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式刑事司法现代化研讨会暨《卞建林法学文集》出版座谈会举行

0
分享至

文 | 黄楠 孙潇函

10月28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中国检察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式刑事司法现代化研讨会暨《卞建林法学文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杨春雷,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高憬宏,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国庆,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敬大力、中国检察出版社社长朱建华、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河北省人民政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代表共1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我校教务处处长汪海燕主持。

卞建林教授是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国家监察委员会第一届特约监察员,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届特约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公安部特约监督员、法律顾问。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第六届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马怀德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卞建林法学文集》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莅临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今天既是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部门共同研讨中国式刑事司法现代化的重要会议,也是法学各界祝贺《卞建林法学文集》出版的重要会议。

马怀德指出,卞建林是躬耕教坛潜心育人的榜样,他辛勤付出,立德树人,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法治人才;卞建林是埋头科研成绩斐然的典范,他学术功底扎实,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文、出版的教材、专著在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研究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学等专业的领军人物;卞建林是投身实践奉献社会的先锋,他长期参与到立法、司法实践当中,贡献良多,是司法实践、立法工作的积极推动者。

朱建华表示,卞建林一直以来致力于探索和推动我国刑事诉讼的法治化和现代化。他视野开阔,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在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比较刑事诉讼和司法制度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对培养法学高级人才,推动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和我国司法制度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卞建林法学文集》正是一套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阐述中国理论的优秀作品。《文集》的出版必将进一步繁荣刑事诉讼法学研究。

陈国庆、马怀德、朱建华、卞建林共同发布《卞建林法学文集》。《文集》分三卷,精选了卞建林教授1987年至今发表的128篇学术文章。

杨春雷指出,卞建林是我国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在刑事诉讼法学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刑事法治领域研究具有开创性贡献。《卞建林法学文集》汇集了卞教授40余年,笔耕不辍开展法学研究的代表之作,不仅呈现了卞建林学术思想的精华,也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刑事司法实践的发展历程。《文集》中既包括卞教授在不同时期对刑事法治的理论思辨,又有对我国不同阶段法治建设的制度建议,回答了时代给我国刑事诉讼法学提出的问题,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学者对我国法治事业的奉献与担当。对于实现中国式刑事司法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杨春雷谈了四点体会。一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加快推进刑事司法现代化进程。二是以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加快推进刑事司法体制机制现代化。三是以科学立法为支撑,加快推进刑事司法制度现代化。四是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保障,加快推进刑事司法能力现代化。

高憬宏在致辞中表示,《卞建林法学文集》充分展示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为读者深入了解国内外刑事司法制度审判实践和法律文化,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司法改革路径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窗口。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刑事司法事业取得新进展。一是持续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二是稳步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的全覆盖试点。三是不断完善死刑复核制度。四是开展刑事二审案件的开庭专项工作。

陈国庆表示,中国式刑事司法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背景下,研究法治建设重大问题,召开此次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刑事法治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性、标志性重大进展,离不开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支持。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关键,最根本的就是要将严格依法、司法公正、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价值理念贯穿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上,重视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探索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敬大力分享了在前期刑事诉讼法现代化、政法工作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中体会较深的五个方面。一是要正确认识,准确把握现代化的重要性。二是要正确认识,准确把握现代化的全面性。三是要正确认识,准确把握现代化的长期性。四是要正确认识,准确把握现代化的艰巨性。五是要正确认识,准确把握现代化的紧迫性。敬大力表示,《卞建林法学文集》是刑事法研究的鸿篇巨制,反映了卞建林教授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透射出卞建林教授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也反映出作为一个刑事诉讼法学学者涉猎广泛、思想深刻、成果丰硕的难能可贵。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兴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宋英辉,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杨宇冠,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顾永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部党组成员宋寒松,河北省人民政协副主席、省法学会常务副会长何秉群,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向阳,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周长军等,围绕中国式刑事司法现代化进行讨论。与会者认为,中国式刑事司法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必然要求司法更加公正、诉讼程序更加完善、诉讼权利保障更加充分、司法效率更加高效、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更加具体。要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优秀法律文化的关系,与人类司法客观规律和诉讼原理的关系,与人类优秀法律成果的关系,不断推动新时代法学研究和理论创新。

会议就《卞建林法学文集》的出版展开广泛热烈的讨论。

卞建林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回顾了自己的诉讼法教学研究之路,感谢中国政法大学几十年来的培养和帮助。他表示,中国式刑事司法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希望诉讼法学同仁能够努力研究立足于中国国情,扎根中国文化、解决中国问题的法治理论体系。

总有一个故事,会留在你的记忆里······

燃动秋日 法大师生运动会火热举行

尊老敬老 情暖重阳

法大微信【第20231030期】

内容来源:新闻中心

文字:黄楠 孙潇函

摄影:卢云开

排版:徐伟帆

责任编辑:谢翔宇

审核:米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官方网易公号
3368文章数 610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