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确认了,中美关系正式迎来重大转折点……

0
分享至

文/杨国英

巴以战争,正在改变一切。

改变全球地缘政治,改变和重塑中美关系。

在无法同时扛起全球三大地缘冲突之下,美国不得不无奈放缓东亚地缘政治冲突,以确保中东以色列的不败结局、并力争稳住欧洲俄乌战场的僵持局面。

事关放缓东亚地缘政治冲突,这其中重中之重,就是暂时放弃针对中国的疯狂遏制。

最近,一连串的事件,已然确认美国对华关系的改变。

这其中,包括邀请王主任访美、中美直飞客航将从每周48班增到70班、美国史上规模最大代表团即将参加上海进博会等等。

对美国发出的上述明确求和信号,中国当然是欢迎的,因为这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昨天,人民日报罕见发文署名“钟声”的文章《推进中美关系真正稳下来、好起来》——注意,人民日报署名“钟声”的文章,非常罕见,非常重要。

这一切正式表明,中美关系已经迎来重大转折点。

针对美国主动求和,针对中美关系的改变,我们不必过多沉陷于美国的动机。

美国的动机,中国自然心知肚明,亦如我们过去十年推进一带一路,我们今年斡旋沙特与伊朗的宿怨、并继而成为中东的关键话事人,美国同样深知我们的动机一样。

更重要的是,在确认中美关系迎来重大转折点之后,我们应该如何预判中美关系缓和的程度和重点(美国主动求和的关键筹码),这对我们进一步精确研判实体经济的破局方向以及由此派生的投资方向至关重要。

历史只会相似,但绝对不会简单雷同。

这一次美国的主动求和,这一次中美关系的改变,事实也是如此。

相似的是,这一次美国主动求和,这一次中美关系的陡然改变,同样是因为美国突然遭遇外部重大事件的挑战,而为了集中精力应对外部重大事件的挑战,美国不得不选择暂时(注意,暂时)与中国进行和解。

上一次美国遭遇外部重大事件挑战,继而选择暂时与中国进行和解,是2001年911事件的突然爆发。

这一次美国突然遭遇外部重大事件挑战,并确认选择与中国暂时和解,则源于近期巴以冲突的爆发并失控(具体昨天文章《巴以战争会给中国多少年的战略期......》阐述较为详细)。

但是,无法简单雷同的是,今天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与22年前已然截然不同。

与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中美关系迅速走向政热经热不同,那时候的中国经济,在美国面前不值一提,仅仅为美国经济的1/7左右。

但现在的中国经济,已经是全球第二,并且伴随时间失移将与美国无限接近,尤其是高新科技领域,中国正在全方位加速直追。

22年前,中国仅仅是全球大国之一,对美国基本上毫无威胁,当时美国搅局针对中国的东亚局势,本质是为了搅局而搅局,是小布什为了制造美国国内紧张氛围而刻意制造出来的。

但是,今天不一样了,今天中国已经是全球核心重要大国,综合国力已经仅仅次于美国,无论是经济力、科技力,还是外交力和军事力,今天的中国,均已经让美国感受到结构性的威胁。

这意味着,这一次中美关系的重大转折,以及由此带来的中国战略机遇期,不仅缓和时间不会有911事件发生后长达10年那么久,而且,中美关系这一次缓和的程度,也注定不可能有上一次那么好。

针对这一次中美关系的重大转折,可能给中国带来的战略机遇期,昨天我主文文末讲了,超大概率只会有3-5年。

针对这一次中美关系的重大转折,其整体缓和的程度,个人认为,中美之间绝对不会像22年前那样全面转向“政热经热”,而超大概率将是“政经稍微回暖”。

过去两年,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中美之间是政冷经冷,是自改革开放之后史无前例的政冷经冷——在政治和外交上,美国加速推进涉台遏华法案、无底限放大甚至放纵对日对台军售、并且还不停搅局南海;在经贸和科技上,美国进一步加大对华摩擦力度,尤其是对中国半导体的打压和制裁,那更是一轮接一轮,一个法案接一个法案。

现在,以巴以战争爆发为时间轴,在接下来的3-5年,中美关系虽然绝无可能全面转向“政热经热”,但是,再像最近两年极限的“政冷经冷”这个事实也绝无可能,因为美国无法同时承担全球三大地缘冲突,在更为棘手也更为紧迫的中东危机和俄乌危机面前,美国只能暂时选择与中国适度缓和关系,将政经均稍微回暖回暖。

在政治和外交上,接下来的3-5年,美国超大概率不会进一步加剧台海危机,也会结构性减少南海纷争的搅局,但是,时不时的搞点不和谐声音,这个美国肯定还会有。

在传统经贸上,接下来的3-5年,传统经贸的适度回暖,甚至局部传统经贸减少甚至取消之前加征的关税,这个超大概率会有的,这个本质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

但是,在高科技上,接下来的3-5年,美国针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这个超大概率还会持续,甚至有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剧,因为,高科技领域的博弈,本质上是中美博弈之根本,这个美国不会有任何让步,中国也不会有任何妥协。

在金融和货币上,接下来的3-5年,中美之间的博弈,超大概率也不会有任何好转。

因为,中美是当下的全球两大经济体,其金融和货币势能事实已经进入彼消我长的零和博弈区间,而金融和货币的势能又直接关联到彼此高科技的全球溢价、以及全球大宗商品的终极定价权——从这个角度讲,大家应该就能明白,昨天和前天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超高规格举办的核心要义。

所以,对于接下来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在中美关系迎来转折点之后,适度的乐观是可以有的,但是切勿过度乐观。

