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周南:推进城镇化改革,应按常住人口统筹公共服务,确定教师、警察编制

0
分享至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宋馥李 2023年10月31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3”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达理礼堂召开。

2022年以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相继批复下发,明确了新阶段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目标任务和政策导向。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如何落地?是本届论坛与会专家的核心议题。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姜胜耀在发言中谈到,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2%,这意味着中国城镇化进程迈入换挡提质的“下半程”,高质量发展成为鲜明主题。

姜胜耀认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现代化水平,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一系列工作部署,将成为中国今后一个时期研究城镇化问题要遵循的方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原副司长周南表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持续推进城镇化。如果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能走出一条新路,将会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面向未来,周南提出了四个“两”的举措建议。

一是关注两个群体;针对即将或已经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要为其提供一定工作岗位,同时故乡的县城要做好接纳准备;针对新生代,特别是90后、00后农民工,要加强培训,特别是企业组织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提供保障性住房供给。

二是区分两类城市;针对目前的人口主要流入地,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落户政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与水平,逐步培育城市群、都市圈发展形态;针对具有潜力的流入地,应鼓励利用自身优势发展能吸纳劳动力的产业,扩大技术工人的培训规模。

三是推动两项改革;按照常住人口统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确定教师、警察等人员编制;推动居民在常住地或就业地参加社保。

四是建好两个平台;一个是人口统计与服务平台,一个是社会保险与医疗保障信息服务平台,将其作为下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保接续等工作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着重剖析了城乡中国的结构失衡的问题。刘守英认为,中国仍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以及不同城市形态的失衡,表现在都市圈实现了人口集聚,但城市连接性差、并未提升经济效率,不同等级城市存在资源错配、发展扭曲、功能弱化等问题,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出现双轨城市化、城中村灰色市场和法外空间;而乡村“人-地-业-村”系统失衡,则表现在村庄人口流动半径缩减、土地碎片化、农业生产效率低、村庄数量缩减等问题。

刘守英提出,要构建城乡融合新形态,需从城乡二分转变为城乡融合思维,形成包括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城、镇、村的城市体系,促进都市圈形成从村到城市的连续体,政府须认识到大城市郊区化的必然趋势,推动县城承担枢纽功能。

刘守英还提出,在推进城乡融合中要重构乡村系统,分为人口流入村和人口流出村两类乡村来考虑:人口流入村要关注流入人口平权问题,将其纳入城乡连续体;人口流出村要关注人的归宿和村庄人气提升,注重耕地、宅基地整合,推动一县一业的产业体系和精致农业道路,促进村庄建设有机统筹。

据了解,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是清华大学聚焦城镇化议题的常设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6届。论坛邀集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专家集中讨论,是中国城镇化领域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实践分享和思想碰撞的重要平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宋馥李经济观察报版组主编

城市版主编
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院长
专注地方时政和区域经济,以中观视角观察中国城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
最具影响力的财经类周报
91917文章数 16027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