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十大元帅曾有九位与伟人有过争执?事后均证明是伟人高瞻远瞩

0
分享至

十大元帅曾有九位反对过毛主席,叶剑英一语道出真相

毛泽东,当之无愧的东方巨人,中华民族之瑰宝,我们习惯称他为伟人。受命于临危之际,救中华大厦于倾倒之时,论中华之风云人物,非毛泽东莫属。百姓对其心服口服,著名的开国十大元帅曾纷纷对其做出近乎完美的评价。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其实十大元帅中有九位都曾于毛主席有过争议,但是历史均证明当时的毛泽东是正确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十大元帅,听听他们对伟大毛主席的评价。

朱德:“事实证明毛泽东的选择总是对的”

毛主席与朱德的关系不用多说,堪称毛主席在共产党奋斗史中最为亲密的战友,速来有着“朱毛不可分”的美谈。自1928年的井冈山会师开始,两人便开始了亲密无间的合作,日日呆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以及革命形势的走向,多少能影响整个中国的决策都是二人昼夜不分地探讨出来的,毛主席对于这名优秀的将领也是赞不绝口,时常称赞朱德“度量如海,意志如刚”。

不过哪怕是朱毛二人如此亲密的关系,两人其实也有过分歧。

在革命的初期,共产党的处境还很困难。当时时局紊乱,政治动荡,共产党的道路也还尚不明确,这导致我党领导人也很不稳定时常发生变动,还得时刻提防国民党的围剿,因此共产党高层常常产生分歧。

例如在毛主席与朱德元帅就曾在红四军的“七大”会议上因为刘安恭的事曾爆发过争吵。

当时,刘安恭作为中央特派员于1929年前往朱毛的队伍中进行工作。来到红四军后,刘安恭认为红四军的“前委”的权利过于庞大,想要改善这个问题于是便提出了要明确的分权,“前委”只负责党务,红四军的具体军事行动应该由军委直接负责,前委不得干预。

毛主席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很快表示了反对,实际上前委获得军事指挥权也仅仅是三个月前的事,是党中央经过实际情况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决定,毛主席认为这更有利于瞬息万变的战局。

但是朱德等人则不这么认为,他们决定刘安恭的提议使得军委有了正常的职权,队伍分工明确才能更好的指挥。因此两人爆发了巨大的争吵,会议上二人各执己见最终朱德因更高的票数取得这场争执的胜利。与此同时身为“前委书记”的毛泽东则被党内撤职。

这个决策让毛主席心灰意冷,他对这个队伍第一次产生了失望,对革命以后的走向也产生了迷茫,因此他愤然离开了红军。

毛主席走后,朱德等人才认识到毛主席的重要性。少了毛泽东,整个红军队伍都出现了问题,几位将领往往讨论一个晚上都敲定不了最终的方案,整个红军犹如群龙无首一般,丧失了领导核心,在战场上也是连连失利。

这时的朱德才想起毛主席的好来,不由感慨:“润之啊润之,还是你有前瞻之见,朱毛朱毛,没了你朱毛就不叫朱毛了,这革命也发展不起来啊!”

懊恼不已的朱德亲自请求毛主席回到红军,毛主席自然也是不会计较这种小事,两人冰释前嫌重新开始了合作。并且在此后的日子中,朱德更加坚信毛主席的领导能力,事事都站在主席这边。

晚年的朱德时常回忆到:“在很多事情上我的判断力是不如主席的,主席的决定时常会让人不理解甚至反对,但是实践后我们总是会发现,主席才是对的。”

彭德怀:“毛主席绝对不是什么阴谋家,他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同志。”

对于彭德怀相比也无需多言,作为红军史上最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之一,毛主席对他的能力是相当认可的。“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也正是毛主席的心声,不过两人性格其实有很大差异,也因此有过不好的分歧。

1932年漳州之战,其实毛主席是大力反对的,不过那时中央军委铁了心地想要打这一仗,因此彭德怀只得奉命前去领军作战。

果不其然,在兵力地势都不沾优势的情况下,在加上彭德怀本身指挥上的失误导致这场战争红开很快就溃败下来。在总结会议上,毛主席自然是对此提出了严正的批评,对彭德怀也丝毫不留情面。

