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烈士鲜血浸染的李海欣高地,为何给越南?此后越南再不敢挑战中国

0
分享至

引言

“李海欣高地”,以李海欣烈士命名的一座高地。

1984年越战“7.12大捷”期间,李海欣率领14名战士浴血奋战、以一当百,浴血奋战9个小时,击退敌人6次疯狂进攻、消灭104名敌军,最终成功完成坚守142高地的任务。

经此一战,越南人被打的30年不敢再向中国挑衅。那么,“越战15勇士”在142高地经历了怎样一番血战?

以解放军血肉之躯守卫下来的142高地,现如今为何又被划归到了越南境内?

老山炮战

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第14集团军40师经过三昼夜血战,成功收复被越军非法侵占长达5年之久的老山、松毛岭地带。

然而,不死心的越南人随即发起反扑,誓要夺回这块战略要地,越战期间最惨烈的“7.12大捷”就此打响。

对老山发起反攻的部队是越军二军区,指挥官是曾在中国留学、与我军打过许多交道的武立。

越军盘踞老山的5年时间,他将老山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强大战略支撑点。武立曾放出豪言:“如果中国军队能攻上老山,我这个司令员就不当了!”

可武立万万想不到,我军仅用三天时间便攻破了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工事,收复了老山、松毛岭区域。

气急败坏的武立想要找回颜面,孤注一掷制定了名为“北光行动”的作战计划。此次越军投入兵力4万多人,对我军形成1.67:1的兵力优势。

炮弹方面越军准备了近10万发,这几乎是越南全国大口径炮弹储备的一半。与此同时,我军也探听到了敌人的进攻动向。

7月10日,昆明军区前线指挥所召开紧急会议,开始筹备接下来的防御工作。战备方面,我军驻守老山的总兵力达到3万人以上,并保持着强大的炮兵优势。

此次防御作战的重点在松毛岭、那拉山口一带,这里是老山的“大门”,越军势必要在这里与我军死磕到底。

考虑到是进行防御作战,指挥部决定充分发挥炮兵队伍的优势,打算尽可能用大炮消灭敌人。

因此,

我军从后勤部队紧急抽调了200台汽车抢运炮弹,且每门迫击炮配备至少3根撞针,务必做到炮火的连续性。

按照指挥部的要求,每门122毫米的榴弹炮配备7吨炮弹,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配备8吨炮弹,59式130毫米加农炮配备9吨炮弹。

在我军后勤部队一天一夜的抢运下,弹药全部按时运至前线,所有前线部队严阵以待,只等指挥部下达开火命令。

时间来到7月11日,我军决定先发制人,在敌人还没开始进攻前,尽可能消灭越军的有生力量。

凌晨3时,随着前线指挥所的一声令下,700多门大炮同时开火,刹那间老山地区天崩地裂、震耳欲聋,敌人的阵地升起漫天火光浓烟。

首轮炮击后,敌人就死伤惨重,两个营长被当场炸死。

不过越军的战斗队形并没有被彻底打乱,可第二轮炮击过后,越军便彻底失去抵抗之力,监听台中满是越军的慌张呼救之声。

不过这支越军也是久经沙场的部队,经过短暂慌乱后迅速组织起对我军的反攻。

敌人的远程重炮炮弹,如雨点般落在我方阵地,造成了一定伤亡。

可此举正好给了我军信号,敌人一开炮就暴露了自己的阵地方位,这让我军的炮兵准星愈发精确。

指挥所下令远程火炮还击,仅仅20分钟监听台就传来消息:敌人的27门重炮被炸毁,阵地遭遇了毁天灭地的打击。

战后统计,我军一夜之间打出去3400吨炮弹,平均每名士兵装填弹药13.1吨,敌人近8成的伤亡都是我军火炮造成。

可即便如此,越军想要夺取老山、松毛岭的野心仍然没有被浇灭,双方也由此进入更加惨烈的地面拉锯战。

老山防御战前沿——142高地

夜间的远程炮战交火结束后,敌人仍旧发了疯地向我军发动反击,好在我军也提前进行了完备的防御部署。

越军想要攻取老山,势必要先拿下松毛岭,而松毛岭最前沿的142高地,就成了双方必争的战略核心。

对越军来说,只有拿下142高地才能打开进攻老山的通道;对我军而言,只要扼守住这座高地,就能很大程度上阻止敌人的进攻步伐。

142高地高约300米、地势低矮,是四周海拔最低的一座土石山。它旁边扼守一条河边公路,有天然的屏障作掩护,易守难攻。

但这里同时又面积狭小,只能容纳班排级别的兵力在这里驻防。

李海欣部收到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侧翼高地的安危,切断敌人的进攻路线。

与此同时,敌人也充分意识到了142高地的重要性,因此早早在高地对面架设了一个火炮阵地。

所以等李海欣一行人摸上142高地,便遭到敌人的持续炮击,这似乎也给142高地的防守战,早早投下了不祥的阴影。

即便如此,李海欣等人还是毅然接受命令、义无反顾站到了老山防御战的最前沿,与这座高地融为了一体。

高地上的生存条件极为艰苦,除了大后方有友军关照之外,其余三面均处于敌人的火力范围内。

远离大部队的李海欣等人,缺粮缺水缺掩体,他们只能白天蹲守坑洞内躲避敌人炮击,晚上一面悄悄巡逻,一面加紧挖掘战壕、构建防御阵地。

很快,李海欣等人便挖通了一条连通右侧146高地的堑壕,这条通道大大缓解了142高地的窘迫。

只可惜在敌人的炮火打击中,堑壕没过多久便被摧毁,李海欣和战友们只能另寻其他出路。

他们发现,这里的山体存在许多溶洞,可以在原有溶洞的基础上挖掘坑道,从而将142高地与其他高地连接起来。

最终,李海欣15人构建出一条“之”字形坑道,这在后续的142高地防守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时间来到7月12日凌晨,一支500多人的越军队伍,利用夜色掩护悄悄摸上142高地,试图向我军发动突然袭击。

