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他是杨尚昆的儿子,19岁考进北大,给邓小平做了12年的专职摄影师

0
分享至

在纸媒高速发展的年代,专业摄影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摄影技术不仅展现了领导人真实的一面,更是向公众传达领导人的思想和精神风貌。杨绍明,作为邓小平的专职摄影师,用他高超的技术和执着的摄影精神,为邓小平的形象定格了许多珍贵瞬间。

杨绍明的家庭背景注定了他与政治的不可分割。他的父亲是杨尚昆,党中央的要员。1942年,杨绍明来到这个战乱不安的世界。成长在干部大院,他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接受了坚定的共产主义教育。这个时期的人们,都是战争洗礼的见证者,与他们的交往使得杨绍明受益匪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然而,尽管杨绍明的父亲在政坛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并不对政治产生浓厚兴趣。相反,他对摄影充满热爱,选择了走上这条富有挑战的道路。在那个时代,学摄影并不容易,缺乏系统的教学和相关的书籍。然而,从12岁第一次接触相机的那一刻起,他对这项艺术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他的学业成绩在中学时期一般,高考未能取得理想成绩,这让他感到沮丧。然而,在主席的指点下,他重新振作,最终考入了北大。虽然他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但他选择了遵从内心,坚持在摄影的道路上追逐梦想。

完成学业后,杨绍明进入了一家报社,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一名摄影记者。在80年代,他的父亲成为国家领导人之一,这为他提供了与党中央核心领导接触的机会。起初,他只是偶尔帮忙拍照,但由于他的照片技艺高超,耐心细致,他最终成为邓小平的专职摄影师,这段合作持续了12年。

杨绍明的摄影技术备受瞩目,得益于他常年在中南海的工作,这使得他有机会与国内顶级摄影记者学习和交流。他的摄影作品曾在一次聚会上赢得领导们的认可,也创造了许多新中国历史上的珍贵瞬间。


然而,杨绍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十年动乱时期,他的父亲受到攻击,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陷入了困境。这一时期,杨绍明也经历了职业生涯的低谷,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被迫下放乡村。虽然生活困难,但他成为乡村的教书先生,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1978年,杨绍明重返北京,回到新华社工作。尽管中间有一段空白期,但他没有放弃对摄影的热爱和追求。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成为了我国顶级的摄影记者。80年代后,为了记录邓小平的事迹,他成为邓小平的专职摄影师,与邓小平及其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


如今,杨绍明已经是一位81岁的老人,身体状况不再允许他在一线工作。然而,他依然不停地钻研摄影技术,致力于推动中国摄影业的发展。虽然享有国际声誉,但他保持低调,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他对摄影技术的不懈追求,展示了一个老摄影师对艺术创新的持续热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礼记读史
礼记读史
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612文章数 1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