彭德怀元帅当然知道这场战争的失利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作为奉命出征的他其实也是一肚子委屈。

而在随后的百团大战中,二人也是有着争吵。

当时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是比较谨慎的,为了防止敌人对我军根据地反扑毛主席始终坚持以“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为我军的主要作战方式,倘若盲目的进行大规模军事运动,恐怕会有难以预料的损失。

但是此时的彭德怀元帅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此时的日寇兵力如此分散,正是力量最薄弱的时机,若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因此在没有得到中央的准许的情况下,彭德怀便擅自提前打响了战争,虽说战果确实不错但是毛主席还是认为彭德怀不将中央军委放在眼里操之过急,倘若有部署有规划的情况下在出击,那么我军一定能取得更为耀眼的战果。

于是在延安会议上,毛主席就对彭德怀的一系列错误提出来批评。庐山会议上更是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我与彭德怀共事三十余年,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啊!”

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不过好在在周恩来等人的劝导下,二人均是各退一步对自己的错误都做出了检讨,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

晚年的彭德怀依旧信任主席,他说到:“从井冈山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与毛主席共事,他一次次的拯救共产党于水火之中,很多问题还是毛主席看得透彻。”哪怕最后被错误地批判,彭德怀依旧坚定地相信毛主席,拥护毛主席的领导。

刘伯承:“没有主席的军事思想指导,我们是打不了胜仗的。”

刘伯承其实也与毛主席有过冲突。当时刘伯承作为在苏联军事学院进修过的少数有着洋墨水的军事将领,军事思想还是较为传统,依旧保持着苏联的作战习惯,对毛主席所提出的游击战并不赞成。

在1932年的宁都会议上,刘伯承就对毛主席的游击战提出来质疑,也正是这场会议罢免了毛主席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使得毛主席没有了对红军的指挥权。

直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刘伯承才终于认识到,自己所学的那一套苏联打法并不适合中国,只有毛主席的游击战才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战术,于是在遵义会议上投出关键一票支持毛主席对红军指挥权的拥有。

刘伯承元帅一生指挥了无数的战争,屡建奇功。他指出:“我所建的军功,其实都是主席和党给予的,没有主席和党我们是闯不出什么名堂的。”

贺龙:“我们一党一国都只有一个元帅,那就是毛大帅!”

1917年的时候,贺龙就开始跟随中国共产党干革命。后来贺龙带着红二方面军前往延安与主席回合,二人相谈甚欢,毛主席也是对这位元帅大为赞赏。

明明是第一次会面,二人仿佛重逢一般,贺龙也就铁了心的追随毛主席。哪怕后来偶尔有过分歧,那不过是彼此战略上的想法有偏差而已,两人并没有爆发过什么矛盾。

不过二人共事并不多,交集也比较少,更多地是停留在彼此敬重的地步。晚年贺龙同人说到,也只有毛主席能完全使自己折服,自己将毛主席当做老师一般敬重。

陈毅:“你不相信毛主席,那说明你水平不够”

陈毅一直被认为是毛主席最喜欢的元帅,因为两人性格相似,也都喜欢吟诗作词,相处起来自然也就更加愉悦。不过事实上,陈毅在早期的时候也是与毛主席有过分歧的。

其实前文所提到的撤销毛主席“前委书记”职务的“七大”会议,主持的并不是别人,正是陈毅。当时的陈毅不仅没有站在主席这边,相反的,陈毅还取代了毛主席成为了新的“前委书记”。对此毛主席义愤填膺,高呼:“一日不打到陈毅主义,我毛泽东一日不会共产党!”

