部长的争斗将要开始了。
李部长带着资料把三个提拔对象,镇里的林书记、县直黄副局长、县直丁副局长三个人的情况向赵书记进行详细的汇报,并请赵书记提出意见建议,以便对方案进行调整,提交常委“四人组”进行讨论。常委“四人组”由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四人组成。
提拔使用干部的惯例是县委组织部拟确定调整人员,并拿出调整方案,经县委书记首肯后,提交“四人组”讨论,讨论通过后,再提交常委会讨论研究,提交到常委会已经是走走形式了,提拔使用干部的四个关键人员同意了,其他常委基本已经没有办法再进行改变。
这一次李部长向赵书记汇报的三个提拔对象,是在钱县长、孙副书记和李部长三个人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向赵书记汇报的,这三个对象钱县长提出了提拔镇里的林书记,孙副书记提出提拔黄副局长,李部长提出提拔丁副局长,三个名额各自占了一个。他们还统一了意见,凡有人提出其他人选,三人共同反对。
但赵书记这两个月也不是整天坐在办公室无所事事,他走遍了各个乡镇和县直各个部门,通过个别谈话了解,他们对干部提拔使用正如信中所写的一样,他们是敢怒不敢言,担心遭受“铁三角”的集体打压。更重要的是赵书记所掌握能提拔担任局长、群众呼声最高的,不是李部长方案中提出的三个人选,而是另有其人。赵书记认为如何否掉李部长提出的三个人,是这次争斗胜败的标志。
要否掉三个人选,首先要让钱县长、孙副书记和李部长三个人的“铁三角”变成“烂三角”,赵书记想到了历史上“两桃杀三仕”的典故。所以,找来李部长,并告诉他市委的领导有一个人选要担任局长,三个局长我们只能提拔两个,你同钱县长、孙副书记商量一下,从你汇报的方案中挑选两个人,再提交到“四人组”讨论。
钱县长、孙副书记和李部长,他们三人能走到这一步个个都是人精,赵书记“两桃杀三仕”的手段他们看得十分清楚,不会轻易上当。所以,他们在讨论两个人选时并没有出现想象中那么激烈,按照“有福同享”的原则达成了谅解,孙副书记发扬风格主动退出,下次有机会优先提拔使用孙副书记的人。
李部长很快把拟提拔局长的两名人选交到了赵书记手里,并汇报说这两名人选经钱县长、孙副书记和他自己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最合适担任局长的人选,最后请赵书记拍板定案。
赵书记把李部长提交的方案看了又看,十分认真地把方案放到了抽屉里,并自言自语道,先放到抽屉里冷一冷,冲动的决定往往会出错。
一周时间过去之后,赵书记没有一点动静。镇里的林书记和县直的丁副局长怕夜长梦多,多次跑到钱县长和李部长的办公室,问他们是否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钱县长和李部长也搞不懂赵书记的工作作风,局长空缺已有半月时间,按理应该尽快研究确实到位,但赵书记仍按兵不动。
两周时间过去了,镇里的林书记和县直的丁副局长有点慌了,问钱县长和李部长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说话不算数了,或者嫌礼太轻了。镇里的林书记又专门办了一张银行卡送给钱县长,丁副局长又给李部长送去了两箱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