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唐朝第二美女的鱼玄机:为何从才女到荡妇

分享至

公元871年的春天,也就是大唐咸通12年的一天。

大唐京城法场之上,跪着一位身穿白色囚服的绝色女子,她头发凌乱,浑身脏臭,白色的囚服之上星星点点,沾满了灰尘。

但无论她的身上多么脏臭,头发如何凌乱,也无法遮掩住那一张倾国倾城的绝色容貌。

她那双灵动的眼神此刻也不再明亮,只是一遍又一遍绝望地扫视着法场下的那些群众,试图从那些围观的人群中找到那个她一生唯一深爱的人。

可惜,法场之下没有那个男人的身影,只有那些恶毒辱骂她的妇人以及一些对她指指点点,心里却隐藏着龌龊心思的文人。

她绝望地收回了目光,眼中一片死气,嘴唇微念:“原来,连最后一面也不愿意见吗?”

她自嘲一笑,抬头望向天空:不见也好,自己这么不堪,又有什么资格再见他一面呢?

她默默地低下头,闭上眼睛,心里默念:回家了。

这一天,大唐最豪放的才女、唐诗“三大天后”之一的鱼玄机被腰斩于市集之中,正式走完了她短暂而绚丽的一生。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大家一定听过这句话,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出自何处;没错,它就是出自唐朝著名女诗人鱼玄机之口。

鱼玄机与李冶,薛涛,刘采春被称为唐朝四大女诗人,因那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被后世之人所熟悉。

但她的名声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明显要比其他三位响亮得多,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一是鱼玄机的作品质量比其他三位高;二是她跟花间派的鼻祖温庭钧的交往,温庭钧也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第三点主要是因为鱼玄机的私生活太过放荡不羁而艳名远播。

她这一生不过27载,短暂韶华,却又绚烂无比;那句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名垂千古,影响千年,但它背后的故事却柔肠百转,黯然神伤。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她留下的诗作中走进这位风流才女如烟花般短暂易逝却又绚烂无比的一生。

一:出身倡家之女,却身负绝世才华

公元844年,在长安一个落魄秀才的家里,伴随着“哇”的一声响亮大哭,一个女童呱呱坠地;她的父亲虽然落魄,但却也是附近有名的秀才,他给女童取了一个文气十足的名字-鱼幼薇。

鱼幼薇的父亲虽然饱读诗书,但一生功名未成;不知是考场失意还是思想激进的缘故,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男权社会中,这位饱读诗书的落魄秀才却让自己的女儿读书识字;在他父亲有意地栽培之下,鱼幼薇进步神速;但他一定想不到,他的这一决定,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坛史上的一代文豪大家,盛名传天下。

鱼幼薇从小就聪明好学,才思敏捷,五岁就能够自作诗文。

可惜,好景不长,命运仿佛有意捉弄一般,他的父亲没几年就过世了,剩下她跟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她们母女为了能够在这个艰难的世道活下去,只好平康里居住;而平康里这个地区,是当时长安著名的娼妓云集的红灯区,里面居住的基本上都是以出卖色艺为生的娼妓,而鱼幼薇的母亲,就以帮青楼娼妓洗衣服挣取那微薄的薪水,维持着生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鱼幼薇的出身,历史上也有人说她本身就是出生于娼妓之家,但不管她的出身如何,她确实是从小聪慧,才华出众;不仅如此,她还生得美若天仙,被捧为倾国之色,是当时远近闻名的绝色美人。

在历史文献《三水小牍》中有记载:

“长安倡家女也。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

可见,鱼幼薇不仅才华横溢,而且美艳无比,是个才貌双绝的奇女子。

因为其才华出众,容颜绝世,在她十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是平康里地区的名人了。

大家都知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鼎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的诗文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是历史上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所以,后世有“唐诗宋词”之说,意指唐朝的诗文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最巅峰。

而当时的唐朝诗坛上,主要是以男性为主,李白,杜甫,王昌龄等都是名垂千古的诗坛大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也不乏有才华的女诗人上榜,在《全唐诗》中,收录了几万首诗作,作者就有几千人,而在这几千人中,就有多达上百位女性诗人;可是,这些女性诗人中,大多数人都只有一两首传世作品,单独成卷的只有三位女性诗人,而鱼玄机就是这三人之一,她流传于世的作品多达50来首。

由此可见,鱼玄机的才华有多么出众。

鱼玄机的才情冠绝当世,容貌更是倾国倾城,这样一位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绝代奇女子,却被情所困,亲手把自己推向了深渊,最终因情而死。

而历史上对于她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形成两个极端;有人说她是才情冠绝天下的女诗人,理应名垂千古;有人说她是特立独行的唐朝豪放女,个性十足;更有人说她是放荡不羁的一代淫妇,应该被世人唾弃;

