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2年,王保保怀中抱木、夜渡黄河而逃,朱元璋:草原永无宁日了

分享至

1376年,蜗居应天的李思齐曾接受了朱元璋的建议,前往草原招降王保保。在北元宰相王保保面前,李思齐谈及了朱元璋的恩情厚意。在说到“投诚反戈”时,李思齐的讲话似乎有些吞吞吐吐:

“我匆忙而来,没带什么贵重礼品,以作信物。 ”

虽然有些不爽,王保保却又难掩兴奋地说:“那就请你留下一只手臂,以此回复朱元璋吧。”

自1365年以后,朱元璋就和王保保再也没有见过面。但在来来往往的情报中,朱元璋依稀能看到那个被他赞为“当世人杰”,在战场上遭遇最强的对手。朱元璋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徐达和常遇春都能臣服于他,为何王保保却求之不得呢?

“挽救元朝”的名将

王保保是察罕帖木儿的义子。1361年,作为蒙元杰出少年的王保保被察罕帖木儿看中,将他收为平定红巾军的元军将领。当年,与王保保一同入选的是老将李思齐。朝廷任命下发后,王保保与李思齐同任副将,而王保保则被编入察罕帖木儿的亲随部队。

在军队里,沉默不言的王保保一直是个冷酷分子。在战场上,尤其以王保保、李思齐最为活跃。当时察罕帖木儿派遣王保保征讨东平,王保保两战皆胜,斩首万余,俘虏田丰、王士城。

王保保的能力之所以闻名元军,一方面是他精进勇猛。作为副将,他常常蹈锋饮血、临难不惧。出于对王保保的赏识,察罕帖木儿专门将王保保调为精锐骑兵,担任将领。

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王保保是察罕帖木儿的亲外甥,还在幼时就过继给他当作养子。1361年8月,降将田丰、王士诚谋划了讨伐察罕帖木儿的战争。在察罕帖木儿视察军队时,田丰、王士诚突然倒戈,将他斩杀。然而,在察罕帖木儿死后,王保保却与李思齐大打出手,争夺帅位。

当时,李思齐所在的部队遭到王保保的包围。在王保保的猛烈攻击下,李思齐所部终于崩溃不敌。危急之下,李思齐只好带着嫡系部队,远离王保保,撤往关中。然而,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王保保正处兴奋之中,连打了几个漂亮的战役,威震红巾军。即使田丰、王士诚也被他掏出心脏,祭奠了察罕帖木儿。

眼看着王保保不断坐大,三面受敌的朱元璋拿起纸笔,连写了7封示好书信,王保保都没搭理他。也就在这一年,刚刚年满20岁的王保保成为唯一能挽救元朝的名将。

拥兵自重

1363年1月,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乱成了一锅粥。数月后,陈友谅在武昌宣布,红巾军将士凡是顺从天命的,必须声明脱离哪一派。很显然,身为天完军的陈友谅已经准备针对朱元璋。作为红巾军的死敌,王保保的动向自然备受瞩目,因此不少人劝他“坐山观虎斗”。谁知王保保毫不犹豫地摒弃了这种想法,因为在朱元璋、陈友谅大打出手时,他与孛罗帖木儿也在一较生死。

除了同是元军,王保保与孛罗帖木儿也互相看不起。作为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的亲信,王保保经常与他商议,共谋元顺帝和孛罗帖木儿。据《元史》记载:

“爱猷识理达腊监国后,图谋逼迫元顺帝禅位。为剪除元顺帝羽翼,皇太子先下诏削除孛罗帖木儿封爵,后令王保保出兵讨伐他。”

当年王保保跟随爱猷识理达腊,是一门心思对付孛罗帖木儿的。可他尚未出兵之时,皇太子却被孛罗帖木儿赶出大都,他就知道皇太子不是自己要跟的人。

有一次爱猷识理达腊逃往冀宁,想效仿唐肃州“灵武即位”。很快王保保就上疏阻止,他与元顺帝不和,却也不愿违背忠义之道。

看到这份奏疏,爱猷识理达腊感到自己已经不可能再与王保保共事了。于是他在争得岭北、辽阳驻军同意的情况下,向大都发起进攻。他说:“清君侧,斩杀孛罗帖木儿”。当时王保保只是轻轻一笑,问他:“你还要我去吗?”

然而即便如此,王保保依然踏上了战场,还打败了孛罗帖木儿。不仅如此,元顺帝也对孛罗帖木儿不满,竟派人刺杀了他。孛罗帖木儿死后,皇太子回到大都,王保保坐上中书左丞相的位置。然而,王保保的地位并不稳固,元顺帝、爱猷识理达腊都不待见他。为求自保,王保保请求南下视察,肃清江淮红巾军。

当时,朱元璋已击溃陈友谅,令徐达北上防备王保保。王保保势单力薄,就联络李思齐、张良弼、孔兴、脱列伯,组织了针对朱元璋的南征大军。

然而,王保保志不在此,他假借南征之机,欲吞并李思齐等四路大军,扩充自己的实力。因此,李思齐等人只是表面应承,却未动一兵一卒。王保保就以此为由,出兵西进,攻打李思齐、张良弼,前后百余战,耗时一年,不见成效。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