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是如何诞生的?为何会出现年号碰车事件?今年是黄帝历哪一年

分享至

乾德三年(965年),北宋消灭后蜀,赵匡胤收割了一大批后蜀的美女充入宫中。某一天,他到某位美女的房中视察工作,被梳妆台上的一只铜镜吸引住了。

这面镜子斑斑驳驳,一看就知道年头不短了,但工艺却很精致。赵匡胤正把玩着,却被镜子背面的一行字雷得目瞪口呆——乾德四年铸。

我去,今年才乾德三年,明年铸造的镜子今年就在眼前了,穿越了吗?这玩意儿又没有保质期,用得着故意造假改生产日期吗?

赵匡胤赶紧找来赵普:你给解释一下,咋回事?

赵普也懵了,《论语》里也没这方面的知识呀。好在现场有书读得比赵普多的人,有个叫窦仪的翰林学士说:“这东西一定是前蜀的宫中之物,当年王建称帝时曾经用‘乾德’为年号。”

赵匡胤赶紧令人查阅资料,果然如窦仪所言,镜子上的“乾德四年”就是前蜀纪年(即922年),距此时四十三年。

赵匡胤腾地就火了,改元之前他就一再对赵普等人强调:新年号除了要有新气象,还必须是没人用过。你们可倒好,吭哧瘪肚几个月给我弄了个“回锅肉”,还是个短命王朝的年号,晦气!

看着臊眉耷眼的赵普等一众宰相,赵匡胤叹了口气:读半部《论语》的人就是没文化,以后任用宰相还得用知识分子呀。

这就是年号的麻烦之处,就跟人名一样,没有关联性,重复率很高。那么用年号纪年是怎么来的呢?它又有特殊含义和趣事呢?

古代纪年方法及年号的由来

我们今天使用的纪年是通用的西历,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帝王年号纪年,采用公历与民国年号并存的方式,1949年9月,政协第一次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即公历。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纪年的呢?

说起来很有意思,在没有历法之前,人们的纪年方式很远古,比如渔猎民族赫哲族,他们根据捕获大马哈鱼的时间为标记,用当年捕获的第一条大马哈鱼时间作为一年的开始。

再比如某些草原民族,以女人的月事周期纪年。简直让人忍俊不禁,要是以这玩意儿签合同不得打破头?

后来诞生了历法,比如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太初历等等,这些历法都属于岁星纪年和干支纪年的范畴。

黄帝历是中国最古老的历法,人们称黄帝建国的那一年为“黄帝元年”。长期以来,就有一种声音呼吁抛弃西历,恢复代表中华文化的黄帝历。脑补一下,您知道今年(2023年)是黄帝历的哪一年吗?咱们评论区见答案。

所谓“岁星纪年”就是以岁星在天区中停留的十二个位置对应十二年,并以十二年为一个循环。所谓“干支纪年”就是以天干和地支顺序相配,形成六十年为一个周期的循环纪年。

干支纪年是个奇迹,它居然延续几千年准确无误,而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为何说干支纪年是个奇迹呢?因为这种纪年方式是循环的,以“甲子”为首、“癸亥”为末,六十年一个循环,每个循环之间没有“校验”,只要有一个循环之间的对接出现误差整个纪年就全乱了。所以,数千年下来它居然准确无误,堪称奇迹。

这种纪年方式极容易产生错误,又很不方便,比如汉高祖“己亥年壬戌月甲午日”,您知道这是哪一年哪一天吗?几千年下来几十个己亥年了,只能查《朔润表》,再经过复杂的计算才知道,那是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即刘邦登基称帝的那一天。

年号不需要背诵让人脑壳发胀的天干地支,标志的方式也更“亲民”。比如贞观、康熙,我们都耳熟能详,对应的年份无需计算,查表即知。

年号对应在位的皇帝,它由汉武帝创建。在年号诞生之前,人们以“王某年”、“帝某年”或者“前、中、后某年”来标志,比如汉文帝“前元二年”、汉景帝“前元二年”。这种称谓有点像穷人家的“二狗子”,土气得很,而且重复率极高。

直到公元前123年的一天,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历史。

这一年的十月,汉武帝外出狩猎,捕获到了一头“一角五蹄”的神兽。大臣们认为这是天降祥瑞,为了纪念这个了不得的大事件,汉武帝决定设立特定的年号,于是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元狩”诞生了。元,始也,狩,征伐,喻为讨伐匈奴。

熟悉历史的朋友立刻就会反对:不对,在“元狩”之前,汉武帝还有建元、元光、元朔三个年号,建元才是第一个年号。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