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廷新灭门血案,被冤杀人5年出狱变白发,哭诉:抓妻子逼供

分享至

2002年5月30日,夜幕降临,一道黑影悄然穿越河南省浚县黎阳镇东马村,轻巧地越过了马彦胜家的院墙,闯入他们的家。

在那个深夜的10点左右,屋内响起了一阵凄惨的惨叫声,宛如破碎的音符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马彦胜的妻子陈连荣和年仅七岁的儿子、四岁的女儿,都倒在了鲜血中。

凶手匆匆逃离现场,第二天,马彦胜的邻居发现他家的大门敞开,不禁走进房间。面对眼前血腥的场景,他发出一声凄厉的呼喊,打破了小村庄宁静的早晨。

从那一刻起,东马村变得热闹非凡,公安部门将其作为行动基地,驻扎在这里,希望能够尽早破获案件。

尽管付出了艰苦努力,犯罪嫌疑人终究浮出水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整个审判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经历了五年的羁押,审判过程曲折离奇。可后来才知道,他是被冤枉的。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这个村庄的命运经历了多少波折?如今,东马村的故事仍然让人们心生疑虑。

命案的发生

2002年5月30日,浚县黎阳镇东马村沉浸在深夜的宁静中,那个夜晚注定成为这个村庄的历史分水岭。一场灭门案件掀起了整个村庄的澎湃波澜。

浚县公安局局长闻讯后亲自率领团队,誓言在三个月内破获这个惨绝人寰的案子。案情错综复杂,吸引了河南省公安厅,甚至公安部的关注,将浚县公安局置于压力之下。专家团队成百上千人涌入东马村,为了解决这个令人震惊的谜案而共同努力。

现场发现的一枚男性脚印成为唯一的线索。于是,东马村的男性们被请去接受问话,而公安民警在这片土地上等待了整整100多天。案件陷入僵局,一切似乎毫无进展。

领导们坚信凶手必然是村里的人,因为只有本地居民才能如此了解马彦胜当时的行动轨迹,以及对马彦胜家庭的了解如此透彻。为了破解这个看似无解的迷局,浚县公安局从省内调来测谎仪,对东马村的男性逐一进行测谎。

马廷新,是浚县畜牧局的下岗职工,养了一大群蛋鸡;他的妻子菅素玲则是东马村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生活过得平静而幸福。灭门案发生后,马廷新始料未及地成为了公安局怀疑的焦点。

一天,公安局将马廷新召至县内某宾馆,民警随意地询问了几个问题,然后逐渐深入到与案情相关的内容。谈话过程看似平静,但测谎专家的结论却令人震惊——马廷新未能通过测谎,成为嫌疑人。

于是,在2022年8月31日,马廷新被公安带走。他面无表情,心知自己无罪,然而公安局却奇迹般地搜集了大量证据,将他指控为灭门案的真凶。马廷新的命运因此注定了长达五年的囹圄之灾,案情屡次反转,将他推向了不可知的深渊。

在2002年12月14日这个寒冷的冬夜,马廷新被命运无情地缚上了刑拘的镣铐,12月25日,他被正式批捕,如同被寒风撕裂的树叶一般,被命运的阴云笼罩。

狱中的岁月如同无边的黑夜,马廷新在这片漆黑中,用一封自首书述说着自己的无辜。公安部门手握的证据,却将他定位为“5.30案件”的罪魁祸首。

时光流转至2003年11月27日,鹤壁市检察院以公安局提供的破案证据为依据,对马廷新提起了公诉。同一时刻,死者家属向鹤壁市中级法院提出了民事赔偿请求,期望能够获得十万元的赔偿。

于是,在2003年12月15日的审判日,鹤壁市中级人民法院成为了正义与冤屈的交战场。检察院呈上公安部门提供的18组证据,其中一组血脚印成为了关键。这血脚印,穿着袜子,竟是留在现场的,最终被确认为马廷新的。这一切似乎构成了一副罪证的拼图,将马廷新推向了审判的风口浪尖。

当场翻供

故事的转折却在于马廷新的家庭纷争。他的父亲曾是村支书,与做妇女主任的陈连英水火不容,积怨良久。而马廷新曾与马彦胜发生过激烈的争吵,甚至踹了他一脚,这似乎成为了作案的动机。

庭审现场,马廷新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当场翻供,声称在公安机关的拘留期间受到刑讯逼供,并在狱中被同监号的犯人引诱下写成了自首书。他的辩护律师则坚称,公安机关所提供的所有证据都是间接证据,缺乏直接证据支持。而案发至今,作案时穿的衣服和凶器均未被找到,这无疑埋下了案情的重重疑点。

法庭审订,控辩双方激烈辩论,最终法官做出了惊人的决定。18组证据并不能明确证明马廷新是真正的凶手,他在庭上被宣判无罪,轻如羽毛地脱离了牢笼。正义的天平在这一刻摇摆不定,马廷新却并未背负任何的民事责任。

故事仿佛是一场错综复杂的棋局,每一步都充满谜团。马廷新,曾经被指认为罪犯,如今却以清白之躯离开法庭。而“5.30案件”留下的谜团,似乎还远未揭晓,将永远藏匿在那个宁静的东马村里。

2004年7月30日,宣告无罪的马廷新却发现自己仍未脱离命运的漩涡。受害者家属怀着无尽的悲痛,要求检察院对这起案件进行抗诉。一场更为紧张的审判即将展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