从权之策,中美关系终于迎来转折点,

但是,这并不代表中美波澜不会再起,

更不代表中美之间结构性矛盾会迎来转折点。

再说一说今天的市场。

1,贵州茅台上调部分产品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20%。

昨晚,贵州茅台发布了一个出乎市场预料的消息,茅台酒(飞天、五星)的出厂价提高约20%,这距离上次提价时隔近6年。

由于三季度茅台的业绩增长显著落后于五粮液、泸州老窖,其市场龙头老大地位似乎有所动摇,为了稳固其地位,提价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此次提价,无疑将对茅台业绩带来积极影响。

然而,我们认为,茅台此次提价对其长期业绩影响有限,首先,此次提价只涉及普茅(飞天和五星),不包括其他产品,影响范围不大;其次,提价幅度为20%,这一涨幅并不算大,因此对整体业绩影响不大;最后是,本次提价之后,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提价,原因是宏观环境决定了茅台不可能频繁提价。

对茅台经销商而言,此次提价显然会产生负面影响,根据茅台发布的声明,他们只提高出厂价,并不改变市场指导价,这说明茅台不希望提价影响其终端市场的零售价,而目前白酒行业景气度也决定了茅台终端零售价不会有大的变动,这意味着,茅台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将受到挤压。

对于终端消费者来说,提价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虽然茅台提高了出厂价,但茅台酒的终端供需关系几乎没有变化,同时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需求端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大的变化。

最后,茅台提价对同行业的竞争者来说,也不太可能造成大的冲击,因为其他品牌白酒并没有足够的定价权去提高产品售价,因此茅台提价不会对其他白酒的价格体系构成威胁。

2,巴菲特第十三次减持比亚迪H股。

伯克希尔·哈撒韦在2008年以8港元/股的价格买入了2.25亿股比亚迪H股,持有时间长达14年,直到2022年8月才开始了首次减持行动,至今为止,已连续进行了13次减持。

根据港交所文件显示,在最近一次减持之后,伯克希尔·哈撒韦仍持有8761万股比亚迪H股,至此,巴菲特已累计抛售了超1.38亿股,减持数量超过总持股量的六成。

值得注意的是,自巴菲特去年8月首次减持比亚迪以来,他在之后的每个月都进行了减持,直到今年6月才停止,两个月之后,他再次启动了减持计划。

在这两个月期间,巴菲特手里差不多还有一半存货,这两个月可以看作是一个观察期,现在这个观察期结束,巴菲特决定继续减持比亚迪,这暗示着,未来巴菲特很可能会持续减持直至清仓。

我们认为,巴菲特之所以如此坚决地减持比亚迪,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尽管当前比亚迪销量很高,但其所生产的汽车大多属于油改电,与新势力相比,其智能化水平并不占优势,并且当前汽车的智能化成本依然不低。

另一方面,虽然比亚迪看上去风光无限,实际上,2021年以来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就一直在攀升,从64.76%升至现在的77.37%,此外,比亚迪如果想要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那么在未来两年内,该公司很可能会继续大手笔再融资。

3,美国原油日产量创历史新高。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周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美国原油产量达到4.046亿桶,平均日均产量为1305万桶,这一数字超过了2019年11月创下的1300万桶/日的前高。

与去年同期相比,美国8月的总产量增加了3300万桶,具体来看,美国东海岸、中西部、墨西哥湾和落基山脉地区的石油产量都有所增加,其中产量增幅最大的是美国中西部地区。

美国原油日产量破纪录消息发布之后,大超市场预期,国际原油因此延续了前一日的跌势。

尽管原油在跌,但中东地区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冲突仍在持续,这对原油供应短期内很可能产生巨大影响,世界银行周一甚至警告称,巴以冲突如果升级扩大,将严重影响全球原油供应,最严重情况下,国际油价可能涨至每桶接近160美元,突破历史最高纪录,与此同时,当前的OPEC+和俄罗斯仍在进行减产。

这意味着,美国原油在全球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前美国每天向海外出口约400万桶原油,以填补现货市场供应紧张造成的缺口。

此外,在最新的产量数据公布前,美国石油行业发生了两起重磅收购,分别是埃克森美孚宣布以600亿美元收购先锋自然资源和雪佛龙宣布以530美元收购赫斯公司,市场认为这两起收购可能导致未来美国石油产量进一步增加,因为美国油企将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高单井生产率。

4,全球基金纷纷大举抛售亚洲新兴市场股票。

近期,由于美元持续走强、利率上升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担忧加剧,整体市场的风险偏好情绪在过去的10月份大幅降温,全球基金纷纷大举抛售其在亚洲新兴市场的股票。

据统计,海外投资者在10月份抛售了近110亿美元的亚洲新兴市场股票(中国大陆市场除外),在过去三个月抛售规模累计更是达到约270亿美元,这是自去年6月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轮抛售。

与此同时,由于美国收益率徘徊在5%的高位附近,美元走强正使得亚洲新兴市场货币承受压力,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当地市场的吸引力。

最近几周,受到打击最严重的亚洲新兴市场当属印度股市,媒体报道,上周五,全球投资者净抛售了价值15亿美元的印度股票,这是自去年9月以来最大的单日抛售。

在今年早些时候,由于押注印度经济增长强劲,外资曾大量流入印度,但现在的情况相反,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选择从印度撤离。

此外,印度IT企业的盈利低于预期,以及一些印度银行的悲观评论,进一步加剧了海外投资者对该国经济势头是否还能维持强劲的质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杨国英观察
杨国英观察
财经评论员,金融智库研究员
1833文章数 199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