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宝钞案与《大诰》

分享至

第八章:朱元璋埋下的明朝衰亡的种子(七)——知法犯法(二)

现在各种网络小说和影视作品,往往将锦衣卫描绘得忠义无双,刻意强调它是明朝皇帝对付官员的工具。但是锦衣卫在它的创建者朱元璋手中,就已经向明朝的平民们露出了獠牙。

大家可知道,朱元璋是哪里人?

想必很多人都会一口说出来,朱元璋是安微省滁州市凤阳县人。毕竟小时候我们上音乐课都学过《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是大明朝的中都,与北京、南京并称为明朝的三都。

可是朱元璋真的是凤阳人吗?

朱元璋的祖上世居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直到他的父亲朱五四(朱元璋为其建陵时取名为朱世珍)时才迁徙到了凤阳。因此按照一般的传统,朱元璋的祖居地应当是句容才对,然而句容人在历史上甚少提及朱元璋是他们那儿的人,而明朝也一直没有给句容什么特别的优待。

这是为何呢?

句容人跟朱家有血海深仇!

而句容人之所以跟朱家结仇,源于朱元璋的一种错误的经济行为——滥发纸币。

元朝是一个以纸币为主的朝代,元朝虽然也有滥发纸币,但是元朝发行纸币至少还有准备金。朱元璋在明朝建立后一口气发动了十三次北伐,他为了能筹措军费,不管三七二十一大规模地发行纸币——大明宝钞。

著名的郭桓案,郭桓为首的一干官员贪污了多少公粮这个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朱元璋处决他们的罪名之一伪造宝钞,很可能是没有冤枉他们的。当时明朝社会上,由于朱元璋的滥发造成宝钞面额虚高,这让一些人意识到了造假币有利可图,于是伪造宝钞之风一时之间在明朝十分盛行。

郭桓等人属于半官方的伪造宝钞的代表,而民间伪造宝钞的代表是就是朱元璋的祖居地句容。

句容伪造宝钞案未见于《明史》,官方资料仅见于《大诰》中简单的描述:句容伪钞案的主犯杨馒头与银匠“密修锡版,文理分明,与印造纸马之户同谋印刷”。

但是野史中关于句容伪钞案的描述可就要精彩多了。

朱元璋在得知自己的老家人印刷大明宝钞的事情后那还是一个气啊,他认为句容人敢于大肆伪造宝钞是因为当地官府包庇,所以他没有走正常程序让有关部门去处理,而是命令自己的私人武装锦衣卫直接奔赴了句容。

有了大老板的谕令,锦衣卫当然得好好表现一番。于是锦衣卫将句容城封了挨家挨户地搜捕,抓到的疑犯大多未经审讯就咔嚓一刀给剁了。等到锦衣卫办案完毕离开句容后,句容几乎家家都挂起了白灯笼,整个句容城哭声震天。

可是句容人民是真的刚啊,这边脸上的泪痕还在,那边就把藏起来的印版翻出来继续印宝钞了!

不久又有人举报句容是伪造宝钞的源头,朱老板当然是雷霆震怒,再一次派出锦衣卫赴句容给老家人民‘送温暖’。

上一次锦衣卫差事没办完,这次再赴句容前肯定是被朱老板狠狠刮了一顿,于是这一次锦衣卫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办差。锦衣卫二赴句容的具体情况,史料中并没有任何记载。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句容和朱元璋之间从此以后不可能再爱了,两者就此形同陌路。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