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评价尚可喜是忠臣良将,乾隆却摇摇头:此人是奸臣,这是为何

分享至

尚可喜是清朝初期具有实力的三位汉人之一,虽然从名气上来看,他可能不如吴三桂与耿精忠名气大,但从战功和实力来看,他可一点也不弱于其他两人。尚可喜与吴三桂、耿精忠虽然都被清朝统治者封王,但尚可喜与其他两人不同,他是藩王势力中唯一一位支持康熙的人。而尚可喜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在历史上也比较有争议。

在历史评价中,有人说尚可喜是忠臣,也有人说尚可喜是奸臣。尚可喜不光在历史评价上有着不小的争议,连清朝皇帝对他的评价,也大有不同。清康熙皇帝对他评价很高,把他当成是清朝的股肱之臣。但到了乾隆皇帝时期,就把他列入《贰臣传》中,实际上就把尚可喜定性为奸臣。那么,尚可喜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在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为何会这么有争议?而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为何对他的评价也会有如此大的不同?

一、尚可喜为什么会被康熙评价为忠臣良将?

康熙皇帝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在他执政的后期,才真正使得清朝内部开始走向稳定。康熙在亲政之后,对内部调整最成功的一次,就是平定了三藩之乱。其实所谓的三藩之乱,不仅仅是吴三桂、耿精忠与尚可喜的势力,而是从皇太极时代,皇帝重用汉人之后,留下来的汉人势力。

所谓的“三藩”只是汉人势力的代表,在南方的汉人势力中,以吴三桂势力最为强大。吴三桂在历史上的争议就比较少,在历史的评价中和大众的形象中,他大多都被评价为一个奸臣。但吴三桂在没有反叛清朝的时候,也曾被清朝顺治以及康熙皇帝称之为股肱之臣。

从三藩之乱的整体局面来看,吴三桂与康熙皇帝,无疑是整个局面的主要人物。其中,康熙皇帝在其祖母的孝庄太后的帮助之下,终于打败鳌拜,使得其内部重臣开始依附于他之后,便开始想要消灭地方藩王势力,解决外部的重臣势力。

有很多人认为,康熙在当时平三藩太过于着急,应该等待和忍耐一段时间,等到第一代藩王都去世之后,藩王势力衰落了,再去平定三藩,便可轻而易举。但其实,三藩所在的地区,是王朝的偏远地区,时间对于藩王势力有利,而对于王朝的君主不利。

因为王朝对于偏远地区的用兵本来就比较困难,一旦让藩王的势力在偏远地区逐渐稳固下来,对于王朝来说,早晚都是一个祸患。尽早除掉这些祸患,对之后的王朝发展,才最有利,否则迟早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康熙选择尽早除掉各个地区的藩王势力,对王朝之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尚可喜在三藩之乱中,虽然不是主要人物,但其实也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尚可喜作为三藩之一位藩王,他无论如何选择,都能深刻影响到时局的变化。康熙在决定撤藩之前,也并没有必胜的把握,其内部也是有着激烈的争论。

有一部分大臣提议撤藩,而还有一部分大臣否定撤藩。在这个过程中,三位藩王也都知道了皇帝有撤藩的想法,他们在得知局势将要变化之后,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吴三桂决定以退为进,以目疾告病,申请解除自己总管云贵的事务,对康熙皇帝进行试探。

如果康熙没有撤藩的决心,他就会否决吴三桂的这项提议,让吴三桂继续掌握云贵地区的管理权。但康熙皇帝不仅答应了吴三桂的申请,而且马上派自己的亲信,接管了吴三桂在云贵的事务,这就使得吴三桂对自己的地位感到危机,这也是吴三桂最终反叛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比来说,耿精忠选择按兵不动,静待局势发展。而尚可喜已经看到了局势将要发生大的变化,所以他也同样是以退为进,申请回到老家辽东养老,让自己的儿子尚之信镇守广东。尚可喜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使得自己从相互争斗的漩涡之中跳出,一旦局势有变,不仅可以保全自己,也能随时参与到战争去。

如果局势偏向于吴三桂,他可以利用自己的儿子,让其儿子发动反叛。而如果康熙皇帝能获得胜利,他则会投靠于康熙。总体来说,尚可喜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他在局势的变化之中,做了两手准备。

从康熙的角度来看,当时的清朝并没有真正完成统一,还处于各个大的势力相互割据的状态。在西南方向有吴三桂的势力,在广东有尚可喜的势力,而在福建地区是耿精忠的势力。在四川有谭弘、郑蛟麟与吴之茂,在广西有罗森、孙延龄的势力,在陕西还有王辅臣,在河北还有蔡福。

当吴三桂决定反叛清朝,揭竿而起之后,耿精忠以及各个地区的汉人势力,也相继纷纷揭竿而起。在一时之间,康熙所面对的局势看上去危如累卵,大有天下将要覆灭的感觉。其中,吴三桂与耿精忠还有比较关键的一个优势,那就是满汉矛盾。

在康熙之前的多尔衮摄政时期,多尔衮为了更快地征服中原,对中原汉人进行大量的杀戮,最终激化了满汉矛盾,这也是使得三藩之乱,在一开始局面不利于康熙皇帝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根据明末王秀楚在《扬州十日记》的记载:“扬州因屠城死难八十万人。”

但康熙皇帝最终能平定三藩,其主要的原因,是康熙不仅占据中原地区,在出兵效率以及粮草运输上,有着地理条件的优势。而且康熙还懂得拉打结合,他通过威逼利诱王辅臣,最终招降了他,还通过赏赐,安抚住了尚可喜这一关键的藩王势力,最终使得局势开始发生扭转。

尚可喜在三藩之乱的整个局势中,其实占据非常重要的地理优势。尚可喜如果站在了吴三桂这一边,那么吴三桂就可以连通南方的云贵、四川、广东与福建,形成一整片的巨大势力,那么汉人势力就会对康熙形成巨大的威胁。而如果尚可喜站在康熙这一边,不仅对三藩势力在通道上是一个阻断,而且尚可喜就像一个楔子一样,随时对吴三桂的势力后方造成威胁和牵制。

尚可喜最终依附于康熙,其实也是吴三桂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尚可喜之所以站在康熙这一边,其实是他在局势开始之后,也看到三藩之乱看似声势浩大,但其根本上没有形成统一的势力的可能,最终有可能不会成功。所以,他在最关键的时候,投靠了康熙皇帝,使得康熙皇帝能顺利平叛。最终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后,也给予他很高的地位与待遇。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