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岸英留学回国,喊朱德同志,毛主席脸色一沉:同志是你叫的?

0
分享至

1946年,在苏联待了10年之久的毛岸英终于回到延安,他的回归让身为父亲的毛主席感到十分喜悦。

但回来的几天时间,毛主席就发现,毛岸英举手投足之间,总有一些从苏联带回来的“小毛病”。

起初毛主席并没有太过在意,直到毛岸英有一次称朱德为“同志”。毛主席听到之后非常生气,立即严肃的批评了毛岸英。

重逢

毛岸英和毛主席相处的时间很短,其实对于父亲的记忆,毛岸英是有些模糊的。在他很小的时候,毛主席便离开了家,两人再见面,已经是1945年。

这一年,注定是不平的一年。国内局势平静之后再起波澜,毛主席等人只能赴南京谈判,直到10月才回到延安。

因为长期的高压工作,毛主席病倒了。可偏巧在这个时候,延安医院的主力医生都被派到了外地工作。

毛主席病得突然,留守的医生只能暂时为毛主席减缓痛苦。当时毛主席经常浑身发抖,手脚出现痉挛的情况,有时候还会冷汗不止,延安的医生建议为毛主席做全身精细的检查。

但苦于没有好医生,国内的医疗水平又不高。最后中央决定,给斯大林致电,希望他们能够派几个医生来这里,为毛主席治病。

随后,中央联系了斯大林,并且很快得到了回复。苏联答应会派几个医生立即出发,来延安为毛主席诊治。

当时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正打算回国,斯大林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便亲自见了毛岸英一面,还赠给他一支手枪。

毛岸英在苏联人气很高,因为他当年参加过苏联保卫战,为苏联立下过战功,因此得知他要回国,很多苏联人民还非常不舍。

在见过毛岸英之后,斯大林吩咐,让毛岸英和几名医生一起乘坐飞机前往延安。因为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斯大林隐瞒了毛岸英回国的消息,直到快到达延安时,毛主席才知道,毛岸英也在这架飞机上。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毛主席突然来了精神,拖着病体,在12月初正飘着雪花,刮着大风的天气里跑到机场等待。

众人见毛主席心情好,也就没有拦他,只是让人给他多加了件外套。这是父子俩阔别18年的相见,的确应该感到激动。

在焦急的等待中,一架飞机稳稳地落到了机场,随后舱门打开,有几个人前后脚走了下来。毛主席焦急的迎向前,看到了苏联派来的阿洛夫和米尔尼两位大夫。

两人的后面跟着一个穿着苏联陆军上尉军服的男人,长着一张东方面孔,相貌和杨开慧有7分相似。

毛主席心中澎湃,但还是先和两个医生握了手,随后走向毛岸英,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外面的气温低至零下几度,但毛主席握着毛岸英的手却是火热的。

毛主席眼睛有些湿润,对毛岸英说道:“你都长这么高了!”毛岸英也红了眼眶,泪水随即夺眶而出。这一幕,让周围的人都感到无比动容。

温馨过后,众人扶着毛主席回到了住所,阿洛夫和米尔尼立即先给毛主席查看了身体,并且暂时给他开了药。

来到延安的这几天,毛岸英并没有什么时间和毛主席交谈,因为毛主席生病的事情,阿洛夫和米尔尼两位大夫忙的不可开交。

毛主席没空搭理毛岸英,也不让他照顾自己,毛岸英只能自己找点事情做。

由于大家不知道他要回来,没有多余的房间给他住,所以他回来之后,中央办事处的人只能将他暂时安置在交际处的住所。

回来的几天,毛岸英每天都跑去看毛主席,见他精神还算可以,便想和他说说话,但医生却吩咐毛主席要多睡觉,毛岸英每次只能悻悻离去。

大概是毛岸英的回归让毛主席感到精神振奋,再加上阿洛夫和米尔尼的精心诊治,毛主席的病很快就有了好转。

与此同时,中央办事处的人怕毛岸英住得不习惯,经常问候毛岸英。实际上,他们给毛岸英安排的住所已经是延安最好的住所了。

因为这里要经常招待外国友人,所以装修都是最好的,毛岸英自然挑不出什么毛病。他刚回到延安,一个人都不认识,又不能陪父亲,整天都能到处参观。

没想到这一来二去,竟然和很多人成了熟人。他习惯对别人直呼其名,在和别人交谈时,还喜欢用一些手势。无论是谁,无论对方年龄多大,辈分如何。

这是毛岸英在苏联生活多年,养成的为人处世的习惯,但是没想到,日后因为他这一点,反而惹恼了毛主席。

父子交心

12月中旬,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毛主席终于恢复了健康,毛岸英悬了半个月的心才算是真的放了下来。

毛主席这病一好,就立马投入了工作,他似乎忘记了毛岸英回来这件事,也不给他安排工作,就由着他在延安闲逛。

几天后,毛主席路过交际处,看到毛岸英住在这里,很不高兴,便询问工作人员是谁给他安排的住所。询问之后,没说什么便离开了。

工作人员这才想起来,毛主席一生低调,最不爱让自己的子女搞特殊,于是便赶紧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院内给毛岸英收拾了一间屋子。

毛岸英在延安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习惯穿在苏联时的服装,因为他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打扮,让毛主席很不喜欢。

但毛主席一直没有明言,直到有一次,毛岸英骑着朱德的战马,在延安的马场撒欢,旁边的人见他马骑得好,都一个劲夸赞。

而毛岸英脸上也透着说不出的得意。

就在这时,毛主席来了。毛岸英将马绳递给别人,径直朝父亲跑过来,或许当时的他,是想在父亲口中得到一句夸奖。

毛主席见他高兴成这样,神情淡淡地说:“谢廖沙同志,你这样骑着马耀武扬威,很出风头嘛!”