但是,不管如何评价,后世之人都一致承认:鱼玄机才华横溢,诗文质量极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性文豪。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拜师文坛大家,却暗恋比自己大30岁的老男人

鱼玄机天生聪颖,才华盖世,小小年纪就已经在平康里声名远播,这也引起了当时的文坛大家-花间派鼻祖温庭钧的注意。

温庭钧恃才傲物,又讥讽权贵,在当时的官场上,得罪了不少权贵;因此屡试不第,终身穷困潦倒,只能纵酒放浪,流连花丛之中。

但他的才华却不是盖的,在当时的文坛中,与李商隐齐名。

在温庭钧42岁那年的一天,他刚刚结束在平康里一家青楼里的玩乐,就听说这里出现了一个10岁的才华盖世的女神童,好奇之下,就去拜访。

不料这一看,却直接改变了这个10岁女童的一生。

温庭钧看到鱼玄机之后,就想考一考这个所谓的女神童到底有多少斤两,于是以“江边柳”为题,请鱼玄机即兴作诗一首;结果鱼玄机略一思索,一首《赋得江边柳》一蹴而就: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温庭钧大喜过望,果然没有白来,原来在这市井之中,竟然隐藏着这样一个璞玉,稍加雕琢,将来成就一定不可限量。温庭钧动了惜才之心,一代文豪大家立马决定收徒。

在说服了鱼幼薇的母亲之后,这位著名的花间词人温庭钧成了年仅10岁的鱼幼薇的老师。

但是,恐怕连温庭钧自己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一番无意之举,直接改变了鱼幼薇的一生;仅仅过了十年,这个如今只有10岁的小女孩就以鱼玄机之名,冠绝长安城,盛名传天下,其声望一度超过了他这位老师。

温庭钧不愧是大唐文坛上的大家,他对鱼幼薇可谓是倾囊相授,不仅在生活上照顾有加,更是教会了鱼幼薇更好的作诗写词。

空闲的时候,他也会带着鱼幼薇在长安城附近游览,告诉鱼幼薇,自由的重要性。

他带着她看遍人间美景,游览大好河山,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精神上教会她独立思考。

鱼幼薇在温庭钧的教导之下慢慢长大,她的才华也一日千里,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女诗人,她经常与温庭钧以诗词相和,她作《早秋》,温庭钧便回作《早秋山居》;温庭筠作《晚坐寄友人》,鱼幼薇作《冬夜寄温飞卿》相和;鱼幼薇作《感怀寄人》,庭筠以《鄠郊别墅寄所知》相和。幼薇再作《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赠邻女》相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师徒二人以这种方式相互砥砺;可能是鱼幼薇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的缘故,也可能是在平康里那样的烟花之地感受不到人间冷暖的缘故;她从小缺乏父爱,看尽人间百态,现在,突然有一个男人如父亲一样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让鱼幼薇小小的心灵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温暖;因此,随着和老师接触得越来越多,渐渐地,她对老师的那份敬重慢慢变成了依恋,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情愫。

届时14岁的鱼幼薇对那个40多岁的男人产生了一种爱慕的情愫;她将自己的爱慕之情深藏在文字之中,偷偷交给了自己的老师。

温庭钧教会了鱼幼薇女子也可以拥有独立的思想,也可以有鲜明的个性,也能够自由地翱翔;但他没有想到,他的这位弟子心中竟然有这种惊世骇俗的想法。

纵然温庭钧是花间派的词人,更是花丛高手,常年流连于烟花之地;但是,他对鱼幼薇的情感,只是一种父亲对于“女儿”的爱护之情,并未涉及到男女情感;亦或者,他自觉自己年纪太大,黄土已埋半截,配不上正值青春年少的鱼幼薇。

他不想毁了这样一个在自己心目中如“女儿”一般的女子,面对少女大胆而热情的表白,他以无声地沉默拒绝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温庭钧不想跟少女牵扯太深,他怕自己把持不住,毕竟鱼幼薇正值花样年华,不仅才气逼人,更是美艳无双,自己本来就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万一尺度把握不好,那就真的害了这个少女。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温庭钧离开了长安。

俩人分别之后,鱼幼薇经常给老师写诗,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例如那首《冬夜寄温飞卿》: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虽然没有一字一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心,但此诗写得仔细从容,情意绵绵,感慨之情跃然纸上,以冬夜庭院里随风飘落的落叶表达自己的孤单以及无处安放的情感。

但是,虽然少女的感情如此炽烈,温庭钧依然不为所动,他配不上这个集天地钟灵与一体的灵动女孩,为了让女孩拥有同龄人该有的正常情感,他开始为女孩寻找归宿。

经过不断的挑选,他选择了自己的好友,当时的新科状元李亿,才子配佳人,本来以为这是一段能够流传千古的佳话,却不料,他的一番好意,直接将这个命运多舛的可怜女孩推向了深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痴情鱼玄机,终究是做了别人的小三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