按照敌人的事前规划,他们准备10分钟拿下142高地,接着趁势向旁边的145、146高地发难,一举拿下整个松毛岭阵地。

可出乎越军意料的是,这座低矮的142高地竟宛若一枚钉子一般,死死钉在了进攻老山的必经之路上。

开战后,李海欣带领手下区区15名士兵英勇作战,凭借提前构筑好的阵地和地利优势。

再加上轻重机枪、反步兵地雷等各类武器的巧妙结合,他们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从12日凌晨4点50分至早上7点,敌人耗费了两个多小时也没能拿下142高地,反而自身损失惨重。

气急败坏的越南人,不得不动用远程炮火对我军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这才堪堪拿下高地地表阵地。

“李海欣高地”

天亮后,越军开始向142高地发起全线进攻,试图以强大的兵力优势迅速击溃我军、彻底占领阵地。

一时间,142高地东、西、南三个方面均有大量敌军袭来,总兵力超过400人。

面对强敌,李海欣的应对办法是,先将15人分成3个战斗小组,每组负责一个方向的防御,且彼此相互支援、互为掩护。

战斗打响后,20名越军首先从东北方向向我军袭来,防御东侧阵地的5名战士,立刻借助掩体优势阻击敌人,一轮交锋下来击毙10名敌军,对方的首轮攻势被化解。

紧接着,西侧阵地又有20多人冲到阵地前,李海欣立刻带人扑过去。几人利用冲锋枪扫射、使用预设定向地雷袭击,迅速击退敌人的进攻。

与此同时,南面守军也与敌人交上火,李海欣想过去支援,可眼前的敌人根本不给他机会,攻势一轮接着一轮。

就这样,这场15对400的高地攻防战彻底进入白热化。

交战中,我军借助各种工事掩护,给敌人造成了极大的伤亡,但毕竟对方人多势众,长时间交战下来,我军也开始出现伤亡。

战斗中,李海欣在引爆一颗定向地雷、消灭多名扑上阵地的越军后,刚想转身观察四周敌情,突然被一颗子弹贯穿胸膛。

一名战士立刻跑过来想要给他止血,但李海欣一把推开战士:“不用管我,赶紧防御阵地!”

李海欣一边怒吼一边挣扎着站起来,再度将枪口对准敌军。可敌人数量实在太多,眼看就要攻破阵地。

流血过多、伤势严重的李海欣,拼死爬到一处定向火点,按下了起爆电钮。

随着一声轰然巨响传来,越军再次被放倒一大片,而李海欣的身后也留下片片血迹。

战友们看到后,再次跑来想要实施抢救,李海欣则是抓紧对方的手说:“我不行了,阵地只能交给你们了,告诉同志们,一定要死守到底!”

艰难下完最后一道命令后,李海欣又挣扎着向一处引爆点爬去。

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按下了电钮,地雷在敌人中间炸响的同时,越军的一个炸药包也落到李海欣身边。

年仅22岁的李海欣,在守卫142高地的防御战中壮烈牺牲。李海欣阵亡后,战场指挥权交到了9班班长杨国跃手中。

考虑到敌人火力太过凶猛,我方又伤亡不断,杨国跃决定率领战士们转入坑道,继续与敌人缠斗。

借助坑道地利优势,我军再度击退敌人数轮进攻,双方的攻防战持续到12日下午一点半,直到119团派出援军反攻142高地。

杨国跃等人看到援军到来,迅速冲出坑道、与援军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一举夺回了所有丢失的阵地。

至此,越军攻打松毛岭和老山的计划彻底落空,如潮水般溃败退去,此后再未发起过像样的攻势。

“7.12大捷”以我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其中表现最英勇的莫过于142高地上的15位勇士。

李海欣等人以一当百,与400名敌军激战9个小时,以击毙敌军104名、打退对方6次大规模进攻的卓越战绩,出色的完成了守卫142高地的任务。

战后,15名战士被授予“老山15勇士”荣誉称号,142高地更是从此被冠以“李海欣高地”。

可惜的是,这座我军誓死守卫下来的李海欣高地,在战后被划归到了越南领土内,这多少有些令人无法接受。

可实际上李海欣高地本就不是中国领土,1885年清政府与侵占了越南的法国殖民者曾签订协议,其中就有关于中越边界的划分。

协议显示,李海欣高地在我国国境线以外。

所以在越战结束后,我国本着对友邻友好和平的原则,没有侵占对方一寸领土,李海欣高地自然也归还给了越军。

但经此一战,我军彻底打出了势不可挡的士气,更向越南人展示了我军誓死保卫领土的决心,以至于越南人而后几十年都不敢再进犯中国。

结语

李海欣高地,一座用解放军生命与鲜血铸就的丰碑。尽管它并不属于中国,但这并不影响这座高地带给国人的激励意义。

况且,经此一战我们成功收回了本就属于中国的老山主峰。相较于李海欣高地,老山主峰无疑更具战略价值和政治意义。

一旦未来中越发生边境冲突,占据老山主峰的我们,也将更加主动。

参考资料

1.赵坚.在控制老山主峰的阵地上[J].新闻界,1989(04):28.

2.刘昌友,林儒生.永远的老山(下) 聆听历史当事人为您讲述历史[J].兵器知识,2014(05):78-8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晓君解说2
晓君解说2
期待你的关注
531文章数 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