毛岸英心中疑惑,“谢廖沙”是他在苏联用过的名字,自己的父亲不唤自己的本名,却唤这个名字,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于是毛岸英便说:“这是朱德同志让我骑的”。话音刚落,毛主席的表情已经变得十分严肃,他有些生气的说道:“朱德同志?同志这两个字也是你叫的?连我都要尊称他为朱老总,你敢叫他同志?”

毛岸英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毛主席见他耷拉着脑袋,语气缓和下来,把他带到外面大柳树下的石桌旁边。

毛岸英战战兢兢地坐在父亲旁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毛主席这才语重心长的对他说:“岸英,你现在回国了,不是在苏联,要按东方人的传统习惯行事,做事一定要文静,要规规矩矩的和别人说话。”

毛岸英抬头看着父亲,重重的点了点头。毛主席看他认真的样子,这才有了笑脸。

“你在苏联经常读中国书吗?”毛主席问这话的时候,心里有些忐忑,他和毛岸英分离太久,竟然没有时间教过他什么。

毛岸英一听这话,眼睛反而亮了起来,他对父亲说:“经常读,读过《红楼梦》、《水浒传》、还有鲁迅的作品。”

毛主席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还好,你应当知道中国的知识,是要懂得中国革命的知识。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可是你学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你还没有上过中国的“劳动大学”,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这里大学里,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你说好不好?”

对于父亲的这个要求,毛岸英自然是欣然答应。毛主席先让他在延安住了一阵子,熟悉熟悉身边环境,最重要的是,要改掉在苏联带回来的习气。

通过这次的谈话,毛岸英颇有种脱胎换骨的意思。之后他更加注重和父亲学习,在延安开始自己新的人生。

而毛主席也时刻关注这个儿子,生怕他会出什么纰漏。他特别交代中央办事处的人,不能因为毛岸英的身份就给他搞特殊。

住进司令部院之后,毛主席特地吩咐下去,让毛岸英去大灶上和战士们一起用饭,顺便和他们多交流,多积攒经验。

信仰之魂

在延安的17个月里,其实毛岸英有几乎一多半的时间看不到毛主席。那次谈话之后,毛主席便张罗着让他去延安乡下历练。

在和贺龙商量之后,毛岸英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在天气尚未回暖的时候,就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步行几十里地前往当地的柳林区二乡吴家枣园吴有满家劳动。

毛岸英到了吴有满家之后,迅速和他们打成一片。

吴家有两个儿子,和毛岸英年龄差不多,他们每天带着毛岸英下田劳动,而毛岸英则在空闲时候教他们读书认字儿。

毛岸英在乡下的时间,算是真正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当然,他一直都是个能吃苦的人。当年母亲去世,他只能捡破烂,或者给别人做苦力来维持生活,那时候的他才七八岁。

人间疾苦他早已经尝过,但是农民的辛苦又和他小时候经历过的不太一样。

毛主席经常告诉他,农民是这个国家的希望,他站在田野间,才终于有了深深的体会。

春耕秋收,农民会准确的把握每一个节气。

毛岸英在这里学会了开荒、铺场、碾场、扬场,可以说,那一年的秋收,饱含毛岸英的汗水。

有时候毛岸英会带着老百姓到附近山上开荒,山上由于常年不种植农作物,到处都是长满刺的野草野树处理起来非常麻烦,而毛岸英还总是挑重活干。

几天下来,地被耕出来了,毛岸英反而累得满手满脚都是血泡。但他从不叫苦,因为他在劳动中,找到了意义。

为了了解毛岸英的学习进度,毛主席让他每个月回来一次,向他汇报工作。每次回来,毛岸英都会给毛主席做一顿饭再走,从炒菜到蒸馒头,都做得很好。

毛主席看着他手上的伤痕还有磨出来的老茧,感到心酸,但又感到很欣慰,如今他在毛岸英的身上,看到了中国人的韧劲和勤劳。

毛主席对他说:“农民手上有老茧,你手上有血泡,说明你还没有学好,等手上老茧厚了,才能说你在劳动大学毕业了。”

毛岸英点头,他将自己在农村的所见所学以及自己在苏联积累的经验做了详细的分析,他还向毛主席提了不少的建议。

凡是延安有什么重大的会议,毛主席都会差人将毛岸英叫回来,让他学习,以此来提高他的政治觉悟。

毛岸英每次回来,似乎都有着惊人的变化。人们惊讶的发现,那个随口说洋文,直呼别人姓名的毛岸英不见了,反观是一个彬彬有礼,爽朗大方,态度可亲的劳动者。

1946年秋天,毛岸英特意带了一点自己打的粮食回到了延安,交到了父亲手上。毛主席看着手中金灿灿的谷穗,宣布毛岸英正式从农业大学毕业了。

毛岸英回到中国的一年多时间,学到了很多,之后他跟随大部队辗转瓦窑堡,之后又去了山西参加土改。

建国之后,很快就爆发了朝鲜战争,毛岸英再一次请缨,希望能够到战场上。尽管很多人不同意,但还是毛主席亲自做主,批准他上前线。

自古马革裹尸,英雄命苦。28岁的毛岸英在入朝1个月零3天之后,壮烈牺牲。他和毛主席今生的父子情分,也中断在那一天。

毛主席是伤心的,但他仍旧说:“战争总有牺牲,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把这当做一件大事”。但谁不知道,毛主席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毛岸英这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却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住了自己的信仰。“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是青山”,毛岸英的精神永不腐朽,他是民族的骄傲。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铅华浮梦
铅华浮梦
每天一点历史知识,知古而鉴今
28文章数 1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