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娘:一代才女教导皇子十年,为何最后沦落到穷困潦倒的境地?

分享至

杜秋娘:十年襄治教,一曲哭沧桑

教孙女儿背诵官方指定的儿童唐诗,里面有一首《金缕衣》,据简介说是劝人珍惜好时光,要多努力,莫辜负了少年头一类。但我总觉得从诗中读出的是另一种味道,至少有及时行乐的意思,如果加上作者歌伎的身世,那么是不是应该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那就是美人怕迟暮,劝君早宠幸,反正我从中似乎读出了满满的挑逗之意。
我是不是想多了,我见有人著文说,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是描写两性的,现在却用来当作小学生必读,很是不妥,也是无知云云。

我当时也有些不以为然,如果你硬要往那么方面想,那就真没办法了,怎么说这也是一首清新自然,犹如一幅纯美江南小景画的好诗。那么,我读这《金缕衣》是不是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了呢?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如果你硬说这是鼓励小朋友抓紧学习,珍惜时光,按这个意思的话,那它应该就如同陶渊明《杂诗》所表达的意思,“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不说是有意思上的重复,至少在意境上,不如陶诗来的直白,并且有可能产生歧义。

《金缕衣》这首诗不但广为流传,且选入了《唐诗三百首》,作者为无名氏。但很多人相信这诗的作者是杜秋娘,而且也有不少诗选在作者一栏就是写作杜秋娘。

我个人觉得还是写作无名氏为妥,因为杜秋娘所处的时代乃是晚唐之时,格律诗早已成熟并大行其道,而这首诗的形式为汉乐府,中唐时有元白的新乐府运动,所以,将其归于坊间作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将它说成是杜秋娘所作,证据不足。
据载,杜秋娘是江南润州人,也就是现在江苏镇江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因家境贫寒,她从小被卖进青楼,青楼女子地位卑贱,但杜秋娘却出落得如神仙姐姐一般,飘逸、淡雅,不落凡尘,不染俗气。仿佛荷花一支,亭亭净植于水上。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