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檀☞手中无剑 | 心中有爱
和老朋友的一场叙旧之旅,竟带来穿越千年的灵魂激荡。
宋韵风雅,元风豪迈,当江南俊秀遇上北国苍凉,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11月15日,和老友相约来到嘉兴濮院。
“日出万匹绸,嘉禾一巨镇”,我对濮院的记忆充满丝绸与羊毛的味道,此地在南宋初兴,元朝成为丝绸出口大户,现在是亚洲最大的毛衫集散中心。
织机梭衣辉映,穿越千年岁月,濮院在有梦之士的手下数次重生;此地南皮北骨,濮家从宋朝南度而来,挟裹着凛冽的风霜,唱着精致的小曲,在温柔乡里上演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一座城市,一座古镇是有生命、会呼吸的。
古镇门口,“嘉禾巨镇”巨型匾额顶着苍穹,颇有西北的宏伟磅礴。
走进古镇,白墙泥瓦,一块块斑驳的墙体,倾吐着千年气息,石板路上满是灰白,步履间尽是南宋尘埃。
全木质的建筑结构,没有一丝浮躁气息,檩条、椽子、桁木之间,全凭木与木的交错,深山巨木变成雕梁。
一排排针脚绵密的织物灯笼,精致厚重,色彩纁黄,每一颗都像精心排布的花朵,这是一般古镇绝少有的细节。
巨镇之巨,要到北更楼上方能体会。
古时候用来警戒敌情的城楼,是整个濮院的制高点,拾级而上,俯瞰濮院,绿树掩映中,是一色的灰白砖墙,门楼、殿宇厚重有唐代遗韵,圆形窗棂结合了明朝之后开放的西洋风格。
毗卢阁上登高去,红树青山一塔尖,空间和时间跟着蓝天白云,流向远方。
北更楼下,炊烟袅袅,芝麻金黄,酥脆咸香,老年F4伴着余晖,享受着温暖与祥和。
梨园里的说书人,勾舍瓦栏,用桐乡话说着脱口秀,每一次都是新故事。
藤编的蜻蜓,浑然天成,一扇花开富贵,美丽而不庸俗,自然之物在能工巧匠们面前展现出纯朴的一面。
不远处,两只黑天鹅,你侬我侬;胖胖的鸽群半闭眼蹲在青砖上,偶尔在人的手中啄食。
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趁暮色朦胧,坐上乌篷船,沿着千年未改的河道,穿过一座座百年石桥,绿波涟漪荡漾心头。
震撼的是汇聚十方文化的包容力,当你被江南小桥流水吸引,厚重的北风悄然出现;当你被传统震撼,又能感受到现代质地。
我头上这顶帽子就是信物,在现代重建的传统古镇上,找到了一个极具现代感的设计师,做出了亦中亦西的人文品牌。
我迷惑了,他是古的,还是今的,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是商业的,还是人文的,是南的,还是北的,是西洋的,还是中国的?
看来,信念与文化可以穿透地域,让一座古镇焕发生机必定汇聚现代文明的力量。
印象最深刻的,是从两棵老银杏树感受到的蓬勃的生命力。
黄墙红瓦的福善寺里,住着两位800年客人。
两株南宋银杏,一左一右,守望千年。一株银杏劫后余生枝叶稀疏,另一株树荫垂地满目清凉,它们经历过雷电,经历过刀兵,经历过日产万匹永乐市的兴盛,经历过被迁徙边方的痛苦,他们只是静静的看着,什么也不说。
我静静的坐在树下,感受宇宙的气息奔涌而来,有那么一瞬间,感动到眼眶湿润。
福善寺的实木支柱,一颗颗完整的巨型实木,踩着覆盆,顶到脊梁,从树化石,做着千年修行。
用手触摸它们,每一丝纹路,每一块伤疤,都是千年菩提路上点点缘份。
“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用,同结万人缘”,这是福善寺的慈悲。
汇集更多善缘,做更多善事,是我当下的愿望。
千年前的古镇先贤,与复兴者对古镇的爱,历经千年形成了奇妙的呼应。体现在砖墙的青苔上,体现在河边的海棠树上,体现在丝绸人家上,体现在小店的每一处细节,体现在十年磨一剑的坚韧上。
物佑慈仁,有种气息有如濮院的丝线,一路传承到了千年之后。
人的精神坐标,没有被毁损。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作者:青城桢楠编辑:王小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