不过二人都是豁达之人,在陈毅主动道歉并请毛主席回归共产党的时候,主席也就不在计较了,两人冰释前嫌重归于好,而陈毅则再也没有反对过毛主席。

罗荣恒:“毛主席总是在关键时刻挽救红军。”

罗荣恒元帅其实是十个元帅之中唯一一个没有反对过毛主席的元帅,当然也有一部分因素是罗荣恒元帅与毛主席共事很少,所以没有什么直接的矛盾。但是毛主席也对罗荣恒给予过高度的评价:“罗荣恒从不谋私,敢于行事,敢于用人,提的起放得下,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做事情有始有终,能和我一辈子共事的人,非罗荣恒莫属了。”

罗荣恒去世前曾抓着后代的手说:“我这一辈子,都是党和国家给予的,是毛主席一次一次地拯救我们,日后你们一定要好好尊敬主席,为人民服务。”

林彪:“主席是我一辈子敬重的人。”

毛主席其实眼界颇高,能入他法眼的将领并不多,而林彪就是其中一个,毛主席尤其重视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不过二人却也曾有过分歧。

林彪作为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向来讲究一个“稳”字,因此对于毛泽东所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并不认同,革命初期红军惨痛的损失也让林彪几度迷茫。而毛主席不但没有与林彪计较,反而是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鼓舞他。

林彪也是个听话的好学生,在毛主席和聂荣臻的指挥下打了不少的胜仗,立了不少功。不过建国后的毛主席曾希望林彪能够挂帅前往朝鲜率领志愿军作战,但是固执的林彪始终认为抗美援朝是个错误的决定,因此一直装病不出。

事实证明毛主席是对的,抗美援朝我们取得了大获全胜,打出来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为国内的稳定以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徐向前:“毛主席的远见和气魄是我见过之最,无人能与之匹敌。”

徐向前其实也有过让主席失望的时候。当年因为张国焘野心膨胀,企图率领红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虽然不支持分裂行为,但是当时的他还是站在了张国焘这一边,这让毛主席感到异常的失望。

但是毛主席其实也能理解徐向前的做法,比较他当时身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暂时还不能公开与张国焘野心叫板,那样会使得红四方面军限于危险之中。

后来徐向前西路军失败一个人回到延安,毛主席还特意亲自前往接待,并鼓励徐向前不要灰心,卷土重来。

聂荣臻:“毛主席在我心中永远都是第一位。”

聂荣臻参加革命很早,南昌起义时他便已经出于共产党高层。随后又领导了广州起义,抗战时期是第八路军115师的师长,在后来解放战争中也是屡建奇功,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

聂荣臻对毛主席是极其尊重的,他时常和别人说起他们这一代人都是由毛泽东带出来的,大家都对毛泽东同志有着深厚的感情,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他强调到:“毛主席永远是我心中的第一位。”

叶剑英:“能把我们这些人团结起来的,唯有毛主席一人!”

叶剑英作为追随过孙中山先生最早一批闹革命的人,还参与了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当之无愧革命先驱者,而叶剑英元帅同样也是相当认同毛主席的能力。

在抗战时期叶剑英就与毛主席一起参与了许多重要战役的指挥工作,宣传持久战的思想。他时常说到:“只有毛主席才有这个魄力将我们这么多人聚集起来。”

叶剑英晚年提到毛主席还时常控制不住眼泪痛苦起来,他说到:“我们这群人都有着傲气,能从心底里佩服一个人不容易,他毛泽东就是那唯一一个,别人也当过头可他们都不行,只有毛主席才能真正使我们这群人发挥该有的作用,才能建设如今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这就是十位元帅与毛主席的故事,从一开始的质疑到后来的拥护,毛主席用他的能力与胸襟使大家臣服。就如同后人所说的那般:毛主席的领袖地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共产党在一次次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出来,大家都认识到了伟人的强大,都心甘情愿地去执行毛主席所颁布的指令,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些人缺一不可。

总结:我国革命成功来之不易,付出了无数人的血汗甚至生命,经历一次次经验教训,这才换回了如今的新中国。毛主席高瞻远瞩、富有韬略,但是他的领袖地位也并不是天生就有。伟人一生经历过失败与低谷,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团结力量、知人善用,这才使得我国革命出现了光明的曙光。毛主席带领党和红军走了一条绝无仅有的道路,最终建立了新中国,使得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致使中华民族揭开了新的崭新篇章。毛主席的伟大韬略经得起时间考验,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致以诚挚的敬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鱼鱼有话说
鱼鱼有话说
古代文明的崛起和衰落、中世纪的战争和宗教改革、近代史的革命和科技进步等等,我们将带您穿越历史的长河。
18文章数 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