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土木堡之变的第一责任人

分享至

第三十二章:英宗睿帝朱祁镇(四)——第一责任人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发生了。

这场巨变发生时,明英宗朱祁镇才年仅22岁,他为何就能带着明朝最精锐的三大营,以及半个朝廷的文武官员走向明朝衰落标志的土木堡呢?为何朱祁镇可以一路瞎折腾,却没有人能出来阻止他的肆意妄为呢?

土木堡之变,王振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作为明朝历史上的第一个权阉,史书将土木堡之变的主要责任都推到了他的身上。

王振为何能有这么大的能量?

王振在权阉中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存在。

看王振这个宦官的发迹史,诸位会发现一个十分有意思的事情。虽然王振和别的权阉一样都是靠着皇帝的支持才得以权倾天下,但是与别的权阉都是靠着巴结主子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不同,他赢得小皇帝朱祁镇的心居然是靠严厉。

王振作为局郎监督小太子朱祁镇读书十分严格,朱祁镇对王振十分敬畏不敢称呼其名而是称先生。有些网文据此竟称,明宣宗朱瞻基不让文官教朱祁镇读书而是让王振教,这简直是一派胡言了!

大概是由于詹事府未曾给朱祁镇授课,所以有人就由此推出了这么一个荒诞的结论。朱祁镇登基时年方7岁,他爹朱瞻基尚未来得及给他安排老师便龙御宾天,因此他跳过了詹事府的太子教育课直接便开了皇帝的经筵。

但是经筵上教授朱祁镇的依旧是文官,并非什么王振,王振只有资格去内书堂授课。

这种网络谣言虽然荒诞,但是也道出了为何朱祁镇他妈孙太后会急匆匆地让王振执掌司礼监,就此开始了王振权阉之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太子的教师就是明朝皇帝给太子未来登基执掌天下安排的班底,历代太子也是普天之下,唯一一个可以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建立自己班底的人。这些班底成员大多都是有背景的,他们一进入太子班底此后就与太子休戚与共。因此太子周边会形成一个强力的集团,所以皇帝要废太子往往都是阻力重重,而太子被换掉一大批人也会跟着陪葬。

由于朱瞻基走得太突然,他来不及给儿子组织一个班底,这导致朱祁镇登基初期,权力被以张太皇太后为首的永乐老臣集团掌握。孙太后对此十分不满,于是便重用王振为首的宦官势力与永乐老臣们对抗。

不过这一历史细节被史书故意忽略掉了。

从结果来看,王振这些宦官们表现很不错,永乐老臣势力基本被他们打压了下去。不过《明史》那些编纂们很不要脸,将孙太后的指示硬说成了是王振诱导小皇帝朱祁镇干的。

然而随着王振达成孙太后对他的期望的同时,他也大权在握在朝堂上一言九鼎了,于是满朝文武见到他,连呼他的姓都不行了得叫‘翁父’。

阉人们由于子孙根已经断了,他们在权力上能做到权倾天下也就满足了,不像是权臣们都会更进一步来个王戴白帽。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